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寒食帖》,寒食清明节,一人简说

 一人笔记 2020-02-22

我是一人。今天清明节,最近很多地方打出了“寒食清明节”。

所以,想到苏轼写的《寒食帖》。

简说寒食节、清明节

寒食节,我国的传统节日。冬至后的105天,大概是清明前的一两天。

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介子推。因为介子推和他母亲,被晋国大王烧死在山上,所以就有了寒食节。这天大家不能生火,只吃冷食。

随着时代的演变,宋代以后,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代替。清明从节气,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清明节就成了扫墓,踏青的日子。

简说《寒食帖》,只是简说

我个人非常非常的喜欢苏东坡,但是我不推荐花大量的精力临苏轼的字。

虽然是简说,但是还是要交代下,被称为苏书第一,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的来龙去脉,能够比较好的理解这幅伟大的作品。

《寒食帖》全名《黄州寒食诗帖》。

中国古代最全能的文人苏轼所写的,诗和字。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卒于1101年8月24日。

1082年的寒食节,苏轼已经被贬到黄州做个很小的闲官,第三年。

而苏轼的父亲苏洵卒于1066年5月21日,在北宋,寒食节还是扫墓的日子。

这个时候的苏轼,前途未卜,穷困潦倒,被贬官第三年了。

东坡那一天肯定到很伤心,很自责,很无助。

想写两首诗,拿起笔,写下了这个帖。

像苏轼这样的文曲星,心情有大波动的时候,我们普通人可能就失准失常,可是他们往往会如有神助。

古人写字,从右至左,由上至下。

第一列,“自我来黄州”开始,苏轼心情还算是平缓的,只能说算平缓。

写“自我”这两个字,东坡还没有进入状态。

当写到第四个字,“黄”的时候,东坡好像控制好了心情。这个“黄”写得真是稳。

在从好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字越写越收缩,写完一首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 寒食帖 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但是,写完这一首,压制自己的情绪,克制的写完了这一首。

情绪释放,第二首字变大,肆意而发。

尤其是,“破灶”两个字。

很明显,当时东坡,情绪来了。

这个时候,脑袋和手是同时的,有感而发。

想诗的脑袋,写字的手,伤感的泪,有可能都同时的出现。

很肆意的抒发,带着强烈的情绪,写完了第二首。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今天是简说,提几个情绪的字眼。

《寒食帖》如果要从,笔画,结构,章法,书法欣赏的老三样角度,要写个几万字。

因为苏轼的执笔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可以推敲的点。

可能有两个情绪流

苏轼写第一首的时候,写着写着啜泣了起来。整理好情绪,再写第二首。把字写大强压,让自己不哭。但是写到破灶的时候,泪水直接滴下来。直到君门才稍微调整了情绪,一直到最后。

还有一种可能呢

苏轼,一直都没有哭,眼泪没有留下来,都在眼睛里。第一首写完的时候,可能停了一会,想了一会。把眼泪吞下,由伤心变成,不能改变现状的愤怒。稍微释放了些,情绪就好了点。释放一点,人会好一点。写完第二首。

前面说了那么多和《寒食帖》书法没有关的事。

因为《寒食帖》是行书草稿,书写者的情绪会完全影响到字。

当一个人以为自己很有才,你也感受过其他的夸赞。但是现在离开家乡,不能让你发挥才能,生活也很清贫。三年了,今天是祭祖的日子。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我是一人,我会感觉怀才不遇,黯然神伤,还有些因为自己无能而感到愤怒,为什么现在的我是这样。

我虽然没有苏轼那样的才情,心境,人生。但是我在有一次的情况下,感觉自己好像能体会到苏轼写《寒食帖》情景。

那种情况下,我连笔都拿不起来,也不愿意拿。

关于《寒食帖》有很多可以说的点,现存台北故宫。

以后还会深入的从书法角度分析。

再说一句,非常不推荐,花很多时间临苏轼的字。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的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