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 《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八两 薯蕷即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 附子各一两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 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配伍意义】本证由肾阳不足所致。治宜补肾助阳。方中附子温阳补火,桂枝温通阳气,合而为君, 补肾阳,助气化。肾为水火之脏,内舍真阴真阳,阳无阴则不化,“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 助,而生化无穷”,故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填精,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阴生则阳长,同为臣药。 方中补阳药少而滋阴药多,可见其立方之旨,并非峻补元阳,乃在于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取“少 火生气”之义。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善温化痰饮,丹皮伍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此三味寓泻于补, 俾邪去而补药得力,并制诸滋阴药助湿碍邪,俱为佐药。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 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