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圣母颜徵在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东方圣母颜徵在

梅庆吉

进入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元旦,我在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湖畔云庐举办了一场《东方圣母颜徵在——孔子母亲圣教典范》讲座。这份稿子,是根据录音整理出来的。

孔子母亲颜徵在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个好日子,是2022年的第一天,今天大家在这里欢聚一堂是一个好预兆,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会有一个好的开端今天在座的有老朋友,也有新朋友,还有一些孩子,我想这个组合应该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大家都知道到孔子是由他母亲带大的,那么孔子能成为圣人,肯定是他母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人们对孔子母亲十分的陌生,是因为关于颜徵在的历史记载非常的少,几部主要典籍起来大概不到1000字。人们虽然知道颜徵在培养一个圣人,但是对知之甚少,这应该是主要原因。这些年我对孔子母亲研究下了一番功夫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今天在这儿和大家来分享应该说,我通过研究孔子母亲颜在得到的心,今天是第一次和大家分享。

孔子六代祖孔父嘉

孔氏奔鲁

大家都知道孔子出生在鲁国,可是在好多文献都说的祖籍是宋国。比如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其先宋人也孔子自己也说“丘也,殷人也这个就是商。到了商朝中期,盘庚迁殷就是从曲阜把都城迁到河南安阳在一个叫殷墟的地方定下来,所以商朝也叫殷朝,也叫殷商

孔子自己说我是商朝人,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把这件事儿说清楚得从孔子的六代祖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司马,是个实权人物,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是掌握军权的孔父嘉孔子先祖里面的位置非常重要重要在哪儿?孔子的孔就从孔父嘉开始那么这里大家就有一个疑问,孔父嘉之前孔家姓什么?姓“子”,儿子的子。《孔子家语》里的两句话:五世亲,别为公族所谓“亲尽”,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出五服,出五服就不是亲戚了,虽然还是同一个姓。那个时候就讲这个,但是和我们现在讲的出五性质又不一样。就是你出五符之后,连姓都得改,因为孔家的“子”姓是一个重要的姓,你不能再姓原来的姓,得改姓。

孔子十代祖弗父何

那么从“五世往上推,就推到孔子的祖弗父何,他是孔家历史的个转折点。孔子十一代祖宋生了两个儿子弗父何是老大,老二鲋祀。公死前把位传给了他的弟弟,即宋殇公熙。老二鲋祀不服,就把他的叔叔杀了那么应该哥哥来行使这个国君的权力,但是弗父何没有这个国的权利,让给了弟弟弟弟为了感谢哥哥的让举,就封了一块给他,就是现的河南省夏邑县大家要记住,从这儿开始,孔子这一支从国君降到了公卿。

我们再往前推到子的十四代祖,他是宋国的第一任国君,商最后第二国君帝乙的长子商纣王是微子的弟弟。大家就清楚了,孔子的先往上推商朝的皇室他们这个家族到了周公时期,封微子为宋国第一任国君时,仍然可以享受这个“子”姓待遇从弗父何到孔父嘉,过了五代就得改姓,就是说不能再姓“子”那姓什么?孔父嘉的正确称呼就是:嘉,字孔父便以他的字为姓,开始姓”。《孔子世家谱·纂要》:“嘉为宋大夫,五世亲尽,别为公族,遂异'子’姓,而以字为氏。此我'子’姓改'孔’之始也。”这就很清楚,从孔父嘉开始,他们开始姓

