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价,是确定性极高的题材!

 鹏城豫人 2020-02-21
预期差就是生产力,以价值之名,行投机之实。

——研报社

涨价

涨价,是个确定性极高的题材

●●●大●●

从猪肉到间二苯酚/染料,再到稀土永磁、黄金、锂钴,涨价一直是A股最有确定性、最有想象力的题材,可以说无论什么市场环境下,涨价题材都值得高度重视。

第一,确定性:产品涨价直接提升企业利润,从而推升股价。

上市公司企业的利润可以大致用【(价格-成本)X销售量】计算,所以在成本、销售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售价的提升,必然带来企业利润的提升,并且会立刻体现到当季的财报上,而A股炒作的是预期,所以股价会跟随产品涨价而提前炒作。

ps:很多具有确定性涨价的行业甚至会提前炒作涨价预期,而不是到产品涨价才开始炒作,例如猪肉。

第二,想象力:部分企业对主营产品涨价的敏感度非常高,也就是利润弹性。

打个比方,某公司当前主营产品售价是10元,而成本是8元,当前毛利就是2元;如果该产品售价涨1倍,涨到20元,那么毛利就是12元,相当于涨了6倍。也就是说该公司主营产品涨了1倍,但是毛利润却涨了5倍,这就是涨价的利润弹性。
这个涨价弹性对之前已经处于亏损的行业或公司来说,想象力会更大,所以很多涨价属性的题材个股短期涨个5-10倍也就不稀奇了。

回顾研报社最近两年挖掘解读并持续跟踪的涨价题材,大多数涨价品种后续逻辑基本上都得到了兑现,相关板块题材表现胜率较高,比如以下案例:
1)2018年4月挖掘神马股份(尼龙66)涨价。
这是研报社首次挖掘涨价题材,不到半年时间神马股份翻了一倍多,第一批老研粉应该都知道。

2)2018年年中挖掘猪肉板块,提示猪肉行业大周期反转、涨价的预期,牧原、温氏、天邦、正邦这四大金刚累计涨幅都有四五倍。

从2018年年中提示猪肉大周期反转的逻辑,并在各关键节点持续跟踪,没跟着研报社骑过猪肉的研粉可以回顾下《来,聊聊你们关心的猪肉行情!》这篇猪肉总结文。

3)2019年3月解读化工安全事件,并提示浙江龙盛(分散染料)涨价,浙江龙盛三周时间涨了一倍多。

相关文章:《突破阻挠,首个G7国家入局一带一路终坐实!

4)2019年3月提示稀土涨价预期,金力永磁等一个月内逆势涨了两倍多。

相关文章:《涨价的,不仅仅是猪肉!

5)2019年3月提示黄金涨价逻辑,500亿市值的山东黄金半年翻倍。

相关文章:《收获季!》(总结文)

6)2019年8月提示钴涨价逻辑,华友钴业半年翻倍,寒锐钴业上涨80%。

相关文章《突发去产能,引爆了它!



涨价题材注意事项

●●●大●●

回顾研报社最近两年挖掘的涨价题材,有两个相对失败的案例值得大伙回顾反思下——“钨”和“生物素”,表明涨价题材还需关注多方面因素。

1)2019年9月17日《今天大跌原因找到了!此外,挖掘一个库存见底涨价在即行业!》挖掘钨涨价的预期,随后的一周,钨也确实如研报社所预判那样涨价了,板块个股也同步上涨了一个星期左右,但是之后就掉头向下,有多方面因素:
其一,9、10月份大盘情绪太差,指数处于震荡往下的阶段,所以整个钨板块做多情绪也不强;

其二,10月份经济数据走弱,有色的需求弱化,钨的涨价周期戛然而止。

2)2019年12月25日《缺货!三个月暴涨超200%!》一文挖掘了生物素涨价的逻辑,当晚文章答案,研报社给新和成、圣达生物做了涨价弹性测算,也就是下表:生物素售价涨到250元/公斤的时候,圣达生物对应估值只有4倍、新和成16倍,而截止2020年2月21日,生物素价格已经涨到325元/公斤。


但是从这两只个股走势来看:

1)新和成虽然弹性没有圣达生物大,但是随着生物素的涨价而一路走趋势向上

2)圣达生物虽然涨价带来的受益弹性非常大,但是由于是庄股,股价涨势没有跟产品涨价带来的利好同步,先是挖了个坑,最近才启动出一波气势如虹的翻倍行情,回头看,如果圣达不是庄股,必然也会和新和成一样走趋势,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总结来说,涨价题材虽然最具确定性、有想象力,但并不是说涨价题材就可以无脑赚钱,还需要注意多重因素。
第一,持续跟踪产品的涨价,尤其是供需基本面的逻辑是否有变化,案例:钨产品价格止步了,逻辑就终止了,如果不撤退必然站岗了;
第二,注意市场短期情绪,覆巢之下无完卵,案例:春节前后疫情带来的大盘挖坑,使得生物素涨价受益的新和成以及圣达生物也同步大跌挖坑;
第三,知道涨价逻辑之后,落实到实战上还需要大家多分析相关个股的质地,找对个股事半功倍,而若有感觉是沉闷的庄股,也最好规避下,因为这种股流动性差,被控盘厉害。

总之,想赚钱,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九输一赢的股市,研报社只能尽量提供严谨的逻辑跟公开客观的数据,给出大概率的方向,至于买入时点跟仓位,还需要大伙自己根据自个风险偏好来定夺,且要时刻关注该股的后续动态以及逻辑是否有变化,不能买完后就做甩手掌柜,毕竟关乎自个的钱袋子。

