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徐健顺 2019年12月19日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吟诵,也教一下大家吟诵。 吟诵是什么?就是我们传统的读书方式,是我们汉诗文以前声音的活态。今天我们把古代“读”的概念叫做“吟诵”,所以吟诵就是古代的读书,我们的古诗文以前都是吟诵的。那么,大家会问,我们现在读古诗文的朗诵,或者阅读,又是什么?这是从西方传入的比较重视重音、但不太重视声调的新的诵读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后来被翻译叫做“读”,所以学术界很多学者,或是老先生,就把传统的“读”,改名叫做“吟诵”了。2009年以后,教育部国家语委也接受了“吟诵”这个名词,并且开始出现在教育部、文化部的各级文件当中,像“常州吟诵”是国家级非遗,“唐调吟诵”是省级非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系列当中,吟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支。 吟诵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呢?一方面,传统的吟诵处于快要断绝的状态。另外一方面,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起,现在中小学逐渐开始重视吟诵,尤其是在语文课上。所以,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开始教大家唱古诗文,而音乐老师却没有太多的介入,我觉得这是我们文化转型期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么现在,我们主要是想对音乐老师讲吟诵,希望音乐老师也在吟诵的教育、复兴和推广中发挥作用,而且吟诵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它对于我们中国音乐,尤其对于汉族音乐的复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我们回想一下汉族的音乐有哪几类。我们有庙堂的雅乐,有宗教的音乐,有民间音乐,像曲艺、戏曲、小调、民歌,都属于民间的音乐。其中还有一些过渡性的部分,比如说民间也有一些礼仪性的音乐,庙堂的音乐里也有一些娱乐性的音乐等等。除了这几部分之外,我们传统的汉族音乐,还有一个很大的门类是文人音乐,也就是古代的时候,文人贵族所流行的音乐。 文人的音乐又分为四个部分: 一部分是“乐府”。“乐府”就是从《诗经》到汉乐府,到唐诗、宋词这些可以演唱的。虽然它的收集、它的作者有可能是文人贵族,也有可能是农民,但是收集上来之后,乐官都要加以整理、加工,然后以演出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部分叫做“乐府”。 除了“乐府”之外,我们熟悉的还有“琴歌”,就是弹琴来唱歌。现在很多弹古琴的人不唱歌了,但是在古代,所有的琴曲都是有歌词的,也都是从歌词里来的,因此叫“琴歌”。 此外,还有“唱曲”,就是文人坐唱,不勾脸,不上台,但是坐在一起雅集来演唱。演唱的内容,从诗词、文赋、经典、蒙学,一直到他们自己做的诗词,我们在全国做采录的时候,还采录到了“唱曲”,像整套的《三国演义》。“唱曲”这个传统几乎要失传了,“乐府”这个传统已经失传了,虽然有些乐谱留了下来,民间也有一些活态的“乐府”的歌唱,但是和古代的已经有很大的差异了。 除了“乐府”“唱曲”“琴歌”以外,文人音乐的核心其实是“吟诵”。“吟诵”是什么?就是古代的文人在读书的时候,读的蒙学、经典、诗词、文赋,几乎全部都是可以唱的,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以唱的方式来读的,那么他们创作诗词文赋的时候,也基本上是以音乐的形式,以唱的、有旋律的方式把它创造出来的。我们的诗词文赋,它是声音的艺术,不是文字的艺术,它是一种音乐。 文人音乐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我们整个汉族音乐的核心,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其它的部分,比如说朝堂雅乐,比如说宗教音乐,还有民间的戏曲曲艺,都是由文人参与创作出来的好的作品,好的流派都是文人来创造的,而文人音乐倒不是农民或者是和尚创造的。所以说文人音乐是整个汉族音乐的核心,而文人音乐的核心是——吟诵。 “琴歌”“唱曲”“乐府”都是用吟诵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所以杨荫浏先生说过,由语言而吟诵,由吟诵而歌唱,其间有着一贯的关系。