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病态的“完美主义”束缚你了,也许“裸奔”的人生才更适合你

 心理三冬暖 2020-02-20

在生活中,每个人似乎都在不断地追寻各种完美。

我们希望可以寻到一位不仅颜值高而且体贴入微的伴侣,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人群中始终处于领先位置,我们希望工作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是别人羡慕的,我们拼尽全力去追求更好。

对于美好的向往是没错的,“我能变得更好”也多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追求完美本就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行为。然而有一些人,在努力的过程中,却陷入了完美的“陷阱”,他们在追求一种病态的“完美主义”。

比如,那些过度整容的女孩子,很多女孩子明明很美,但还是对自己的颜值不满意,不断地进行整容,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样子为止;

一些明明很瘦的人却还是不停地节食、减肥,看到有人比自己瘦就受不了;

上课回答错了一个问题,就觉得自己很笨,不如别人,从而丧失信心......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不满意,认为所有事情都不完美。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往往给自己设置过高的、甚至难以达成的标准和目标。完美主义者他们的自我价值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是否实现了这些严苛标准。如果难以达到设定的目标和标准,便会感到无力、自卑和自我否定。

完美主义者可以分为三类:要求自我型、要求他人型、被人要求型。

要求自我型的会竭尽全力达到自己设定的高标准,当无法达到这些标准时,往往会过度自责、变得抑郁;害怕达不到标准而失去了被爱,被接受的资格;这也是他们追求完美的出发点,极度恐慌被遗弃

要求他人型的完美主义者对别人有着很高的期许和标准,总希望别人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因此这类的人总是会在人际关系中吃亏。

被人要求型的完美主义者总是认为外界对自己有着非常高的期待,所以他们不顾一切地追求完美,以此获得外界的赞美和认可。

据研究表明,很多完美主义者的形成都与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关。

很多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被规定好了命运,出生在一个家长都追求完美的家庭里也就很容易养成追求完美的习惯。

很多孩子学习成绩已经非常好了,哪怕是已经考到了班级第一的名次,但是父母仍然觉得不够好,让他们考到学校第一再来炫耀,可当他们考到全校第一的时候,父母又会说“你看你王阿姨家的孩子钢琴弹得多好”,不管你多努力,在父母的眼里总是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而孩子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得到父母的夸奖,不断地去迎合父母的要求,追求人生的完美,长期生活在被评价、被比较的焦虑中,他们已经忘了努力的初衷,也无法接受自己不如别人的事实。

除了这种父母高标准造就的完美主义者外,还有孩子自身形成的完美主义。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任何事情都有人帮他们解决,在他们的世界里父母是万能的,世界是完美的。

但当他们长大进入学校、社会中后,发现越来越多的事情是根本不受自己控制的,自己和父母都有着局限性,然而他们还是偏执的追求完美,如他所愿还好,一旦理想和现实产生很大的差距,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和无力感,容易产生抑郁心理,甚至有很多人会选择自杀。

我们都认为生活的本质就是苦的,但是却没想到很多痛苦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每个人从降临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彼此间的不同,基因的不同决定了相貌上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成长经历的不同。

有人擅长理论,有人擅长实践,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偏爱文静。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千差万别的。

小时候,别人问你要考什么大学,你毫不犹豫的输“清华北大”,长大后考进了一所普通的大学,过着普通的生活。

不去清华北大是因为不喜欢吗?

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东西真的不是拼尽全力就能获得的,说命中注定可能有点过,但是天赋这个东西真的让人无可奈何。

有些人天生适合学习,没上过辅导班、没熬过夜,照样重点大学抢着要;有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能说会道还对行业有着超前的感知力,生意是干得风生水起。

我们应该学会坦然地接受现实,我们也应该活出真实的自我,有血有肉,有对有错,有优点有缺点,善待自己,也宽容别人。

能努力获得的那就争取,努力了也得不到的那就抛掉,尊重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丢掉一切生活的束缚,屏蔽外界的声音,无所顾忌的向前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