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3》引争议:广东人肾病高发就因爱喝汤?

 茯苓y07x13lerb 2020-02-20

备受关注的《舌尖上的中国3》,自大年初四播出后就热议不断。因为跟前两季的水准和画风实在差距太大,一个美食纪录片被网友看成了挑错+吐槽大会。

2月22日播出的第三季第四集,广东煲汤出现了。讲述《食疗并用的中华药膳》,阐述饮食的“养”人之道,探讨药食同源,食物与养生之间的关系。

草药炖鸭、枣泥山药膏、当归生姜羊肉汤……大半篇幅展示广东人在煲汤时讲究的药膳。

但同样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该集中的草药炖猪脚,有网友说曾有新闻曝《老汉误用断肠草炖猪脚 一家三口中毒殒命》,指出草药的风险……因为普通人没有分辨草药的能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更是在自己的微博“唐亚林001”上发声:

【广东人喜欢喝汤,喝出了什么结果呢?】

无意中翻到中央台一套综合节目,正在放“舌尖上的中国3”。没看几分钟,一股鼓吹补肺气、生肾精之类食药同源式中医歪理邪说扑面而来,堂堂中央台居然干起了这种伪科学的勾当!殊不知广东人因为喜欢所谓去湿气而煲汤,在汤中乱放中药材,其结果是成为世界上肾病发病率最高的三大地区之一。有这种靠国家电视台背书的鼓吹,真的没治了啊!

广东人肾病高发真是因为爱喝汤?

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和全国登记资料统计,中国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约为10%,即估计有CKD患者约1.2亿。

而在广东,全省慢性肾病的人群发病率为12.1%,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数居全国前三位。

在专家看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肾脏病发病率,确实和煲汤有关系,不过和药膳的关系不大。其中的关键在于煲汤的方法。

老火汤易增加肾脏负担

磷,是身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摄入过多,一方面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磷在人体内经过肠道吸收、肾脏过滤后才能达到平衡。一般情况下,煲汤的时间越久,磷元素越多。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张秋林说,广东人煲汤讲究“煲三炖四”,即煲汤三个小时,炖汤要四个小时,炖煮时间过长,导致汤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同时因为富含蛋白质,加重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肾脏负担。

在张秋林看来,随着年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会逐渐降低,因此,老年人喝汤对肾脏的损伤更大,岁数大的人不要过分追求喝汤补身子的做法。

除了老火汤,广东人爱喝的凉茶也是罪魁祸首。张秋林指出,有些凉茶里可能含有朱砂莲之类的中药,长期喝会加重对肾脏的损害;另一方面,有事没事就喝凉茶,苦寒伤气伤阴,也伤肾。

火气旺盛不适合喝当归生姜羊肉汤

“现在社会上对药膳的两种极端认知其实都不正确。药膳源远流长,其本身在养生保健预防治疗领域里的作用发挥不容否认,但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的原则使用。”浙江医院中药房主任万晓青说,在她看来,唐亚林的看法属于“外行在说内行话”,在自己未知的领域妄下结论难免有失偏颇。另外一方面,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社会上确实存在不少人群,他们中医药知识缺乏而对药膳又极度迷信而误用伤身,部分原因跟商业不负责任地推动有关。

“全国各地都有使用药膳的习惯,人们都希望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药膳对肌体的良好调节作用不可否认,前提是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懂自己的体质,懂药材的性质,用对药膳是关键。” 另一方面,药膳并不是老少皆宜的滋补法宝,“要避免对药膳作用的过分吹嘘夸大,食疗药疗不能取代药物治疗。”万晓青说。

比如舌尖3这一集里专门提到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不适合所有人吃,“这是很经典的方子,出处在《金匮要略》,主要适合虚寒体质的人,对产后虚弱、产后虚寒腹痛的人比较好。”杭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叶蔚说,要是火气很旺、体质强壮的人喝了当归生姜羊肉汤,就会脸色潮红、心跳加快、出汗增多,这倒不至于生病,不过着实会难受一阵子。

避免煲汤的3大误区

煲汤时间越久越有营养?

