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瓶又叫布袋瓶,始烧于清朝康熙年间,其器形一般是在瓶身上饰一凸雕的包袱巾或者束带。'包袱'与'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由于其器形独特,纹饰优美,寓意美好,因此成为后世争相仿制的精品,也是宫廷皇家常见的御用之物。
高23.9cm 苏富比2016年拍品 此对瓷瓶乃胡惠春(1910-95年)旧藏,胡氏为一代鉴赏名家,其珍藏名闻遐迩,多数陶瓷藏品已捐赠上海博物馆,现展出于暂得楼陶瓷馆,并曾出版于汪庆正、范季融主编,《胡惠春先生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精品选》,上海博物馆,上海,1989年。2005年,部份藏品展出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馆、上海博物馆、北京首都博物馆协力举办之《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瓷器》,香港,2005年。香港苏富比2012年10月9日专场拍卖「敦朴涵芳:胡惠春旧藏清代单色御瓷」,售出十二件胡氏旧藏清代御蜜单色瓷精品。 此对瓷瓶制于乾隆年间,器型恢宏,未见他例有录。疑为传世孤品。乾隆帝尤好器物仿摹创新。对瓶所绘包袱纹,近似于日式传统包袱布风吕敷,常见于日本漆器。如此包袱装饰,有见于御窑厂所制各式器物之上,如瓷器、金属胎画,珐琅、掐丝珐琅、料器、木作及漆品。虽则五花八门,饰包袱纹者,制量甚少。而如此对瓶,妙以粉地代常见之黄地,配以雅致之绿彩包狱,更为独特,鲜见于同类瓷瓶。经两百年沧桑,原盖尚存,完好无缺,甚为难得。清初,欧洲传教士来华引入西洋妍彩,清帝甚是钟爱,是以命研制新色仿学,谓之洋彩。对瓶所绘,粉地洋花绽放,所用颜料,正属此类。
高12.3cm 佳士得2017年拍品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地粉彩包袱盖瓶
高13cm 北京保利2010年拍品 清中期 粉彩梅花包袱瓶
高29cm 嘉德2011年拍品
成交 1120万港元 包狱纹瓷器甚罕,且每件器形、纹饰细节与此各有不同,十分惊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