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分封到郡县:浅谈古代中国行政制度演变的必然性!

 兰博2000 2020-02-22

文|历史时刻录

图|来源于网络

从分封到郡县:浅谈古代中国行政制度演变的必然性!

西汉初期:分封、郡县两制度并存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扫六合一统天下,设三十六郡,改分封为郡县,自此郡县制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分封制为何要被郡县制所替代?分封制有那些弊端,郡县制又有哪些好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向下看!

分封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存在的弊端

一、分封制的具体内容

先秦时期国家采用的是大家都很了解的分封制,即:天子将土地分封给其他王室成员以及功臣,这些人被称为诸侯王,被分封出去的土地被称为诸侯国,而诸侯国在自己的土地内在进行分封,分封为卿大夫,之后是士

从分封到郡县:浅谈古代中国行政制度演变的必然性!

分封制示意图

大家一定听过一个典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带兵的秘诀是:给每一万士兵安排一个将领,即便是一百万士兵,也只需要一百个将领,韩信带好这一百个将领,便能掌握百万大军,这就是韩信带兵的原理

分封制就是这个道理,天子将土地分封给各个诸侯王,而由诸侯王管理这些土地,所以天子只需要管理好诸侯王,便可以管理好天下。

当然,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经实践证明,或许治军这个方法可以,但是治国是会出问题的。

二、分封制的弊端

我们来看一下分封制的这个结构:

从分封到郡县:浅谈古代中国行政制度演变的必然性!

分封制组织结构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天子可以管理诸侯王,却无法管理卿大夫,更无法管理士和戍卒。

分封制并没有制度能够帮助天子越级管理诸侯以外的人,当然,除了天子直接管辖的自己为数不多的土地外。

这样的弊端就是天子很容易被架空,也必然会被架空,因为天子无法保证自己时刻拥有足够威慑诸侯的军事力量,这是分封制的弊端之一

除了被架空,分封制还有一点不足,无法有效的集中力量,天子虽然能够调度诸侯王,诸侯王也有义务听命于天子的安排,但是实际军事权必定掌握在诸侯手中,“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天子调度诸侯王并不是那么方便。

这点不足在有外敌之时显着格外明显,一但有外部力量插入进来,打破政治平衡,这样各诸侯就会“人心思动”,做出不利于天子的事情,这是分封制的弊端之二

从分封到郡县:浅谈古代中国行政制度演变的必然性!

周天子与诸侯王

春秋战国:“郡县”的初步尝试

郡、县并不是秦始皇首创的行政制度,关于县最早的记载在《左转》之中。

公元前627年,有一个名为白狄的部族入侵晋国,晋国发兵抵抗,带军将领为大臣胥臣举荐的郤缺,郤缺大败白狄,于是晋国国君赏赐给胥臣“先茅之县”。

楚国也有过类似的记载,但是这个时候的“县”跟秦始皇以后的县不太一样,国君将他们赏赐给大臣,而由大臣治理,国君并不直接治理,这跟分封下的诸侯国没有本质的区别。

真正的“县”是在战国时期才初步的显现出来,公元前350年,秦国商鞅变法,在地方行政设置县。

“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史记·秦本纪》

春秋战国时期的“县”主要有三个作用:

  1. 拱卫国度:在国度周边设县,包围国都
  2. 抵御外敌:在边疆周围设县,抵御外敌
  3. 加强集权:县由君主直接管理,县里最高长官由君主直接委派,不世袭,并且县以下还有君主设置的其他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

从分封到郡县:浅谈古代中国行政制度演变的必然性!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其县的设置有着一定的功劳。

秦始皇统一天下:郡县制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秦朝以前虽然已有“县”的出现,但也只是初步尝试,没有踏上正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改分封为郡县,设置郡守、郡尉、监御史等官职,并且郡、县下面还设有其他基层单位,由皇帝直接管理,大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关于郡县制的设立过程,在《史记》中有明确的记载:

丞相王绾:“各诸侯国刚刚被打败,燕、齐等地,所处偏远,不给他们设王,无法镇压安抚那里,请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帝恩准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史记》

王绾的主张是继续实行分封制。

廷尉李斯:“周天子分封众多宗室之人为诸侯王,但是多年之后不在亲近,反而相互如仇人一样,互相攻伐,而如今国家统一,地方都设置了郡县,皇子功臣用国家的俸禄赏赐给他们就够了,可以使他们安定,设置诸侯国没有好处。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

李斯主张是实行郡县制。

从分封到郡县:浅谈古代中国行政制度演变的必然性!

