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一个女人被塑造成圣女,她的牺牲就成为理所应当」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0-02-21

设想一下,作为一个女性医务人员,你在这段时间可能会遭遇哪些不便?

首先,你也许要吃黄体酮,把经期推迟,因为卫生巾和安全裤无法纳入救援物资;然后,你要把头发剃光,不是为了工作便利剪短,而是更加彻底地、无差别地剃光;在抗疫最前线,你可能会累到流产,流产完10天,你又回到前线继续救人;或者你可能已经怀孕到了9个月,始终顶在第一线。

当然,你会被铺天盖地地赞美——赞美你的伟大,赞美你的牺牲。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上野千鹤子在她的代表性著作《厌女》中写道:“当一个女人被塑造成圣女,享受了人们的眼泪和心痛,她的牺牲就成为理所应当。与此对应,不肯做同样牺牲的女人就会被绑上耻辱柱。”

而所谓的“圣女崇拜”与“荡妇羞辱”,其实是在集体无意识下,根深蒂固于男性观念、也深植于女性脑海里的“厌女情结”的一体两面。

本文节选自日本著名记者斋藤茂男所撰写的“日本世相”系列之《妻子们的思秋期》,这本纪实性作品记录了在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白领丈夫和专业主妇”的性别分工下备感空虚绝望的日本主妇们的生存境遇与内心世界,被日本岩波书店评为'了解现代的100册非虚构作品'之一。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正是因为女性在家庭里扮演主妇角色,把家里经营得很妥当,男人们才能在外心无旁骛地打拼,实现自己的事业抱负。甚至可以说,让全世界震惊的日本的高效生产力,以及快速的经济成长,都是以女人们难以描述的空虚和寂寞为代价,才一步步实现的。”

阅读这本书,我们会对所有被迫塑造成“圣女”却被剥夺了自由意志与真实感受的女性们,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共情。

斋藤茂男(1928- 1999),日本著名记者。


斋藤1958年因“菅生事件”的报道一举成名。他终身关心弱势群体,敢于暴露社会黑暗面。斋藤认为,“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现实,光用所谓冷静客观的观察是无法准确捕捉的。记者必须越境进入弱者的状况中,只有彻底站在弱者的立场和视角上来观察世界,我们才能接近情况的本质。必须自觉'中立、公正、客观'等常识的虚构性。”

有人曾用“生涯一记者”来形容斋藤茂男,认为他是全日本最符合新闻记者形象的人,甚至在晚年,面对犹豫是否要告知癌症实情的医生,斋藤说:“新闻记者需要知道真实情况”,让医生告知实情,像新闻采访一样用本子一一记录下自己的病况、还能做多少工作、延缓病情的措施有哪些选项等。这是他失去意识倒下的五天之前的事。他作为业界榜样至今依然受到许多年轻记者的仰慕和怀念。

戴着面具假装幸福


二十三岁那年,菊江和丈夫结了婚。从私立女子商业学校毕业后,她作为新员工入职银行,那刚好是她丈夫工作的公司。

“当时哥哥姐姐们都已经成家,妈妈也从外面回来了,我和父母三个人生活在一起。但我的原生家庭,从来没有一家人的温馨,我早就想离开了。当时有点急着嫁出去,哪怕对方并不是我的理想类型。”菊江笑着说。

她丈夫是家里的长子,全家人在战争期间去了伪满地区 (现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回到日本后,他几经努力才从大学毕业。他入职时已经二十五岁,和公司传统的新人直升路径大为不同。当时是昭和二十年代 (1945—1954年),日本经济一片惨淡,所以到现在,他还时不时“梦到被入职考试淘汰”。没办法,这就是昭和第一代人吃过的苦头。

婚后,两人有时候像父女,有时又像是朋友,但在别人眼里,绝对是幸福的一对。菊江自己也表现得很幸福,经常叫上朋友来家里聚餐,还一起打麻将,这也是丈夫教她的。有时,丈夫在外应酬喝多了,把同事下属都叫到家里来,菊江也不怒,跑前跑后地准备下酒菜,热情接待,和大家打成一片,又喝又闹。任谁都会夸她是位好太太,会和人相处。

