分享

地球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会发生第六次吗?可能是什么方式?

 星辰大海种花家 2020-02-20

其实地球上根本不止五次生命大灭绝,从三十八亿年前第一个生命诞生开始到寒武纪的灭绝性事件并未做记录,而此后到白垩纪最后一次生命大灭绝就结束了吗?其实从第四纪到上新世,陆陆续续还有很多次生命大灭绝,而且最近一次就发生在不久以前。

历史上五次生命大灭绝

五次生命大灭绝事件中,尽管结果只有一个即大量生命消失在了地质史上,但发生原因和过程却大不相同,了解下这些历史,也许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些许参考意义。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第三大)

发生时间:4.50亿年~4.40亿年前,灭绝物种数量:约27%的科和57%的属灭绝,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是板块运动,冈瓦纳大陆从温暖湿润的的低纬度地区进入南极,影响了全球环流,因此全球进入了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期,也就是雪地地球模式。

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期:在西非(撒哈拉沙漠的塔马杰特岩层)和摩洛哥(廷杜夫盆地)以及沙特中西部的晚奥陶纪地层记录到了一次4.50亿年~4.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冰河期,此时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并不在现在的位置上,而是运动到了南极。

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第四大)

发生时间:3.75亿年~3.60亿年前,灭绝物种数量:约19%的科、50%的属灭绝,此次灭据时间持续了约2000万年,期间穿插着多次灭绝高峰。主要可能的原因是:泥盆纪的大量陆生植物繁育,造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比例大幅下降,有益的温室效应降低,地球进入了卡鲁冰河期。

地表因陆生植物根系发达,加速了土壤风化,大量腐殖质和矿物元素进入水系循环,导致海洋富营养化而缺氧,海底生物大量灭绝。

泥盆纪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期,因此大量二氧化碳被固化入地下,温室效应被过低导致冰河期。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第一大)

发生时间: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总共约57%的科、83%的属(大约96%的海洋生物、70%的陆地生物包括昆虫)灭绝,这是地质史上规模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可能的原因是:西伯利亚地盾火山喷发,它的底部是地幔驻,源源不断喷发的岩浆覆盖了700万平方公里,造成海底可燃冰大量释放甲烷,温室效应失控所致。

西伯利亚地盾火山:地幔热柱将地幔中的热量缓慢的通过对流带到地表,如果这种位置发生火山喷发,那么这个源源不断的喷发会持续数万年,简单的说就是火山失控了,其实我们也控制不了火山。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第五大)

发生时间:2.0亿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过渡时期,约23%的科与48%的属灭绝(共70-75% 的生物灭绝),比较幸运的是部分恐龙幸存了下来,结果没有对手发展成了地球上的霸主。此次灭绝事件没有明显的特征,只能了解到当时的海平面下降,然后又上升,出现了大面积的海洋缺氧。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第二大)

发生时间:6500万年前,约17%的科、50%的属(75%的物种灭绝),原因是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也有可能是多颗),其直接撞击和次生的火山喷发导致全球气候剧烈变化,导致了生物灭绝。

第六次灭绝会在什么时候?

从地球诞生后大约不到十亿年,第一个生命就从一片荒凉的地球上诞生了,从此后到寒武纪,从二十多亿年前蓝菌在地球上开始发展以来,第一次将地球从缺氧转变到了富氧状态下,大量厌氧性生命从此只能躲在一些阴暗的,缺缺氧的角落里继续存在。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后,地球上才出现了格式物种,现代生物几乎所有门、纲级别的生物都来自于寒武纪,因此到此时生命大灭绝才真正开始有了意义。

最近一次的生命灭绝事件

其实准确的在第四纪后,地球上仍然出现了多次生命灭绝,只是规模相对比较小,只是局部性的物种,一直到在持续这,从未间断,而最近的灭绝事件新仙女木事件,距今大约10900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北美地区,导致地球进入了持续1200年的短暂冰河期,造成了更新世巨型动物灭据。包括:洞熊、梅氏犀、转角羚羊与欧洲河马等大型动物的灭绝。

第六次生命灭绝会在什么时候?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就是传说中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从1500年开始到2000年初,因为人类的扩张与活动,以及造成的气候变化等原因,已经导致了784个物种灭绝,当然可能有更多的物种甚至还没有被记录下来就已经消失了。

从工业革命以来生命灭绝的速度大约是地球演化平均时期的100倍,这个灭绝从这个间冰期初期就开始了,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但工业化时代人类的活动加剧以及大量排放的污染和无节制的开发森林资源,使得整个速度大大加快,按现代人口的增长速率(1.16%),人类从77亿到200亿只需要82年,但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口数量的增加会挤占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显然动植物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被考虑。

也许数千万年后会将现代人类所经历的时代称之为第六次生命大灭绝,但是否包括人类,显然取决于我们的智慧以及对地球的破坏程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