二十四史第一史:史记

最后秦始皇给出结论:“以前天下处于无休止的战争,正是因为诸侯国的存在,如今天下方安定,就在设置诸侯国,这岂不是等于制造战争?

于是,最后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实行郡县制。

浅谈行政制度的演变:由分封转变为郡县制度的必然性

以上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由分封制演变成郡县制,那么为什么是如此演变呢?

先前所说,分封制有两个弊端,一是天子权力易被架空;二是无法有效集中力量。

周朝末年,诸侯林立,周天子名存实亡,这是分封制弊端之一,天子权力易被架空的体现。

天子权力被架空的直接影响是,各路诸侯割据自立,互相讨伐,纷争不断。

于天子的角度,自然要想尽办法,使自己不被架空,从而执掌天下,做到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从百姓的角度,自然希望天下永久太平,永无战乱。

因此,分封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再看战国时期,首先因分封制的弊端之一,“天子”权力被架空,逐渐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

而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全部参入到了一场“生与死”的竞赛之中,强者生存,弱者灭亡,因此,各诸侯国无不想方设法的增强自己,从而使自己生存下去。

从分封到郡县:浅谈古代中国行政制度演变的必然性!

战国七雄形势图

而诸侯国们如何在乱世之中生存下去,增加自己的竞争力?那就是通过改革弥补分封制的第二个弊端,权力无法集中问题。

只有权力高度集中,才能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增加自己的实力,保证自己的生存。

综上,分封制改革迫在眉睫,于是,有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各种改革,“郡县”由此诞生。

不可集权的分封制演变为可集权的郡县制是历史的必然。

郡县制度优于分封制度论证

很多人拥有疑问,郡县制就真的比分封制好吗?为何使用郡县制的秦国二世而亡?秦始皇之后仍然有那么多人改郡县为分封呢?

秦王朝二世而亡在历史上是一个遗憾,也因此很多人质疑郡县制的可行性,而秦王朝真正的灭亡原因是用力过劲,求治过速,下药过猛,国家运转速度过快超过了百姓的最高承受标准,因此,还未等郡县制的优势体现出来,秦王朝便灭亡了。

秦始皇之后仍有很有多“帝王”改郡县为分封:

项羽灭秦之后分天下为十八路诸侯

刘邦创立天下之后分封七大异姓王

司马炎登上皇位分封宗室二十七王

朱元璋建国之后之后大封皇子皇孙

从分封到郡县:浅谈古代中国行政制度演变的必然性!

左上:项羽;右上刘邦;左下:司马炎;右下:朱元璋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不出半年齐王田荣、汉王刘邦等人便发动叛乱,天下大乱。

刘邦自从分封完七大异姓王之后,便发现他是一个“烂摊子”,因此刘邦后半生的工作就是将这个“烂摊子”解决,大杀异姓王;刘邦杀完异姓王改为同姓王,其子孙们发展,同姓王也不靠谱,于是又经过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在武帝时期,解决分封制的隐患,全部改为郡县制。

司马炎分封二十七王的后果是,不久便爆发“八王之乱”,从而导致“五胡乱华”,民不聊生,晋朝成为历史上“名声最差”的大一统王朝。

朱元璋分封之后,二代便爆发“靖难之役”,叔叔朱棣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靖难之役”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一个遗憾。

综上,可证明自秦始皇之后分封制不再符合国家的发展,郡县制才是众望所归。

结论

古代封建社会的进步与完善也就是皇权的集中过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无不是皇权高度集中的时代,也因此他们可以成就伟业。

在看古代纷争时期,如东汉末年、五胡乱华、五代十国,无不是由于皇帝大权旁落而导致,一但皇帝没有绝对的威信,各路割据势力便会相互讨伐,角逐天下,天下大乱,

郡县制有利于皇权的集中,而分封制有碍于皇权集中,所以郡县制全面替代分封制是必然现象。

历史时刻录说历史,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呦!

参考资料:《春秋》《左传》《史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