但只有菊江自己,听到了内心发出的声音——我会不会只是在演“幸福的戏”?这种声音,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台词

“就是大家在家里闹的时候。其实我心里一点也不开心,也觉得没有意思,但还是要配合,装成懂事的太太。这种表里不一,渐渐成了我的心病。”

而正是丈夫让菊江意识到这种反差。对这位时而是父亲,时而是朋友的伴侣,菊江发现了两人之间的问题。

“我先生这个人,说好听一点,就是精神健康,他不太想复杂的事情,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人生应该多多享受。而我刚好相反,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花时间搞个一清二楚。每次有矛盾,他调整得很快,可以马上岔开话题,呼呼就睡着了。我却放不下,甚至想把他给叫醒,争个清楚明白......如果说懂得女性的苦恼、会操心也算是种美德的话,那他简直就是毫不体贴的男人,完全无法理解女性 思维。渐渐地,我有种唱独角戏的感觉......”

菊江内心的情绪变化,像酒精发酵一样,在慢慢酝酿,但丈夫没有发现这一点。甚至,连菊江自己也选择沉默,并不想表露出这种不满,只是继续扮演着好太太的角色。

“有时,我俩出去看电影,很想和他深入探讨一下,但又担心,他工作这么忙,我说多了他会很烦吧,肯定觉得我很吵。我才不愿意招人烦,不如简单一点,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行了, 我先生肯定也喜欢这种女性......我就这样给真实的自己戴上了面具,把自己嵌入他希望的样子里。哪怕以后脸蛋没那么可爱了,至少要性格可爱,才不会被嫌弃......为了做这种惹人怜爱的女人,我扼杀了自己的本性......”

一年又一年,丈夫在职场上步步高升,但工作也越来越忙,常常连着好多天深夜才回家,不是有应酬的饭局,就是在打麻将,周末也要陪客户打高尔夫球。菊江好不容易盼来的休息日,经常化为泡影。

“你别等我了,自己先吃吧。”每次接到丈夫的电话,差不多都是这句话。菊江只能独自一人,坐在餐桌旁,机械地往嘴里送东西,食不知味。菊江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漫无止境地等待丈夫


会交际,深受丈夫的同事和手下好评,扮演着看起来很幸福的太太......然而,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她只是不想辜负丈夫的期待,一直勉强自己......

真实的自己,戴着假面的自己,互相交织着,痛苦地折磨着菊江的内心,雪上加霜的是,没孩子这事,更让她深深内疚。

“丈夫是家里的长子,而我却生不了孩子,公婆有意见也是正 常。而且,我是怀孕后流产,当然,我也没觉得是丈夫的错。可是流产后,我婆婆没有跟我说过一句鼓励安慰的话,‘注意身体啊’、‘下次加油’之类的都没有,这让我很难受。她只给我寄来一封信,问,‘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说得好像我有缺陷一样。

菊江自己本来已经缓过来一些,虽然孩子没了,那也没办法,不全是自己的错......但被婆婆这么一说,又陷入了自卑中,觉得自己是个“不能生孩子的失职妻子”。

“但我从没说过婆婆的半句不是,一是不想破坏婆媳关系,二是听到别人说自己父母不好,我丈夫肯定也不好受......只要我和丈夫的关系不受影响就行了,就这么想的。况且,比起惩罚别人,压抑自己更容易一些,就这样忍了下去,虽然这不是我的本意。

勉强自己,最后,全部积累成内心压力。

菊江读的是女子商业学校,校风特别传统,教育方针也倾向于培养贤妻良母型的女性,比如女孩子要擅长打算盘,嫁人后要相夫教子......虽然菊江自己很反感,但她的父母和亲人都是明治时代的人,在长崎土生土长,骨子里继承了这种老传统。

