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没有内陆房企敢拍徐汇310亿新地王?独家揭秘百年企业香港置地背后的资金情况、企业文化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20-02-22
昨日下午大家的朋友圈被一则土拍新闻霸屏了:中国又有新地王诞生!

这块徐汇滨江最好位置,最后大规模整体开发的地块,坐北朝南一字排开背靠内环线面向黄浦江。

最终花落港企:香港置地联合体成功夺得标的,成交总价310.5亿元,楼板价约为28563.55元/平米。

很多朋友来问艳姐:香港置地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这样的绝版地块为何花落一家未曾听闻的港企?难到国内那么多实力房企还比不上一家未曾听闻的房企?

提出上述疑问,你就输在认知的起跑线上了,这家拥有实力股东撑腰的房企,可是富过5代,从鸦片战争时期就开始发家的企业。人家的融资能力、自有资金、企业文化都值得内陆房企学习,这也是我们今天复盘的意义。

01 活了百年,香港置地大有来头? 

我们看到昨天的上海总价地王对受让人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早在2019年12月底发布预申请公告,为无底价挂牌出让,设立起始价310.2亿元,为目前上海最高价的地块


出让土地面积323664.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为1797049平方米,其中包含了徐汇区黄浦江南延伸段WS3单元xh130C、xh130D、xh130E、xh130F、xh130G街坊内xh130C-02等28个地块。

面对如此庞大的地块,如此高价的地块,对受让人也有严苛的要求:
1、要求预申请人必须缴纳的全额保证金金额为65亿元;
2、要求整体一次性的方式出让;
3、住宅方面的建设要求主要有:

①住宅套数下限:1393套,装配式建筑面积的比例为100%,建筑单体预制率不低于40%,或单体装配率不低于60%。租赁住宅总计不小于1187套。

②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应占规划商品住宅的5%,计1478平方米,集中配置,并按规定无偿移交给徐汇区住房保障机构。
③受让人须按出让年限(商业40年,办公50年)持有地块内100%商业、文化体育物业,60%办公物业,以及100%租赁住宅物业。

如此严苛的出让要求,为何花落香港置地?

①首先,基于企业的悠久的背景,颇具开发实力,能够很好的引进产业。

我们先来八一八此次夺标的企业背景:上海徐汇滨江西岸金融港地块是由上海怡兴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优盛达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利嘉华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及Hongkong Land (WestBund) Development Limited联合体斩获。

可以看到,其中前三家内陆企业均为置地(香港)投资有限公司100%间接持有,而Hongkong Land (WestBund)和置地(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均为香港置地的附属公司。

那么香港置地是何方神圣?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香港置地以及其背后的大股东来头不小:

香港置地成立于1889年,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地产商之一。业务涵盖优质商用物业及住宅物业,在内陆及东南亚有大量项目。艳姐还听说,香港置地在重庆项目做得特别好,南京还拿了地王项目。在港企纷纷撤出内陆之时,香港置地反而重仓内陆。这说明了其积极的创新之举。

怡和集团为香港置地大股东,持有46%股权,那它的背景就更加不得了了。

怡和是一家英资公司,成立于1832年,历史悠久,最早名为渣甸洋行。所以人家可是活了200年的企业!对比国内头部:92年成立的碧桂园、97年成立的恒大、84年的老大哥万科...内陆房企资历上一声叹息。

怡和集团最早从事洋行业务,怡和洋行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

清朝时期从事与中国的贸易,不过当时是以鸦片和茶叶买卖为主,将鸦片卖到中国,然后再从中国收购茶叶卖回欧洲。

到抗日战争前,怡和更是发展成为英国在远东的最大财团。除上海、香港外、还在汉口、青岛、天津、长沙、重庆、宜昌、九江、南京、广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后,怡和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资产及生意被收归国有,于1954年撤出了中国内陆,将公司总部迁回了香港。

20世纪70年代,怡和集团走向了巅峰,业务包括连锁酒店、金融保险、零售百货、建筑工程、机械制造、汽车贸易、房地产、药店等等,还控制着印度尼西亚最大的上市公司阿斯特拉(Astra)。

经过百年的风雨洗礼,怡和集团早已奠定了在自己的地位。根据去年公布的世界500强数据显示,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仅仅排在352位,但是怡和集团却排在了208位。

此外,根据怡和集团公布的2018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去年总营收是3013亿元,利润是122.7亿元。虽然怡和集团的实力比较强,但是知道它的人却很少。

因此,香港置地背靠雄厚的外资股东实力,其是怡和集团重要的房地产业务板块平台,在集团的业务运营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而本次中国地王地块背后折射的布局通常是政府为了特定区域开发、提前对入驻企业的一种规划,便于引导将来的产业布局。选择背景雄厚的香港置地无疑是上佳之选。

