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学习、求向上| 逆向思维模型,助力核心素养培养

 garyhyz 2020-02-22

一、背景

  面向21世纪的教育需要创新。适应于国际“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教育创新浪潮,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并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其中,如何从教学层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是关键。小编通过梳理发现,在美国中小学颇受欢迎和广泛使用的逆向思维模型(Backward Thinking)是一种具有较好操作性的教学应用模式,对核心素养培养有一定的帮助,在这里就给您介绍介绍。

二、逆向思维模型

  学者多林·尼尔森认为传统教学大多按照直线式的顺序进行,学生所学到的只是记忆性的知识,这无疑是不利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真正的学习应当从高级别的分析、推理开始。基于此,她提出设计型学习逆向思维模型(Backward Thinking),该模型共包括为6 又1/2个步骤,教师首先考虑需要学习何种主题、概念等内容,从而确定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从该问题出发向学生描述一个从未见过的挑战,随后共同建立评价标准,确定哪些是需要完成的内容哪些是不需要完成的内容,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动手设计制作三维模型并进行分享与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碰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同时讲授指导课程,陈述学习过程中学生所不了解的概念、知识原理等,学生结合学习对所设计的作品进行反思,并不断完善其作品。

三、教学案例

  美国James Madison学校的Marta Rosales运用逆向思维模型进行《Magic Land》学习项目的教学,该项目旨在通过设计微型学习城市帮助学生掌握城市各个系统的功能及运作。《Magic Land》学习项目包括11个连续的、学生从未见过的、三维的设计挑战。每完成一项挑战,学生需要创造出三维城市中的一个部分,并且每一部分要同真实的城市系统一样,发挥其应用的作用。首先,Marta Rosales会确定需要学习的主题和概念,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在1/2步考虑呈现通过三维手段呈现从未见过的挑战。第三步,列出一个评价标准。第四步,学生建造自己的模型并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进行同伴评价、教师会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反馈。最后,学生根据反馈修正完善他们的设计。经过一年多的设计学习实践,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学习迁移能力、英语语言技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各类设计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怎么样?您是否心动了呢?不妨也试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