“没孩子让我很内疚,有些话想和婆婆说,却总开不了口,也 许我内心还是被传统的价值观深深束缚着吧,再加上我不停地把自己框入‘好妻子应该怎样’之类设定好的模子里。但真实的我,很想从那里逃离......这种对立使压力越来越大。

菊江的内心变化,如果能倾诉给丈夫,也许事态会完全不同。不过,即便妻子这么做了,丈夫也不一定能很好地处理吧。世上有几个丈夫能发现妻子细微的心理变化,又愿意静下心认真倾听,想要去帮助她呢?男人总觉得“女人的话无足轻重,都是琐碎的小事”,整天陷在利益至上的工作里,生生扼杀了女人的表达欲望。菊江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自从丈夫升职后,两个人连说话的时间都没了。

“今天会早点回来吗?”“这个我要去了公司才知道啊。”

这个阶段,两人还有些情感交流,之后没多久,连这种交流也荡然无存了。

“他早上出门上班前有几分钟时间,两个人可以面对面说上话。等他晚上回到家,倒头就睡。生活里的琐事,做妻子的也想和老公分享,比如隔壁家的三花猫如何......这些日常,都想晚上和他说说,一直等他回家。结果怎么等都等不回来,只好再等星期天, 谁知道又有其他事情......其实,说什么并不重要,只是想和丈夫聊聊天......日积月累,情绪积压起来,最后终于忍不了了。

日剧《最完美的离婚》台词

菊江的丈夫从分行次长升到行长时,还不到五十岁。这个职位,对银行从业者来说,正是如鱼得水的阶段。不过,这也是他一步步踏实努力的结果。

“我和我丈夫,就像坐了两个不同的升降电梯,他一直向上,而我一直向下,就这样错开了......”

菊江这样描述着自己的婚姻状态。她心底涌起的寂寞,无人知晓,只有无边无际的空虚做伴。 

二十五年都不管我!


波磨子的家在湘南地区是屈指可数的高级住宅。她先生的父亲从战争时期起就住在这里,后来房屋损坏了,全部拆掉,卖了一部分土地后用这笔钱盖了一百五十平方米的房子。

房子的占地面积很大,从门口到玄关的那条小路,用天然石块迂回堆了好几圈。如果不是继承了父母的遗产,即便是大公司的高管,也难以靠自己的能力买下如此家宅。

但坐在宽敞的客厅里,波磨子一到晚上六点——她口中的“魔鬼时刻”,就焦躁不安。她打开电视,完全没在看,只是倒上一杯威士忌,坐在电视机前。

过了深夜十二点,先生终于到家,此时的波磨子有一丝醉意,说话没那么清楚。但望着眼前这个男人,就算舌头不利索,她也要爆发出来,重复着说了无数遍的台词。

“搞什么啊,天天都不管我!二十五年了! 二十五年都这样!什么有工作啊,我都听腻了,像你这种不负责任的男人,对我有什么用! 天天在干吗啊......”

说来说去都是一样的话,反反复复,抱怨同一件事情。旁人看到简直无法相信,这还是那个优雅的太太吗?完全变了个人。可她在哭诉什么呢?

——想来,结婚后,我基本上为我老公活着。跟在他的后面,躲在他的背后。但其实,只是我跟着他,他却没有回头看看我。一年又一年,先生朝着前方越跑越远......

想到这里,波磨子无限感慨,还是男人好呢,能活出自己的价值......而她只能在一旁痴痴看着。

丈夫在家从不谈工作的事情,做妻子的也能理解。当男人执着于某件事时,女人不用通过其他,一下就能看出来。并不是说根据他一大清早就出门之类的来判断,讲不出什么缘由,反正就是知道。只是,这样下去,她单方面感觉越来越孤单,好像被留在了原地,无能为力。

对方工作努力,工资不断上涨,按理说不应该有抱怨的地方。总是这么负能量,波磨子也觉得过意不去,好像成了丈夫的负担。但反过来想,丈夫好像也是自己的负担吧,她越想越有理,于是这些平日里的怨气,借着酒精的劲儿,一股脑儿都发泄了出来。