孔子十四代社会微子启

孔父嘉一次宫廷政变中被杀。起因因为他有一个漂亮的妻子,被他的另外一个同事叫华父督上了,就制造谣言把孔父嘉给杀了,霸占了的妻子。这样一来,孔家在宋国待不下去了,逃亡鲁国。关于孔家逃亡鲁国的事情有两个记载,第一个说是木金父奔鲁。木金就是孔父嘉儿子。还有一种说法防叔奔鲁,他是孔子三代,这两种说法并存我倾向于第一种做法,因为华父督孔父嘉杀了之后,孔家国没有了立足之地,开始逃亡鲁国。防叔这个说法应该是不成立的,因为到这个时候,那个华父督早就死了,这个时候说受华父督之逼跑到鲁国,我们认为就不成立。我倾向于木金奔鲁国。木金是孔子的第五代,他的四代祁父,三代组防叔,二代祖伯夏。在国默默无闻,没有什么事情可说,只是到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才有了起色。大家都去过孔庙,孔庙东路诗礼堂后有个崇圣祠供奉的就是孔子上代祖。

孔子五代祖木金父               孔子四代祖睾夷

   

          孔子三代社会防叔                 孔子二代祖伯夏

   

曲阜孔庙崇圣祠供奉着孔子上五代祖

孔子父亲叔梁纥

 

下面我们来讲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刚才讲了从木金,到孔子爷爷伯夏那一代,一直默默无闻,只有到了,立过两次战功,在鲁国露头角,被封为陬邑夫。第一次是阳之战逼阳城在今天的台儿庄区,遗址还在当时这个偪阳国是个小国,晋国联合13个国家来打这个小国,但是久攻不下。有一天孔子父亲叔梁纥押送粮草从北门走过,发现城门开着,带兵就冲了进去冲进一半时发现城门就落了下来。古时候打仗,城门是个很关键的地方,也叫瓮城。士兵进去一半,把城门一关,兵就被分成了两半,再把里边的城门关上,这就叫关上门打狗,里面那兵就容易全部消灭。正在这个时候,叔梁纥正好走到闸门下,他两手就着闸门,大喊一声“快撤”进城的士兵就退了出来,避免了损失。之后,叔梁纥就使劲往上一推,闸门稳稳地落了下来

叔梁纥立过战功的偪阳城

第二次是防城保卫这个在今天费县当时齐国把地给包围了,鲁国的一个贵族叫臧纥的人被围在城里,这时叔梁纥和另外两个人带兵来到城外,他们带了300勇士,突破包围,冲进城去,臧纥解救出来。之后叔梁纥又带兵冲进城里,固守防城。这一进一出,齐国人一看傻眼了,鲁国有这么勇敢的人很难取胜便撤兵

叔梁纥立过战功的防城

因为这两次战功,叔梁纥被授与陬邑大夫官职,那么这个陬邑在什么地方呢?有这么几种说法一说在邹城说在息陬,第三种说法在长。我倾向于第三种说法,因为鲁村是叔梁纥的家,那时没有交通工具,息陬在高铁站这个地方,那么遥远上班,那时候坐牛车大概是不可能的。再说邹城,那时候的都城,也不可能我倾向于长座。为什么呢?因为鲁源距长座只有在鲁源村,到长座上班,应该顺理成章。这个历史有记载,因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

叔梁纥任陬邑大夫的长座村

叔梁纥求婚

下面谈谈叔梁纥求婚。叔梁纥这个陬邑大夫的官职并不大,相当于现在的乡镇长,尼山那一带应该都归他管。叔梁河先后三娶:第一房姓施,给他生了九个女儿第二房没有留下姓,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是个瘸子。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个邹邑大夫是可以世袭的,女儿不能世袭,有残疾的儿子不能世袭。那么叔梁纥就陬了第三房孔子的母亲颜徵在。

在今天的曲阜市尼镇颜母。叔梁纥应该鲁源村到颜母庄来求婚的。当时三个女儿,他们的父亲就把三个女儿都叫到跟前来,跟她们讲,这个叔梁纥夫来求婚,我非常敬佩这个人是个武士,立过战功,我很崇拜他,你们谁愿意嫁给他?老大没吱声,老二没吱声,老三颜徵在说这个事情由父亲做主啊,何必来问我们父亲就说,那就是你了就把颜徵在许配给了叔梁纥。当时颜徵不到二十岁,叔梁纥已经六十多岁

