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条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1.伤寒为什么不是浮紧而是浮缓?伤寒脉浮,虽脉浮为表,而脉缓,联系下文此系在太阴,以言明邪在太阴,而非太阳,因太阴阳虚,抗力不足,无力与邪争则脉缓。 2.伤寒系在太阴,为什么手足自温?太阴阳虚,但未传及厥阴,少阴而厥逆之水足冷,脾阳气之阳弱,弱阳可循太阴经而行于四肢,故手足可自温。 3.脾家实与邪气胜则实,这俩实有何区别?脾家实为太阴脾阳足可行太阴为开之能,化湿之功。 邪气盛此条指寒气盛侵于太阴,致寒湿困脾,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凝滞而形成太阴阴寒腹满甚至成太阴固瘕或太阴虚实夹杂的大实痛,可参伤寒论 第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4.下利应该伤津液,伤阳气,为什么日十余次反而自止了呢? 下利虽伤津液,伤脾阳,但经行有阳气来复,病至七八日为阳明行令,阳明燥化之力使太阴脾阳化寒湿加强,故日十余次反自止。 5.如果真的遇到“暴烦下利日十余行”,我们该如何处置?桂枝汤建中辈 |
|
来自: 医者慈心 > 《伤寒论条文心悟原创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