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穆:关于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我们还遗漏了哪些

 风云际会2009 2020-02-22

每年的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纪念日。

孔子,他的身上总是一道道圣人光环:

他是万世之师,文化拾荒者,儒家创始人,

然而,除了这些高山远止的封位,

关于历史上真实的孔子,

我们还要知道哪些呢?

今日,就让我们跟随

钱穆先生的《孔子传》,

去看看那些关于孔子的故事。

南宋·马远《孔子像》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2500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钱穆

孔子的生日,阳历九月二十八

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亦有云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者。其间有一年之差。两千年来学人各从一说,未有定论。今政府规定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二十二年,并推定阳历九月二十八日为孔子之诞辰,今从之。

关于孔子生平之辨,详拙著《先秦诸子系年》卷一《孔子生年考》,亦定孔子生鲁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生于鲁昌平乡郰邑,因叔梁纥(孔子父)为郰大夫,遂终居之也。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山而得生,故以为名。

知行君:孔子父母在尼丘山祈祷送子,遂为他起名曰“丘”,字“仲尼”。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描述孔子道:“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也就是说,孔子生下来头顶有一凹陷,如丘壑,所以就给他取名为“孔丘”。但钱穆先生在《孔子序》中说:“司马迁之孔子世家,一则选择材料不谨严,真伪杂糅。一则编排材料多重复,次序颠倒。后人不断加以考订,又不断有人续为孔子作新传,或则失之贪多无厌,或则失之审核不精,终不能于孔子世家以外别成一惬当人心之新传。”

明代 佚名《孔子燕居像》

孔子家世,圣人之后

孔子的先世是商代的王室。周灭商,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宋,遂从王室转成为诸侯。四传至宋公,长子弗父何,次子鲋祀。公不传子而传弟,是为炀公。兄终弟及本是商代的制度。但当时已盛行父子相传,鲋祀弑其叔父炀公,欲其兄弗父何为君。但弗父何若为君,当治其弟弑君之罪,在家庭间又增悲剧,因此弗父何让不受。其弟鲋祀立,是为厉公。弗父何仍为卿。孔子先世遂由诸侯家又转为公卿之家。直到孔子时,鲁国孟僖子尚说孔子乃圣人之后,因弗父何以宋而授厉公。

弗父何曾孙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是其字,嘉是其名。因获赐族之典,其后代以其先人之字为氏,乃曰孔氏。孔父嘉为孔子之六代祖……孔父嘉曾孙曰孔防叔。

孔防叔之孙曰叔梁纥,因为鲁邑大夫,亦称叔纥。字亦作陬(zōu),又作邹,乃邑名,非国名,与邹国之邹异。叔梁纥武力绝伦,在当时以勇称。

左传襄公十年:晋人围逼阳。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人纥抉之以出门者。逼阳城门有两重,一晨夕开阖之门。又别为一门,高悬在上。逼阳人开其晨夕开阖之门,诱攻者进入城,乃放悬门而下之,阻绝进者使不得出,未进入者不得入。叔梁纥多力,抉举其悬门,使不坠及于地,使在内者得复出。

叔梁纥为孔子父。

知行君:逼阳国(在今山东枣庄市南)传至东周时期,当时国君妘豹在诸侯争霸战中特立独行,招致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逼阳大战,导致了逼阳古国的覆灭。逼阳国成了晋、楚、吴等列强争霸的牺牲品,但其以区区弹丸之地,力敌13国重兵,前后鏖战29天,谱写了古代战史上的一幕壮举。

在这次战役中,逼阳国守军英勇顽强抗击来犯之敌,联军攻势凌厉但却无法破城。正当鲁国孟氏的家臣秦堇父押送粮草来到前线,逼阳君大智大勇,以攻为守,果断下令打开城门出兵袭击了鲁军辎重。秦堇父率狄虒弥等将士顺势攻入城内。守军急落内城悬门,意欲困住入城鲁军分而歼之。鲁军识破,急令撤兵。