颜母庄村委会

今天在颜母庄,有尊《慈母》像,她领着那个孩子就是孔子。这周边有许多跟颜母有关的地名,如颜母山、颜母河、颜母大桥等。在颜母庄附近还有个宋家山头村村里有颜母祠和扳倒井。

颜母大桥

颜母祠

尼山致祷

成婚之后,为能得到一个健康的男孩,他们便不断到尼丘山,向山神祈祷。最后一次祈祷之后,颜母感觉身体不适,知要临产,赶紧下山,便把孩子生在山下一个山洞里。后人为纪念此事,便把此洞取名为“夫子洞”,一名“坤灵洞”。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孔子出生,在这里建起了一个很大的建筑群,由孔庙、毓圣侯祠、启圣王殿、启圣王寝殿、尼山书院等建筑组成。

尼山致祷图

大家都知道,孔子非常丑陋,《史记·孔子世家》“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圩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子的头中间是凹下去的,周边是高出来的。叔梁纥一看儿子这个样子,就像眼前的尼丘山,便给儿子取名为“丘”,字仲尼。此山原名叫尼丘山,因孔子占了中间这个丘字,后来便将“丘”字去掉,改名叫尼山了。

孔子降生的尼山

尼山夫子洞


关于孔子的丑陋,史书上多有记载。有七露之说:双眼露白,双鼻露孔,双耳露轮,嘴露齿。尤其是档案》卷一O五五,竟然用了49个词来形容孔子的丑陋。那么孔子到底到什么程度?现在人们公认的有两幅画最接近孔子的原,一个就是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穿衣镜上的那幅孔子像,比较接近孔子原形。还有一幅是东平县汉墓出土的孔子像,也比较接近孔子。因为孔子长得丑陋,在曲阜和尼山,流传着《凤生虎养鹰打扇》的故事。说孔子生下来后叔梁纥一看,这孩子也太丑了吧,便扔在草地上不要了。那可是旧历8月,正是最热的时候,孩子怎么受得了哇。这时飞来一只老鹰,用翅膀给他扇风;又来了一只老虎,把他叼到一个山洞里,给他喂奶。妈妈醒来一看孩子没了,就到处找,终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孔子,把他抱回了家。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穿衣镜上的孔子像

东平汉墓孔子像壁画

除了如实描写孔子的出生之外,还有的书把孔子出生染上了神话色彩。东晋王嘉写了一本书叫《拾遗记》,书中对孔子出生作了十分传奇性的表述。说孔子出生的当天晚上,颜徵梦见有两条苍龙附于她的房上,醒来后孔子就降生了。孔子出生时,有二神女手持香露,给孔子洗浴。还有五星之精的五老降庭,祝贺孔子生降生。之后五老没有返回天庭,留在了人间,变成了五座山峰,叫五老峰,尼山是五老峰的中峰。孔子出生前两天,还有一只麒麟来到庭院,口吐玉书,上面写着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的母亲知道这个麒麟来路不凡,便解下身上的红带子拴在麒麟的角上。两天之后麒麟才离开。孔子晚年,有人西狩获麟,孔子去看时,他母亲系的那条红带子还在上面。

麒麟吐玉书

孔子出生在尼山夫子洞,他的家并不在这个地方,而是在以西大约五华里远的鲁源村。此村原名叫昌平乡。《史记·孔子世家》讲:“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孩子在尼山降生后,他们便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回到了昌平乡自己的家。为什么又改名鲁源村了呢?现在流经曲阜的沂河,又名鲁水,发源于昌平山下,为鲁水之源,因而改名为鲁源村。1924年康有为到尼山祭孔,还写了“鲁昌平乡”碑,立在鲁源村内。

孔子三岁之前生活过的鲁源村

康有为题“古昌平乡”碑

我们都知道,大成殿里供奉着庄严肃穆的孔子像,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其实孔子从生那一天起,就预示着他的一生充满了艰难与困苦。自从孔子从夫子洞出生之后,不幸就一件接一件跟着到来

