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你为何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长期性混吃等死?”

 集斯之韵 2020-02-21

文/老K

古语有云: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比如前段时间科比去世,引发无数人的缅怀,大家之所以喜欢科比,就是因为他的精神是稀缺的。

他每天坚持凌晨四点起床练球,每个人都曾经给自己立过誓言,自己一定要完成什么目标,但是一旦落实到行动上就差很多了。

所以太多人都是“间歇性踌躇满志,长期性混吃等死?”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大概总结了以下这几点:

道理都明白,自己就是做不到

心理学:你为何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长期性混吃等死?”

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对于一些总是夸夸其谈的人来说,他们总是会说一句话:“道理我都知道,可就是做不到啊!”

这里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他自己认为自己明白很多道理,其实根本就没搞明白道理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哲学家孙正聿教授在《哲学通论》里说:熟知非真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一些人懂得只是皮毛而已,他们看待问题喜欢从表面来下功夫。

第二种情况是,出现了意识和潜意识的矛盾

从不努力的人,就像井底的那只青蛙。虽然它的天空只有井口大小,但它很快乐,因为它真的认为,那就是天空的全部。

间歇式努力的人,像一只曾经蹦出过井口,但又跌回井底,困于井底的青蛙。

而这个折磨人的过程,它还涉及到了在我们大脑中发生的一场龙争虎斗——发生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曾经说过:“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大三万倍以上。”

心理学:你为何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长期性混吃等死?”

在早期包括弗洛伊德在内的很多心理专家都发现了人除了平时能感知到的“意识”外,还有一些藏在深处的“潜意识”,而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就像冰山一般,意识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潜意识包括原始本能、冲动、童年心理印记、环境熏陶、观念、习惯、人格等一系列因素,这些是占了更大一部分。

而我经常讲为何一个人想改变性格不能单单依靠道理,就是如此,道理仅仅只能占我们心理的一部分,只是显意识中,而如果你真正想要做到你期待的样子,需要不断把那些道理内化到你潜意识中。

比如,我们刚学开车时,刚学会很紧张,别人跟我讲话,我们都不敢搭理,眼睛死盯着前面。可后来车开熟了,跟谁聊天都无所谓,遇到紧急情况,马上就会有本能反应。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本能是谁在管呢?就是潜意识,车学熟了,变成了习惯,大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潜意识,我们就可以变得很轻松,依靠本能反应来驾驶,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学会和做到。

太执着一个宏伟目标

心理学:你为何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长期性混吃等死?”

谈到我们之所以做不到自己想象那样,第二点就是我们给自己设立的目标过分高了。

这一点可以说我们是某种程度过于高估自己了,比如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总是可以坚持每天写一两篇原创文章,其实一开始我也没想到可以这样,说实话每天写文章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但最初记得几年前我只是没事练习写一些段子,这个过程中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长为粉丝十几万的大V,只是我比较喜欢抒发内心,我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只是写段子和定期阅读,但是回头来看恰恰是之前的小目标反而让我坚持了下来,之前的积累为我现在能肚子有墨水按时更新起到非常大帮助。

而周围没有坚持下来的人我发现一个现象,其实,真正阻碍他们的,并不是懒惰,而恰恰事那种“努力一点点,就能成功”的意识。

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给自己设立过高的期望,但是能力不能撑起他们野心时,自然就很挫败。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梦想再美好,最重要的仍是切实可行的方法、步骤和阶段成果。

当你想要完成一个很大的目标时,我建议还是要学会把巨大理想分成无数个小目标,这样更加有利于你的坚持。

那么我该如何行动?

心理学:你为何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长期性混吃等死?”

当你目标了上述那些,很多人会问,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这里有个建议,我们在给自己立一个目标时,首先重要必须有行动,自己坚决不要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没有行动的目标,这些都是空想。

其次,当你开始行动,但是感觉总是坚持不下来,这个时候建议你别关注你不能改变的事。

古希腊哲学中的斯多葛派(Stoicism)提出过控制二分法: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能够控制的,有些事情你是控制不了的。

比如你想减肥,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把目标定在那些你无法控制的脂肪上,而是把目标放在运动和减少卡路里摄入这样具体可以控制的事情上。

其实关于这个对走出抑郁等心理疾病也有启发,很多时候多久可以康复这个是你无法控制的,但是你可以做到别管症状,继续带着症状生活,也就是你可以改变行为,剩下的交给老天就好,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就是这个道理。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给自己设立奖励,比如完成一个小目标要给自己某种程度的奖励,这样你才可能有动力继续坚持下去。

设立奖励后,其实自己也可以适当假象如果做不到后,你会产生什么后果,这可以很有效做到监督作用。

《自控力》里说:

当我们打算做某件事情或学习某项技能时,我们的本能会拖延、会效率低下。除了在大脑中演绎失败的各种结果,还可以设想身边人的反应。

除了设想自己失败的结果,经常也要试想自己成功的情景,这和空想不同。实践表明,心理预演可以创造心理目的地,让自己做好心理准备,接受梦想可以实现这一想法。越是想象着你的梦想实现的样子,你的状态就越好。当你的潜意识已经重复不断地想象你的梦想时,你就会改变,努力朝着你的梦想前进。

有句笑谈说:人和猪的区别在于,画一个圈给猪,猪会走出那个圈;画一个圈给人,人却将自己永远锁在圈内。

(⭐️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间歇性努力的人,是曾经跳出井底又跌落原点的青蛙。他知道身后是万丈深渊,也明白前面天空辽阔,就是不愿付出代价挣脱,只好假装没见过外面的世界。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一步步去完成小目标,这样才实际,也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