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岁,迎新春。 成都作家在忙啥?从朋友圈的资讯,我们可以看到成都作家的新动向。
成都文学院终身签约作家、小说家凸凹: 初一天还在完成欠稿,不可谓不勤奋。
小说家蒋林: 除夕和初一,每天写一点。平常没时间,只有趁假日。是仪式,是交代。
小说家徐清松: 初一:春联,福字,西红柿;红茶,红楼,邱华栋!还有一座灵山,老高:我要会会你,我要单挑你,我养精蓄锐多年,就为这一刻,一试身手。你准备好了吗?
作家卢树盈: 早上睡到自然醒,特别恰意。就是拉香蕉的时候晕车,有点对不起七年驾龄。现在坐到电脑桌前,开始新书第一章。希望2019年,我有更多的时间,写自己想写的文字。 这些都是劳模型的作家,他们用行动,繁荣着成都文学。
更多的作家则是游山玩水、吃吃喝喝,消闲度假期。 像我这样的,下午,趁着阳光正好,去雍家渡寻访。这样的“居游”,也是「行脚成都」。
作家雷位卫: 董允坝——位于泸州分水岭镇,三国蜀汉名臣董允的埋骨地(也传说为衣冠冢),也是油纸伞的故乡。仿古街很漂亮,但连一家面馆、茶馆都没有,饿着肚子,渴着嗓子怎么游?很难想象平时的人气。看来旅游规划并非只把硬件建好就行,配套和文化都要跟上啊。但愿以后能有大的变化!
作家贾煜看了电影《流浪地球》之后感慨: 想起中学时代在《科幻世界》看大刘小说的一次次震撼,以至于那时就在心里埋下了科幻的种子。今个为了这情怀,狠狠看了一把《流浪地球》,电影自然有它的局限和不足,但已远远超过预期,这就够了,所以强烈推荐!科幻已是一种生活方式。 刚刚出版了《成都街道漫步手记》的作家冯晖在大年初一,继续走街串巷,拍摄图片。
冯老师在创作新作品。
作家李永康: 下午在温江文庙广场溜达了一个小时,平常这里就是个大停车场,只有春节期间才有一点文化氛围,除了我们文化馆组织的戏曲演出外,临时来摆地摊卖旧书、古玩的有好几家。有两家卖旧书的和我太熟悉了,一走拢就招呼,还说我看上那本就拿走(年年都是这样)。我当然不能拿他们的书,别人是以这个为生计的,连大年初一都啥不得停下来休息。其中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不是温江本地人)最让人挂念,他在文革期间被关了起来,直到平反后才成家,年轻时他一直没有工作,现在也没有养老保险,爱人也没有工作和养老保险。平常他以教学生书法挣一点微薄的生活费,他儿子去年读完本科,刚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今年他和我摆龙阵不像前几年那样消极了,我听了也很欣慰。他爱写旧体诗词,在《中华诗词》也发表过,偶尔也写一点短篇小说和杂文,文字还可以,就是有点激进,我给他修改后也发过一些。临走时我还是鼓励他写有作品就给我。 其实,大年初一,成都作家各有各的忙碌,从这些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成都文学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