迁居阙里

孔子三岁那年父亲叔梁纥去世。这时颜徵在面临着三个选择:第一留在这个家。前面说过,他们夫妇想要个健康男孩,就是为了世袭父亲的陬邑大夫。但颜徵在十分清楚,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家庭大权掌握在飞扬跋扈的施氏手里,没有了叔梁纥罩着,他们母子俩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第二是回娘家。她的娘家距离鲁源村不远,并且家境殷实。但颜徵在是个要强的人,她要自力更生把儿子抚养成人。所以她选择了第三条道路——迁居阙里(曲阜)。对于儿子的培养,颜母有着十分清醒的理念,那就是为儿子的成长选择一个理想的环境。当时曲阜是鲁国的都城,充满着浓郁的礼乐文化,所以,她毅然决然地带着刚刚三岁的儿子,一步一步向曲阜走去。我经常讲,颜母迁居阙里,是为孔子成为圣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绘制的孔子迁居阙里路线图

关于颜母迁居阙里,许多文献都是一笔带过,没有详细讲她带着三岁孔子是怎么走的。我是个叫真的人,经过研究分析和实地考察,梳理出了一条迁居阙里的路线。他们的出发点是鲁源村,沿沂河向曲阜行进。鲁源村西有座古桥,那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一路向西,经白村、余村、南辛、南疃、夏宋、息陬、店子、南泉,到达曲阜。在这条路线上,至少有三个村子跟孔子是同时代。一是夏宋,村边有座小山名崇德山,源于孔子弟子子张向孔子请教“崇德、辨惑”问题。后来子张在此办学,人们为纪念此事,便将这座小山取名为“崇德山”。山上还有一通清光绪年间的古碑,上面记载的就是子张在此办学的事情。

夏宋崇德山

第二个村子是息陬,孔子曾在此撰写《春秋》,今有“孔子作春秋处”古碑存,还有“还辕桥”,都跟孔子有关。

息陬春秋书院

“孔子作春秋处”碑

第三个是南泉村,村西有舞雩台,是孔子带弟子经常散步的地方。别外孔子大弟子有若就埋葬在这个村子里。这是在研究母这件事情上没有人做的,应该说我第一个来做。这个调查还是个初步我把这个路线调查清楚之后想到开辟一条亲子路线游让母亲带着孩子重走颜母迁居阙里路线,感受一下孔子童年的苦难经历激励孩子们积极向上。

舞雩台

有若墓

现在需要弄明白的是他们到了曲阜之后住在什么地方。我经过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确定他们住的地方就是现在曲阜孔庙东路的“诗礼堂”。孔子去世的第二年,鲁哀公决定将孔子的住宅辟为寿堂(纪念馆),存放孔子生前用过的东西,供人们参观,这就是最早的孔庙。

诗礼堂

现在的孔庙,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陆续扩建起来的。孔庙“万仞宫墙”东有座城门,进去后就是阙里街,走到头有座小门,上面有“孔子故宅”匾额。

从这个小门进去向西,就是诗礼堂。为什么又改名为“诗礼堂”呢?这跟《论语·季氏》中的一段话有关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陈亢是孔子弟子,伯鱼是孔子儿子孔鲤的字。伯鱼平时跟大家一起学习。有一天陈亢问伯鱼,你爹平时给你开小灶吗?伯鱼的第一反映是没有,后来一想有这样两件事:一天傍晚,孔子站在房檐下乘凉,伯鱼从他面前走过,孔子叫住他问:“学《诗》没有?”他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诗,就无法跟别人进行语言交流。”伯鱼通而学《诗》。又过了几天,孔子又站在那个地方,伯鱼又从他面前走过,孔子又叫住他问:“学礼没有?”他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礼,就不懂得在社会上做人。”伯鱼退而学礼。后人根据这个内容,在此建起了诗礼堂。诗礼堂后有孔宅故井,是孔子一家饮水的井。井旁有“鲁壁”,是汉代出土古文经的地方。

