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返城的落寞感:归来时一无所有

 老人家1948 2020-02-21

这里是《知青俱乐部》,这里是知青的精神家园,我们带你追寻知青曾经共同的年代点上面蓝色字体“知青俱乐部”进入 ,点击关注右上角的小点点…,点击置顶公众号或者设为星标,这样就能加入我们了。

我是随着1979年知青返城潮回到了久违的故乡,细细算来,还差二十多天,就整整十一年了。曾经的我,怀着一腔热情和革命理想来到了祖国的边疆,为了扎根一辈子,我放弃了上学和招工的机会,被提拔成知青干部后就更不能带头离开了。后来,我与一名和我拥有同样理想抱负的女知青恋爱了,当时想扎根边疆也没什么不好的。


如果说知青没有过返城的念头,那一定是假的。我们在这场运动中都有过思想的动摇。尤其是每一次回家探亲,心里常常有许多感触。


1978年后,中央对知青的政策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批知青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办理返程手续,他们像潮水一般涌来又如潮水一般退却。

同年,我收到母亲的消息,父亲因重病急需有人照顾。母亲又要上班又要操持家务分身乏术,于是母亲根据当时的政策向有关部门申请困退报告。经历了近一年的等待,困退调令终于下来了,当时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

待我正式的向农场提出调令申请,书记劝我最好这时候不要调转,因为农场很快就要定编定岗了,到时候会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即便如此,我还是拒绝了,且不说要等多久,主要还是担心父母。那时,什么名利什么地位,对我而言已经不重要了,只想早日归家。

临别时的前一天晚上,多年的知青同伴帮我收拾好行李后,大家组织了聚餐。举起酒杯的一刻,数十年的点滴涌上心头。


我们朝夕相处了十年,同吃同住,互帮互助,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如今的我即将离开,而他们因为种种原因继续留下来生活。那晚,共举杯,共流泪。

我记得,离开农场的那天晴空万里,可内心却五味杂陈,或许是在漫长的办理回城手续中,心境早已漠然。返城的兴奋和喜悦也随着时间被消耗殆尽。刚下乡的时候,我刚满十七岁,将近十一年,如今归来时,已不再年少。在原地转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起点,像走的时候一样,回来的时候,依旧一无所有。

还记得我们离开家的情形吗?锣鼓喧天,彩旗招展,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豪情壮志和热血沸腾。十来年后,我们回来了,没有欢呼声和掌声,剩下的只有无尽落寞,我们带着心灵的伤痕和疲惫的身躯回到了故乡。

岁月更迭,一个故事的结束预示着新故事的开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