刚刚攻至门下的鲁国陬邑大夫叔梁纥(孔子之父)情急之中力挺千钧,一双臂腕死死托住了急速下落的巨大闸门,为鲁军将士撑起了一条逃生通道。

清代《孔子行教像》

孔子之生及其父母

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无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为废人。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姬姓,与孔氏家同在郰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颜氏季女名征在,许配叔梁纥,生孔子

《史记》称叔梁纥舆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此因古人谓圣人皆感天而生,犹商代先祖契,周代先祖后稷,皆有感天而生之神话。又如汉高祖母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遂产高祖。所云野合,亦犹如此。欲神其事,乃诬其父母以非礼,不足信。至谓叔梁老而征在少,非婚配常礼,故曰野合,则是曲解。又前人疑孔子出妻,实乃叔梁纥妻施氏因无子被出。孟皮乃妾出,颜氏女为续妻,孔子当正式为后。

孔子生,其父叔梁纥即死,但不知其的岁。或云:孔子年三岁

孔子母死,亦不知其年。或云:孔子二十四岁母卒,不可信。《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母卒在孔子十七岁前,当是。

檀弓云:孔子少孤。

知行君: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个孔武有力的勇士,其正妻施氏,和绝大多数封建女性一样,一连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然而祸不单行,更不幸的是,妾好不容易为孔父叔梁纥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孟皮,可谁知,这个长子偏偏有足疾。为解决家门血脉相传的问题,叔梁纥迎娶了少女颜征在,或许是老年得子,还未等到孔子长到三岁,孔父叔梁纥就驾鹤西去,而十四年后,也就是孔子十七岁时,其母颜氏也病逝。

明代·江环《名人画像册·孔子》

孔子幼年,士族家庭中的好儿童

孔子为我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生士族家庭中,其家必有俎豆礼器。其母党亦士族,在其乡党亲戚中宜尚多士族。为士者必习礼。

孔子儿时,耳濡目染,以礼为嬉,已是一士族家庭中好儿童

知行君:“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即是说孔子小时候就不像一般的儿童那样好玩耍,而是经常把祭祀时存放供品用的方形和圆形俎豆等祭器摆列出来,练习磕头行礼,以此为乐,是“士族家庭中好儿童”。

明代 佚名《孔子画像》

孔子十五志学

孔子自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幼年期之教育情况,其详不可知。当时士族家庭多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为进身谋生之途,是即所谓儒业。说文:“儒,术士之称。”术士即犹言艺士也。儒乃当时社会一行业,一名色,已先孔子而有。即叔梁纥、孔防叔上不列于贵族,下不侪于平民,亦是一士,其所业亦即是儒。惟自孔子以后,而儒业始大变。孔子告子夏:“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

可见儒业已先有。惟孔子欲其弟子为道义儒,勿仅为职业儒,其告子夏者即此意。

孔子又曰:三年学,不志于谷,不易得也。

可见其时所谓学,皆谋求进身贵族阶层,得一职业,获一分谷禄为生。若仅止于此,是即孔子所谓之小人儒。孔子之为学,乃从所习六艺中,探讨其意义所在,及其源流演变,与其是非得失之判,于是乃知所学中有道义。孔子之所谓君子儒,乃在其职业上能守道义,以明道行道为主。不合道则宁弃职而去。此乃孔子所传之儒学。自此以后,儒成一学派,为百家讲学之开先,乃不复是一职业矣。孔子自谓十有五而志于学,殆已于此方面知所趋向,并不专指自己对儒者诸艺肯用工学习言。

知行君:儒是当时社会的一个行业,大部分人是为了“谋求进身贵族阶层”,而孔子十五岁左右即决定自己要做“道义儒,勿仅为职业儒”,绝不仅仅为糊口而谋生,而是决定要从明道行道,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不合其道,宁可失去也不违反道义。孔子尚在少年,已见其精神志向。

明代 佚名《孔子燕居像》

孔子初仕,做过会计,也放过牛羊

士族习儒业为出仕,此乃一家生活所赖。孔子早孤家贫,更不得不急谋出仕。

孟子: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委吏乃主管仓库委积之事,乘田乃主管牛羊放牧蕃息之事。当时贵族家庭即任用儒士来任此等职务。