俎豆礼容

前面说过,颜母迁居阙里,为孔子成为圣人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什么这样说呢?那是因为到曲阜来之后,让孔子接触到了周公。可以说,没有周公,孔子不会成为圣人。我们心目中的圣人是孔子,孔子心目中的圣就是周公。可以说,孔子小的时候就接触了周公文化,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他家那个地方,周公庙很近。

鲁国在当时的诸侯国里有着特殊的地位,那是因为周公。鲁国是周公的封地,他封地来,是他的长子伯禽前来就封。武王伐纣的第二年,武王就去世了,去世之前跟周公讲,你不能到你封地去,因为周成王只有13岁,需要你来辅佐他。因为这个原因国享受了其他诸侯国没有的特殊待遇。周公庙原来叫太大家熟悉《论语》里有“子太子入太庙每事问的内容。太庙是什么?太庙是周天子祭祀自己祖先的地方,只能周天子建,别的诸侯国没有资格建而鲁国可以建,并且允许用周天子祭祀用的礼器、音乐和程序。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周礼在鲁”。

太庙(周公庙经常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小时候的孔子就不断溜进太庙看热闹。孔子是很有心计的人,他看到祭祀用的礼器,祭祀的程序以及音乐,它牢牢记在心里。然后就把周边的小朋友来,搞“俎豆礼容”的游戏“俎”就是案子或桌子,“豆”是一种容器,也用作礼器。“礼容”就是祭祀的程序。关于此事,《史记·孔子世家》是这样写的:孔子为儿嬉戏,常设俎豆,习礼容。这些礼器,都是孔子用泥巴捏出来的。大家注意这段话里的“常”字,正是这个字,透露出了颜母的教子理念,那就是“因材施教”,或者叫“兴趣教育”。有人说,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理念,而颜母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对孔子进行教育的。试想一下,如果颜母不支持孩子做这样的游戏,如果母亲见到孩子在玩这种游戏,上去就把其他孩子撵走,把礼器弄的稀马烂,他能“常”做吗?显然不能。我在清郑环《孔子世家考》一书里,还查到了这样一段话圣母豫市礼器,以供嬉戏。正是因为母亲的支持,孔子才可以常做这种游戏。而这种游戏,真正开启了孔子走进儒学圣殿的大门。要知道,孤儿寡母,靠给别人干活挣点生活费。但母亲为支持孩子的爱好,硬是从生活费里挤出一点钱,给孩子买他喜欢的玩具。

周公庙元圣殿

记得有一次,我带一个团到尼山,大家走进尼山书院休息时,我对带队的说,下次再来,可以在这留出至少半个小时,讲一次课该有多好,因为这是孔子出生的地方。那位带队的反映很快,说第一次课就从今天开始。大家陆续往里走时,我迅速整理思路,等大家坐定后,我的思路也形成了,开口就问:“为什么颜徵在能培养出圣人,而我们则不能?”当然没有人能回答我的问题。大家在等着我来给答案。我说,颜母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进行教育,而我们则不考虑孩子的兴趣与爱好,一味地按照我们的要求让孩子学这学那,不考虑孩子喜欢什么,剥夺了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所以现在的家长,总是跟孩子处在矛盾冲突之中,这问题在家长,而不在孩子。这就是差距所在。要知道,兴趣教育会激发孩子的无限创造力。现在国家在提倡双减,我分析其用意就是,把玩的时间还给孩子。

我经常会讲到一个欧洲足球先生加斯科因的故事。足球在欧洲十分的疯狂,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欧洲人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所以,他们每年都要选一位人们崇拜的人为足球先生。加斯科因12岁过生日的时候,父亲给他买了一个足球,他接过足球,一脚就从大门踢了出去。他父亲一看这一脚很像样,从此就带着他遍访足球俱乐部,专门从足球方面培养他。终于使他成为欧洲人的偶像——足球先生。加斯科因的教子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足球先生加斯科因