如果他在外面拈花惹草,或者沉迷赌博、乱花钱,她说不定还能被逼出来,找到人生方向。可是这个男人对女人、赌博之类的事情,一点兴趣都没有,在花钱上还精打细算。在私生活方面,丈夫简直可以被评为优等生。这反而让波磨子更苦恼。

这位丈夫有时甚至细腻过头。波磨子已算是贤惠,家务基本上都承包了,从来也没有拖沓过,但她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家里的东西有一点不规整,他就会立即收拾,还心细如发......比如,客人们都要进家门了,他还在玄关啰唆,衣撑,快把衣撑拿出来......用这个咖啡杯啊? 用那个会更好吧。反正他就是爱操心这些事情......

不过他也是心大的人,无论在哪儿,躺下五分钟、十分钟就肯定能睡着。没心没肺的,不知道应该说他神经大条,还是内心强大......如果不是这样的心态,也很难迎战工作吧。

波磨子好像在自言自语。从她的话语里,我感觉到了她心中所流露出的对先生的强烈依恋。

“就算有孩子,就算靠兴趣爱好、学习技能之类的转移注意力,也都是徒劳。因为除了先生,没有其他人和事能滋润我......就是这样的因果关系。” 

密闭的呻吟


“和陌生人的话,可以想断绝往来就断,但和家人不行。切不断,又无处可逃,只能尽力配合对方,步调一致地生活下去......这种关系就像有裂缝的瓷碗,稍不小心,就会裂个粉碎......每天都生活在担心之中。

与志江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做主妇的岁月,有公婆、五个弟妹,后来又生了两个孩子,一大家子人。不想被人说自己少不更事,所以她很用心地照顾着老人和弟妹们。

“儿媳的角色真的很难做,无论什么事,都不好找借口说‘我不知道啊’,加上自己想处处被别人肯定,不免压力很大,每天都过得很辛苦。有时候真的一边哭一边想,能在大风中披头散发地任性乱跑就好了......”

日复一日的生活里,与志江从孩子身上受到了刺激。她记得是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

“有一天,老师突然告诉我孩子有点问题,不太适应环境,无论面对谁,就是完全不开口说话......我就想,是不是家庭教育出了 问题......回想起来,我的教育方式,不是无心插柳静待成长的那种,而是一心一意想被肯定,被夸‘那孩子的妈妈这么年轻,但把孩子教得很懂事啊’,无论这样的肯定是来自我父母、先生的家 人,还是周围的人。渐渐地,我习惯了帮孩子收拾残局,就是因为不想被人说......”

把自我实现寄托于抚养孩子上,希望孩子朝自己想要的方向成长,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那时候,我想起了高中汉语课上学过的一段内容,说的是揠苗助长’的故事。我意识到这样不行,应该去相信孩子的自我成长能力,不是人为地帮助他。”

日本电影《步履不停》台词

与志江在抚养孩子这件事情上发现了自己的心理问题,也以此为契机,调整了人生方向。

“给孩子施压,只能说明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没能让自己过得充实。妻子的身份,让我选择留在家里,放弃了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才想通过先生或孩子找到生活的意义......但真正的人生,不是依赖于谁,而是自己努力地活下去,不是吗? 当我开始这样想,才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当时与志江还是大家族的儿媳,但她做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一边做家庭主妇,一边加入函授高中课程的学习,为大学入学考试做准备。从头再来的时间花费了整整四年,她终于在二十九岁那年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并在三十三岁那年顺利毕业。

经历了这样的成长,与志江到中年才找到理想工作,协助患有酒精依赖症的女性患者做治疗。

做过大家族的儿媳,也做过主妇,与志江有过相似的烦恼,对女病人的心情感同身受,她理解她们,正因为太想摆脱内心的痛苦才染上了酒精,却反而让自己更痛苦。

但有多少人能像与志江这样,凭借自己的力量扭转人生?尤其是那些背负着原生家庭的影响,不擅长一个人生活的女性,我想情况只会更严重。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会笑眯眯地和小朋友招手说:“某某小朋友,早上好呀,过来一下!”