煲汤时间太长会破坏食材里溶解出来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使汤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研究发现,长时间熬制蹄髈煲、草鸡煲、老鸭煲,不仅会导致汤中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还会使过多的动物脂肪溶入汤中。

喝熬制较久的浓汤会导致人体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不仅会增加胃肠负担,导致消化道疾病,还可能导致血脂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脂肪肝的形成。而烹饪时间在以1个小时左右反而可获得较高的营养价值。

而且,在熬汤时通常会加入海鲜、菇类、动物内脏等,长时间熬制会使汤中嘌呤含量增高,喝下后对人体有害,特别是痛风患者,食用高嘌呤食物容易导致身体代谢紊乱,从而加重病情。

汤中的蔬菜煮得太久会使其营养素流失,而汤中钾含量和草酸盐会增高,慢性肾病患者喝了可能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喝汤比吃肉更有营养价值?

其实,汤中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还有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

很多人认为都有这样的体验,觉得汤比肉更加美味,所以就误认为肉的营养跑到汤里去了。其实,汤主要是水,它的鲜美味道主要来自其中所含的脂肪和鲜味物质。而煲汤时间越久,鲜美物质就会更多的溶解到汤中,所以喝起来会觉得更加鲜美可口。

以排骨汤为例,研究发现,熬汤2小时,每100克汤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0.5克,就算在熬2小时,每100克汤中蛋白质的含量也不过仅有0.7克左右。而且,不论熬多长时间,骨头里的钙质也不会溶解到汤里。

可见,汤里的营养其实非常少,营养还是主要存在于其中的干货,比如各种肉或者蔬菜。

汤泡饭营养美味?

长时间吃汤泡饭容易养成不咀嚼的坏习惯,从而导致消化不良甚至胃病的发生。

进食时,咀嚼足够的时间,口腔中的唾液和消化酶才能不断分泌出来润滑和消化食物。

汤与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可能还没有被嚼烂,就与汤进了胃里,导致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够多。而且汤汁还会冲淡消化液还会被汤冲淡,吃下去的食物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时间久了便会导致胃病的发生。

喝汤讲究4大原则

1、餐前喝汤

饭前先喝几口汤,可以为口腔、肠道涂抹一层润滑剂,减少干硬食物对消化道黏膜的损害,还能促进消化腺分泌。

2、晨起适合喝肉汤

晨起适合喝肉汤。因肉汤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消化可维持3-5小时,避免人们一般在上午10-12点这个时段易产生饥饿和低血糖现象。

3、不同季节喝不同的汤

不同季节喝不同的汤。如夏季宜喝清热解暑的绿豆汤,而冬季寒冷,宜喝温、热性的汤,如羊肉汤、牛肉汤等。根据时令喝汤还能有效预防季节性疾病。

4、喝汤应该多样化

喝汤进补不宜长时间选同样的种类,应该各式汤饮交替,才能增加食欲,均衡营养。

5、喝汤少盐少油

汤虽美味,但基本都存在重盐、重油的问题。对于血压、心血管、肾脏都非常不利。建议平时喝汤的时候尽量不要喝太咸的汤,做汤时尽量少放点盐,尽量不要放油,或者放少量橄榄油即可。

6、喝汤速度要慢

放慢速度喝汤,不但可以充分享受汤的美味,给食物一定的消化时间,还能提前产生饱腹感,避免因过度进食而造成肥胖。

7、不要喝太烫的汤

在寒冬,一碗热汤虽然暖心,但喝汤时却不能心急。人体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在60摄氏度左右,超过此温度容易造成黏膜损伤。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喝太烫的汤,等汤温热了再享受也不迟。

正确的煲汤方法✔

煲汤注意点

陶瓷器具

煲汤最好选用陶瓷器具, 食材受热均匀,汤味更香浓。新买的锅可先泡2天水或米汤,煲汤时陶瓷不易破裂。

焯水

一些含嘌呤、磷的食材需焯水后再煲汤。

少盐

控制用盐量,尤其是高血压、心衰、肾脏功能不全患者。煲汤讲究食材的原汁原味,肉类提前焯水,去除血水腥味,与蔬菜一同下锅,加入少许盐和姜片即可。

滋补食材

煲汤时可加入黄芪、西洋参、枸杞等滋补肝肾的食材。黄芪属于温补中药,可降低蛋白,补肾气,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功效。

时长

煲汤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90分钟,文火时间宜长,一般30分钟以上。鱼类和肉类煲汤,时间最好在一个半小时左右,但蔬菜加热20分钟以上,会造成维生素C的流失。

营养成分

汤中食材的营养比汤丰富,喝鸡汤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蛋白质,但丰富的蛋白质都在鸡肉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