②第二个夺得标的的原因,怡和香港置地背靠实力大股东,强大的只有资金是内陆房企不能比的。

2018年,香港置地收入26.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7亿元),净利润24.57亿美元。但公司净负责率仅9%

这个数字比国内的房企低出一大截,说明经营稳定性极高。

对比拿地金额310亿元,香港置地年营收187亿元显然入不敷出,但公司有怡和集团做靠山,所以香港置地授信余额高达72亿美元,且多数为长期贷款。

净负债低、背靠实力大股东,所以香港置地能如此阔绰出手拿地。而且公司拥有较多长期贷款,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我们看到,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回报周期长,对企业在经营性物业运营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

相比于李嘉诚的大撤退,香港置地在内陆可谓声势浩大。早在2015年,香港置地就联手旭辉拿下了陆家嘴地块,项目命名为“LMC置汇旭辉广场”。

到了2017年,香港置地开发的项目投资规模几乎都在百亿以上,半年内投资中国内陆市场的资金就超过300亿元。

去年以来,香港置地曾多次在土地拍卖市场上露脸,6月拿下武汉经济开发区地块,9月联手龙湖斩获重庆西永地块。可谓看好中国经济的坚定港企。

02 港企的融资优势

对于这样一块中国地王,任何房企都将承受一定的现金流压力,对于香港置地来说也不例外。

然而,相对于国内较高的融资成本,港企的融资成本则较低,所以很多企业都是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在市场中扩张。

当前无论内陆和海外都在大搞量化宽松,导致银行借贷利率全面走低,这是港企融资的成本优势。

逻辑上看,由于香港的货币政策跟随美联储,所以当美联储宽松时,香港的融资利率也随之下调。

据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底香港综合利率1.01厘,同比下降8个基点。如此低的利率,为港企扩张提供了充足的政策保障。

另一大优势为港企实行多元化战略,导致负债率较低。

一个房地产企业如果过度偏重开发和销售业务来获取利润,它的资产负债率就会变得非常高。

而香港置地和大股东怡和集团却是在连锁酒店、金融保险、零售百货、建筑工程、机械制造、汽车贸易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格局。

以多元发展来对冲地产风险,摆脱了这营业结构单一的,高风险的运营模式。所以才会得到大量授信融资,并且享受较低的融资成本。

03 百年企业文化养成记

最后,我们还想简单聊聊百年房企的用人文化,此前常听人说很多港企都是百年企业,人家在里面上班一上就是一辈子。这样经常写高管履新的艳姐有点不太敢相信。决定一定要写给高周转的企业朋友们看看。

据说,香港置地mainland总裁凌常峰先生自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37岁就做到大中华区总裁,一直到现在。有朋友告诉艳姐香港置地的企业文化人员方面非常稳定。

如何做到的,对于这块艳姐的理解是:

①有愿景、情怀、职业操守。香港置地作为一家百年企业,奉行'长期主义、长远眼光',“为客户创造独特的长期价值”。

在如今很多港企撤资大陆的时刻,香港置地却反向而行重仓内陆,并且很多内陆产品本土化做的非常好。

在重庆几块项目做得有口皆碑:正在重庆做的商场室内植物园,包括18年开的长嘉汇老街都是品质和创新的经典;在南京夺得越城天地地王后,不像其他开发马上想开发,想现金流回正,一味追求财务价值优先,哪怕制造出的是建筑垃圾。

香港置地做得确是:研究。研究南京的人文历史,如何做出最好的秦淮河作品,为城市带来风景。

在这种专业精神、创新动力,或者说职业操守吧的感召下,同心者同路,员工才能有更多原生动力。

②有创新动力。在夺得地王,即使面临现金流压力,但是香港置地仍然谋长远发展,让员工看到企业的发展势能。

③人文关怀、鼓励员工成长、给到一定自由度、和容错机制。相比近年内陆房企很多的“半年总裁”、“一年总裁”,香港置地79年的mainland总裁凌常峰从应届生做到总裁,如果不给容错机会,艳姐相信他造就被fire100次了吧。

艳姐听说香港置地一个员工身体大恙,老板知道后感叹说:如果员工身体受到伤害,宁可不赚钱。

可能有人会diss:这种话就随口说说的呀。艳姐相信内陆很多老板是压根说也不会说的。

以商业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做房企中的清流,感召更多同心者、同路人。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面对面与我一起交流投拓实操问题。数千份投拓资料、市场报告等你下载,资料还在持续更新上传。目前近3500人加入,大家高度认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