但进入社会后,再没有人这样和一个成年人招手,社会关系网必须靠自己搭建。如果还像小孩子一样,期待着有谁把手伸过来,依靠别人走下去,就会变成“像女儿一样的妻子”,也很难像与志江这样,主动向外界寻求解放。

把自己关在家里,堵死了所有出口的女性,只能在酒精依赖的阴暗海面上,没有方向地漂荡。

以妻子们的空虚为代价


在连载的过程中,我们收到了各种各样的反馈。“有酒精依存症的女性,本来就不正常吧”、“女人顾家天经地义,她们已经够幸福了”、“我母亲不知道比她们辛苦多少倍,怎么就没有神经衰弱、酒精依赖症呢”——我们以这些反馈为线索,和 X 先生继续对谈。

“如果以昭和十五年(1940)的情况来看,那时候的日本,平均每个母亲有五个孩子,而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岁,在最小的孩子还没成年时,可能妈妈就已经不在了。但是......”

现在,平均每个母亲只有两个孩子,下面的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妈妈才三十多岁,忙着带孩子的阶段一过,人生就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

虽然之后还要继续操心孩子们考高中、考大学的事情,但这些基本靠孩子自己,母亲能做的极其有限。所以,就算再推算晚一些,女性大多到四十岁左右,就差不多从母亲的角色中淡出。但现在的平均寿命是七十九岁,这中间有将近四十年的漫长岁月在等着她们。

日剧《家族的形式》台词

另一方面,妻子从母亲的身份卸任,而丈夫升入管理层,整个家庭会迎来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在这之前,妻子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她们都必须认清 自己所处的现实情况。但年过四十的家庭主妇,前二十年忙着抚养孩子,自己的人生几乎一片空白,心有不甘,就想今后活出自己的意义,找点什么事情做,可现在的现实社会中壁垒重重......”

X 先生说,这个时期可以称为“危险的空窗陷阱”,或者“女人的人生低谷”,无边无际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层层压迫着中年妻子们。

难怪近年来,一些兴趣爱好班和修身养性班遍地开花,他们的主要客户就是这些中年主妇,但这些真的能成为逃离空窗陷阱的办法吗?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有的人会想,终于有时间了,手头没那么忙了,要不要学个什么......站在讲师的立场上,我一直在观察这些来上课的女性,其实她们花钱报班也好,学习也好,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另一种变相的消费,就像她们花丈夫的钱购物,出去吃饭旅游一样。能好好利用所学,为自己重新开辟一番天地的人, 少之又少。

结果,来参加学习班,反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攀比,甚至还形成了应酬的压力——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最主要的是,兴趣说到底还是兴趣,很难有人通过它找到人生的充实感和存在感,发挥自己的作用。

X 先生说,处在空窗陷阱时期的主妇们像被困在绝境一般。现在已经有不少年轻主妇意识到,要早一点为此做准备,甚至在带孩子的阶段,从二十多岁就开始各种充电,以面对无法逃脱的危机时期。

即便如此,丈夫们还是对此很钝感,几乎察觉不到妻子们的情绪波动,或者对妻子们发出的信号漠不关心——这种扭曲的关系,演化成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问题。X先生如是说。

截图来自BBC纪录片《日本之耻》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正是因为女性在家庭里扮演主妇角色,把家里经营得很妥当,男人们才能在外心无旁骛地打拼,实现自己的事业抱负。甚至可以说,让全世界震惊的日本的高效生产力,以及快速的经济成长,都是以女人们难以描述的空虚和寂寞为代价,才一步步实现的。”

如果继续无视妻子们的心声,难以预测前方等待着我们的会是什么危险。但此时,在我们肉眼不可见的地方,女性无意识表现出的巨大空虚感,已像警钟一样开始敲响。 

说明:

本文摘自斋藤茂男所著《妻子们的思秋期》,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活字文化”(ID:mtype-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