面板/存储器:韩国疫情或加速涨价

●●●大●●

韩国疫情或加速扩散:今天最新数据,韩国新增48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增至204例。


国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是海外部分国家由于之前没有足够重视,所以疫情似乎有扩散的迹象,尤其是韩国和日本。

目前面板板块最大的催化剂是受益韩国产能的退出,LCD有涨价预期,而近期韩国疫情或加速韩国产能退出,LCD涨价预期进一步提升。

面板产品主要是LCD、OLED、MiniLED、MicroLED:

1)LCD这块主要是国际产能向大陆的转移,随着韩国产能逐渐退出,LCD面板供需改善,价格将迎来大周期的反转,1月份已经开始首次涨价,预计涨价将持续。

2)OLED不会完全取代LCD,但是受益于消费电子柔性屏的需求量提升,OLED已经逐渐成为面板行业的主流,很多面板企业供不应求,行业景气度非常高。

3)MiniLED是OLED之后的新一代技术,韩国传统面板巨头已经纷纷转入这个领域,目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预计将成为国际面板大佬下一个厮杀的战场,谁占领这个高地,就就占据了未来面板市场的鳌头。

4)MicroLED可以称之为未来面板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是黑科技。

总之,目前LCD面板涨价是面板行业最大的催化剂,而这次韩国疫情或加速该国产能的退出,LCD涨价的预期进一步提升。

面板相关文章:

11月7日《突发!重磅利好!》一文详细梳理了面板行业当前的基本面,指出LCD景气度触底,价格有望企稳回升;OLED供需两旺,产业投资加速!

12月14日《爆!科技龙名单!》一文介绍了面板行业的一个细分方向——MiniLED。

12月26日《时隔两年后,有个指标爆表!》再次提示面板行业,并指出面板行业当前仍存在预期差。

韩国三星、海力士垄断全球存储器市场,尤其是在DRAM领域占有73%的市场份额,NAND领域占有47%的份额,韩国疫情也将进一步加强存储器涨价的逻辑。
存储器主要有DRAM、NAND、Nor Flash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基本面周期趋势一致,但是有细微差别:
1)DRAM价格已经跌至历史底部区域,而随着手机、服务器等下游需求的回升,目前行业已经处于供不应求,DRAM即将开启新一轮涨价。
2)NAND下游主要是数据中心,随着近年数据中心需求的快速增长,NAND价格已经在去年11月见底,并于近期持续回升,未来随着PC、手机需求的增加,涨价预计还将持续。

3)Nor Flash由于之前没有晶圆,所以很多公司把产能转移到了NAND和DRAM领域,现在智能手机下游需求启动,目前库存吃紧,产能供不应求,所以已经开始涨价。

总之,目前存储器各领域均处于景气度反转的初期,涨价预期较强。

相比面板,韩国存储器产能更集中,所以如果此次韩国疫情进一步扩散,将影响全球存储器供需格局,涨价逻辑进一步加强。

MLCC:新一轮涨价周期到来

●●●大●●

消费电子、5G下游等需求驱动MLCC进入高景气周期,新一轮涨价周期到来。
MLCC是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是一种被动元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MLCC由于体积小、容量大、额定电压高、高频特性好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消费电子、5G下游、汽车等领域,目前MLCC已经占到整个电容器市场的40%份额。
例如:
1)单个4G手机中MLCC器件大概是700个,5G手机增加到1000个;
2)5G基站中也大量使用到MLCC,尤其是未来小基站的布置,将带来MLCC需求的大幅提升;
3)物联网终端设备每年维持40%左右的增长,而MLCC器件是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必需元器件;
4)汽车领域,每辆高端的新能源汽车(例如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需要用到10000只MLCC器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放量以及智能化、电子化的提升,MLCC在这一块的需求也将大幅增长;
5)还有最近热门的卫星互联网,随着未来低轨小卫星的放量,也将进一步带动MLCC的需求。

从MLCC库存周期来看,2019年1季度开始去库存,价格下跌,到2019年3季度,这轮去库存已经基本结束,并且价格也从去年年底开始上涨。
目前库存已经基本见底,而新建的产能暂时还处于爬坡阶段,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回升,行业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高景气周期,2020年将维持高景气周期,并且近期价格可能加速上涨。

最新消息显示:春节后被动元件市场波动非常大,其中规格在104、105以上的高容量MLCC价格已经翻倍,部分型号的电容和电阻交期延长至12-16周。
中美贸易摩擦加速国产高端的渗透率,核心技术公司双重受益。
从MLCC全球格局来看,日本村田市占率第一,达到26%;韩国三星第二,占到21%;中国台湾的国巨加华新科总计占有22%,而大陆最大的风华高科仅占有5%不到的市场份额。
研报社认为,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高端MLCC领域也正在迎来一轮国产替代,国产高端MLCC将进一步提高渗透率,国内核心技术公司将双重受益。

去散户化,本质是淘汰过去小散落后的炒股思路,要与时俱进地顺着机构的思路买卖股票,毕竟随着外资的持续涌入,机构的市场话语权越来越强。
A股去散户化的历史进程是一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研粉一定要用机构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是研报社一路在践行的使命所在,股海惊涛骇浪,支持研报社这艘大船,就是支持您自己,让社长再带你们航行50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