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大家治“喉咙痰多、痰黏”的医案!养肾才能收痰,值得揣摩

 无恙翁 2020-02-21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曾几何时,总有上了一些年龄的人问我,文老师,我嗓子眼里痰特别多,怎么回事?

       我就问他,什么时候痰多?一年四季总这样,还是在某些时候感受明显?

      得到回复,往往是在感冒,外感风寒的时候,或者受到低温刺激的时候,立刻就咳嗽、多痰、胸闷。

      对此,我想说,如果真的总这样,就不要把目光投向黏痰本身了。而是要多关照一下咱们的肾。

       为什么这么说?我来给你讲个故事吧。这故事里的医案,也是早年我收集并珍藏起来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年60多岁。有一回, 因为天气寒冷,没做好保暖,可能是被冷气激着了,一下子就开始喉中多痰,痰白而黏稠,而且喘促不已。与此同时,腰膝酸软乏力。到医院去求治,诊断为“老年性肺气肿”。

        后来,这个老人也挺犟,觉得自己不能得这么邪门的病,于是就去找中医看。

         接待他的,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姓董。

         董师一看,发现脉象弦细,而且舌头少津,发干,舌苔偏薄,同时还腰酸腿乏的。于是就问,是不是平时容易外感?

         患者回答,是,容易感冒,而且一感冒,痰就特别多,咳嗽不已。平时虽然也有痰,但感觉还不像这么明显。现在,基本上已经是不敢平卧了,胸闷门,仿佛自己要被痰给堵死了。

         了解到这些,董师写了提笔写下:

      生熟地各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紫石英30克(先煎),沉香3克,全栝蒌10克,苏子6克,杏仁10克,山萸肉6克,冬虫夏草5克,砂仁6克。水煎服。

       结果,6剂之后,症状基本消失。后来遵原方适当加减,两个礼拜之后,症状全部消失。

       这里头有什么门道啊?我从头给你讲。

        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肺肾两虚、外感风寒,引动伏痰所致。

       什么意思呢?导火索还是在外感寒邪上面。外感寒邪之后,引动了“伏痰”。什么叫“伏痰”,就是早就潜藏在你的体内,埋伏在你的胸膈,平时不为你所体会,但是略感风寒便出来发作。中医也管这个叫做“伏邪”,说它“如鸟息巢,如兽藏穴”。

         那么,这个伏痰为什么潜藏在你体内?为什么一感寒就发作?是因为你的肺气虚弱。肺,主输布津液。你肺气虚弱,输布不了津液,它聚而成痰,藏起来、留下来了。

        接下来还有个问题,你的肺气为什么虚弱?因为你的肾气不足。肺和肾,乃金水相生的母子之脏。肾气不足,肺气就失常。反过来,肺久病,肾气也跟着受伤。两者就是这样相依相存,一损俱损。另外,肾气不强,也会影响津液的输布,成为伏痰内生的原因之一。

        结合医案中这个患者来看,你瞅瞅吧,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脉细,这典型就是肾气亏虚啊。胸闷气短、咳嗽气喘、痰多黏稠,呼吸喘促,这也是肺气失常啊。舌苔少津,说明痰饮伏于内,津液不能输布。脉弦,这又是痰饮的表现。所以从整体来,这就是肺肾两虚、纳摄失常、伏痰引动啊。

       怎么办?医案里的配伍是科学的。简要分析,就是生、熟地、冬虫夏草、山萸肉补益肾气。五味子、麦冬敛肺气、养肺阴。这就是肺肾双补。其余的,紫石英、沉香、栝蒌、苏子、杏仁、砂仁,都是涤痰降气、化痰镇咳之品。这就是基本思路。

       通过这些,我们能体悟什么呢?

       我告诉你,有一些人痰多,痰黏,可能不算病态。但有一些人就不一样。他们爱感冒,着凉之后咳嗽痰多特别严重,甚至在呼吸的时候,喉间有痰鸣声,而且腰膝酸软乏力,即便在平时也容易在多动、多劳的情况下咳嗽多痰,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是不是肾气亏虚,肺肾不足了。上了年纪的人,长期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对此要特别留意。

        医案里的方药,我认为虽然科学,但是普通人也不要照搬。咱们老百姓平时自己来调养,我就建议用穴位刺激之法。刺激丰隆穴和肾俞穴。丰隆穴能化痰,肾俞穴能益肾。两者配合,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好了。这个事儿就给你讲这么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