吟诵,是整个汉族音乐的根基。我们现在说到汉族音乐的时候,其实一般说的是民间音乐,但是你看看欧洲,看看西方,他们在介绍他们传统音乐的时候,主要说的是交响乐、歌剧,而并不以他们的民间小调为代表。反观我们,到了奥运会上拿出我们中国音乐的代表是《茉莉花》,它是民间小调,如果我们拿出来的是《诗经·小雅·鹿鸣》,那该是什么样的感觉?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一句,我们中国的雅乐哪里去了?难道它真的失传了吗?没有!没有!我们整个文人音乐的核心——吟诵,还没有失传,我们这十多年来做了大量的采录工作,奔赴全国各地和海内外,现在已经采录到了一千多位老先生吟诵的影音,有几万首,对吟诵的规律、方法、历史,以及基本的文献材料都梳理了出来。我们觉得这是我们中国音乐一个被人忽视的巨大宝库,这个宝库不仅仅是它的旋律、曲调的丰富多彩,优美动听,而且还在于它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因为吟诵的内容是诗词、文赋、经典、蒙学,所以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文化的主体。 而对于音乐来说,吟诵的价值是什么?吟诵是承载着我们汉族音乐最完整、最纯粹的基本方式和基本结构的一种形式。为什么这么说呢? 吟诵,它揭示了我们汉族音乐旋律的产生机制。以前我们汉族历史上没有作曲家,只有度曲家,就是编曲,我们没有作曲家。我们汉族音乐旋律如此得丰富,谁作出来的?那些人懂得基本乐理吗?不懂。我们以前可能比较关注大曲,关注乐府,或者是雅乐,但实际上我们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包括文人音乐,都不是什么音乐家作出来的,只要会说汉语就会作曲,吟诵揭示了我们汉族音乐的旋律是怎么产生的。 第二,吟诵还揭示了我们汉族音乐的歌唱是怎样唱的。我们现在歌唱的方式,要么就是民间音乐的方式,而民间音乐是表演性质,所以它有夸张的成分,另外,它是俗乐,它用的不是雅言。还有就是宗教音乐,宗教音乐有它独特的、想要表达的含义。所以我们汉语的雅言是怎么歌唱的这种方式,我们叫做“腔音唱法”,吟诵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我们汉语音乐的这种唱法。 第三,吟诵还保留了我们汉语音乐的欣赏方式,就是当你听一个旋律向上还是向下,当一个字的尾腔向上调还是向下调,给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吟诵可以从学理上加以说明,而且在方法上也可以非常清楚地展示出来,可以传承下去,可以很容易地学会。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就可以说,吟诵还保留着我们“乐教”的方法,现在我们就可以说清楚为什么“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为什么一首歌出来,它可以感动人心,可以把人向上、向善的方向去吸引,它是如何做到的,吟诵都可以一一地展示出来。那么吟诵有这些功效的话,它对于我们今天音乐的复兴就非常得重要了,因为它可以教会我们的学生,我们下一代,也包括这一代的中国人,重新学会作曲,重新学会唱歌,自己作词,自己作曲,自己唱,立刻唱,即兴地去唱,这样才能够表达自己的感情。吟诵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教会大家我们传统的歌唱方式,有了这样的歌唱方式,汉族音乐才能真正地复兴。 有一次我在一个全国性传统戏曲的学术会议上,看到大家对戏曲的未来还是一片哀叹之声,很多人都觉得我们的戏曲早晚会衰亡,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只是延缓它的衰亡而已。我在会上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我说我笃信,我们会重新回到梅兰芳的时代,我们会重新回到我们汉语的音乐复兴,大街小巷都是戏迷和歌迷的时代,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在中小学、幼儿园推广和复兴吟诵,让我们的孩子们重新学会唱歌,自己作词,自己作曲,自己唱,立刻唱,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让音乐回到人民,让音乐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汉语音乐的复兴,将由吟诵而起! 后面,我们就给大家具体介绍吟诵的内在道理,还要教会大家吟诵。谢谢大家! |
|
来自: MAY的学习簿 > 《徐健顺吟诵公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