孔子自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为委吏必料量升斗,会计出纳。为乘田必晨夕饲养,出放返系。此等皆鄙事。孔子以早年地位卑贱,故多习此等事。

知行君:孔子虽然祖上是宋国的贵族,但到了孔子这一辈,家道却逐渐中落,加上孔子早孤,更是家贫。他的第一个官职,是委吏,也就是现在的仓管。因生计所迫,也会干一些粗活,被任命为乘田,专门负责管理畜牧。“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想来也令人心酸。

明代孔子像

孔子为子取名

《家语》:孔子年十九,娶于宋幵官氏,一岁而生伯鱼。伯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赐孔子。荣君之贶,故名曰鲤而字伯鱼。

幵官氏亦在鲁,见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云宋幵官氏,则亦如孔氏,其家乃自宋徙鲁。古者国君诸侯赐及其下,事有多端。或逢鲁君以捕鱼为娱,孔子以一士参预其役,例可得赐。而适逢孔鲤之生。不必谓孔子在二十岁前已出仕,故能获国君之赐。以情事推之,孔子始仕尚在后。

知行君:孔子长子出生,恰巧鲁昭公赏赐鲤鱼,他就给自己儿子取名为孔鲤。也许当时鲁昭公以捕鱼为乐,按例赐给孔子鱼,不一定就是因为孔子已经出仕做官,孔子出仕应该在此之后。

昭公赐鲤图

孔子之学,志在求业而学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ōu)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此事不知在何年?然亦必已出仕,故得入太庙充助祭之役。见称曰“鄹人之子”者,其时尚年少,当必在三十前。然其时孔子已以知礼知名,故或人讥之。

“是礼也”,应为反问辞。孔子听或人之言,反问说:“即此便是礼吗?”盖其时鲁太庙中多种种不合礼之礼。如三家之以雍彻,孔子曰:“雍之歌,何取于三家之堂?” 此乃明斥其非礼。

但在孔子初入太庙时,年尚少,位尚卑,明知太庙中种种非礼,不便明斥,遂只装像不知一股,问此陈何器?此歌何诗?其意欲人因此反省,知此器不宜在此陈列,此诗不宜在此歌颂。特其辞若缓;而其意则峻。

若仅是知得许多器物歌诗,习得许多礼乐仪式,徒以供当时贵族奢僭失礼之役使,此乃孔子所谓仅志于谷之小人儒。必当明得礼意,求能矫正当时贵族之种种奢僭非礼者,乃始得为君子儒。孔子十五志学,至其始出仕,已能有此情意,达此境界,此远与当时一般人所想像之所谓知礼不同,则宜乎招来或人之讥矣。

孔子又自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知孔子之学,非追随时代之风气,志在求业而学。若是追随时代,志在求业,此非可谓之志于学。孔子之志于学,乃是一种超越时代,会通古今之学。孔子在十五之幼年,而已于此有所窥见而有志寻求,可谓卓乎不伦矣。三十而立者,孔子至于三十,乃确乎卓然有立,独立不倚,强立不反。自知其所学之有成,而不随众为俯仰。此一进程,正可于子入太庙之一节记载中觇(chān)其梗概。

知行君:孔子初进太庙,知道这里有许多仪式已经是僭越了礼制,但当时他“年尚少,位尚卑”,不能“明斥其非礼”,只能“辞若缓”地表明不合礼之处,希望当时的人能反省不当之处。他的“志于学”,不是追随时代,不是“随众为俯仰”,而是超越时代,不是“志于谷,为小人儒”,而是“明礼意,为君子儒”,孔子的境界与坚持令人景仰。

为乘田吏图

孔子年过三十,即退出仕途,在家授徒设教,至此孔子乃成为一教育家。其学既非当时一般士人之所谓学,其教亦非当时一般士人之所为教,于是孔子遂成为中国历史上特立新创的第一个以教导为人大道为职业的教育家,后世尊之曰:“至圣先师。”

孔子授徒设教及周游列国是我们所熟悉的,在此不再做详细描述。通过钱穆先生的《孔子传》,我们会看到那个平和中庸、礼致雅言的孔子。

◎本文摘自钱穆《孔子传》,转载请注明。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