刚才说了,正是因为孔子母亲把孔子带到曲阜,孔子接触了周公,才使他成为圣人。在孔子心目中,周公非常的伟大。孔子34岁入周问礼回来说了这么一句话“吾乃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孔子家语·观周》)在《论语》一书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孔子崇拜周公的话。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又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又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这些,都是颜母迁居阙里的结果。唐以前,一直是“周孔”并称,文庙里主祀周公,陪祀孔子。唐太宗李世民戎马一生,打下江山,就对周公摄政这件事很不舒服。为此他了一个小动作,跟大臣们说我认为周公太伟大,放在文庙里不合适,应该放到太庙里去。那些大臣们一听就明白了他的用意,一致表示赞同。所以周公被移到太庙后,文庙里孔子升为主祀。宋以后孟子上位,由“周孔”并称改为“孔孟”并称。所以研究孔子,必须研究周公,把周公研究透了,才能够把孔子的思想、学说会融汇贯通

元圣殿周公像

孔子葬母

刚才说了,他们迁居阙里之后,生活很贫困,就靠给别人干零活挣点小钱,维持两个人的生活颜母终因积劳成疾,36那年就撒手人寰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一年,孔子才刚刚17岁。就这样,17岁的孔子成了孤儿,孤零零一个人走上了人生的旅途。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去圣方得真孔子》,是说把孔子头上的光环去掉,才能够看到个真实的孔子。我现在讲就是一个真实的孔子。

梁公林大门

母亲去世了,孔子有个愿望,让父母合葬。可问题是母亲没有给叔梁纥送葬,所以不知道他埋葬的地方怎么办?孔子想了一个办法,把母亲的棺材停放在一个叫“五父之衢”的人来人往的路边,那意思是说,谁知道我父亲埋葬在什么地方,请你告诉我。《礼记·檀弓上》:“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陬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大家注意文中的“殡”和“葬”两个字,现在“殡葬”连用,是一个词,古时两个字的用法不一样,“殡”是指临时安葬,“葬”是指永久安葬。再说说“陬曼父之母”,这是他们鲁源村时的邻居,他家有个孩子叫曼父,年龄跟孔子相仿,他的母亲跟孔子母亲很要好。叔梁纥去世时,她曾去给送葬,知道埋葬的地方。她得知孔子的想法后,便找到孔子,把叔梁纥埋葬的地点告诉了他,孔子才得以将父母合葬。

孔子父母神位

孔子父母的合葬墓在曲阜以东13公里防山北麓的梁公林,是一个独立的有围墙的院落,门前有“启圣王墓”碑。正对着大门的就是享殿,里面供奉着孔子父母的牌位。享殿后就是孔子父母合葬墓,墓碑上写的的“圣考齐国公墓”。

孔子父母合葬墓

旁边还有座小墓,是孔子哥哥孟皮的墓。有的书上说,叔梁纥的大老婆施氏很霸道,将孟皮的母亲折磨致死。颜徵在迁居阙里时,为不让孟皮受苦,便把他一并带上。这些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后来的一些事情,说明孔子一直在打理着哥哥家的事务。孟皮有一子孔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一女,由孔子做主,嫁给了他的弟子南宫适。这些,足可以说明孔子与哥哥家之间的关系。

孔子哥哥孟皮墓

孔子跟叔梁纥大老婆施氏家,也没有完全断绝关系,还是有来往的。《礼记》里曾经记载过孔子参加姐姐的葬礼,那就应该是他9个姐姐中的一个。另外,孔子有个弟子施之常,应该是施氏哥哥或弟弟家的孩子,也是唯一比孔子年纪大的弟子。关于孔子跟孟皮和施氏的关系,将另有文章专门论述。

颜母的内容很丰富,因时间关系,只能提纲挈领地讲个大概。希望今天的讲座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对大家的到来,再一次表示感谢!

2022221日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