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飞即满江红,满江红即岳飞

 老丘山 2020-02-22


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我国万民敬仰、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他文武兼资,不但英勇善战,而且所写“札、奏、檄、表”等文字,其文采堪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媲美;又兼工诗词。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写怀》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词中表达了作者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的信念,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岳飞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尤其是在国难当头时,无数仁人志士以岳飞为楷模,学习他精忠报国的爱国思想和精神,为抵御外侮,打击侵略者,义无返顾,纷纷投入到抗敌救国的洪流中,所以孙中山先生把岳飞精神比作“民族魂”。

但从上世纪卅年代,余嘉锡教授在《四库提要辩证》二十三卷中,对岳飞词作《满江红·写怀》提出质疑之后,不断有大陆和台湾的学者赞同余教授观点,并追加新的论据;又有专研宋辽金史的历史学家邓广铭等人对余嘉锡等人的质疑进行辨析,主张:“岳飞即满江红、满江红即岳飞”。这两种观点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我们认为由于以下原因,这个争论应该画上句号。

一、据河南浚县的县志记载,汤阴庠生王熙于天顺二年(明)(1458年)书写《满江红》并刻石立于岳王庙之事

石碑上面写着“右《满江红》词乃宋少保岳鄂武穆王作”。这说明岳飞《满江红》词的出现要早于余嘉锡所说的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汤阴的庙落成后,汤阴县学谕袁纯又编辑了《精忠录》一书,记载建庙的经过,并选录了岳飞的部分诗文,其中就有这首《满江红》。该书编成于景泰二、三年间(1451-1452),比徐阶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所编辑的《岳武穆遗文集》之刊行早了八十多年。可见岳飞的《满江红》词应当在明朝的早期就出现了。这个时期也早于王越抗击鞑靼的时期(1498年),所以《满江红·写怀》不可能是王越及其同僚所作。

二、1995年,陈非先生展示了有关岳飞《满江红》词的新发现。

1986年在浙西江山县发现的《须江郎祝氏家谱》其卷十四之《诗词歌赋》集中载有岳飞于绍兴三年(1133年)赠抗战派大制参祝允哲的《满江红》词及祝允哲的和词。岳飞词题为:

《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河山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祝允哲和词题为:

《满江红·和岳元帅述怀》

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虎奋,耿忠炳节。王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

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万世功名归河汉,半世心志付云月。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

这两首原汁原味的《满江红》的发现无疑可以作为《满江红·写怀》是岳飞所写之铁证。然而如果你浏览网上,发现现在还有不少的文章仍认为岳飞《满江红·写怀》是伪作或托名之作。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同志对上述论据[即:①汤阴庠生王熙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书写《满江红》并刻石立于岳王庙;②汤阴县学谕在明景泰二、三年(1451-1452)编辑《精忠录》,并选录岳飞部分诗词,其中包括《满江红·写怀》;③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做《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及祝允哲和词]不甚了解或者心存疑惑,另外对余嘉锡等人提出的下述几个论点:①《满江红·写怀》一词在宋元著述中未见、《岳家集》未收,却到明朝突然出现;②《满江红·写怀》与岳飞词《小重山》风格迥异;③“贺兰山”与“黄龙府”方向乘背觉得“很有道理”的缘故。但是我们认为只要你博览群书,多读些唐诗宋词,多研究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宋史、元史,再用心揣摩,好多疑问便可一一破解。

我们不是学者,更不是专家,我们只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爱好者。我们想有针对性地谈谈自己的观点,与认为岳飞词《满江红·写怀》是伪作或托名之作的朋友们切磋。

辨析一:岳飞词《满江红·写怀》出现在明朝早期合情合理。

岳飞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为什么他的《满江红·写怀》不见于宋元人的著述,而会出现在明代?

明朝于1368年建国,于1644年灭亡,共277年。河南汤阴庠生王熙于1458年书写《满江红·写怀》并刻石立于岳王庙,这是明朝建国90年发生的事。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在1458年之前,在社会上已经传诵这篇《满江红》词了。所以我们认为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应该出现在明朝的早期。

那么这首词为什么没出现在南宋时期?众所周知,岳飞及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于1142年1月27日被秦桧以“谋反罪”杀害。其家被抄。其妻李娃携次子岳雷(13岁)、三子岳霖(12岁)、四子岳震(7岁)、五子岳霆(3岁)被流放到广南。由此可见,岳飞的家属根本无力保存岳飞的书札诗词。如果有幸存的文字也一定在未被连累到的朋友处,或者留在一些朋友的记忆中。

1162年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1179年被追谥武穆。岳飞既已平反,好象岳飞词《满江红·写怀》应当能重见天日了,其实不然。因为南宋朝廷给岳飞平的是“谋反罪”,这只能说明岳飞是南宋朝廷的忠臣,并不能说明南宋朝廷要奋起抗金,收复中原,因为此时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仍生活在“绍兴和议”之轭下。“绍兴和议”规定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土地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进贡银、绢各25万两、匹。可见金国是“君”,南宋是“臣”。更何况南宋官场一直是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张抗金的主战派进行排挤、打击、陷害,那么写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满江红·写怀》的词敢公开拿出来示人吗?显然不能。所以岳霖、岳珂父子搜集不到这首词也不足为怪了。

到了元朝,统治者变成了蒙古族。历朝历代处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扰边。他们抢财物、掳妇女,被汉族称为“胡虏”。那么在元代写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满江红·写怀》能出现吗?显然不能。   在清朝,满族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巩固后,对汉族知识分子相对重视,然而就文人随意的一句话:“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就招致杀身之祸。在元朝,知识分子地位极低,被排在娼妓之后,乞丐之前的第九等。其实乞丐无人理睬,言行相对自由,而统治阶级的双眼却紧紧盯着这地位极低的“老九”。请问,哪个知识分子敢将慷慨激昂、气吞胡虏的岳飞词《满江红·写怀》收入到自己的著述之中?

元朝末年,朱元璋率兵起义,做到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所以岳飞的抗金名篇《满江红·写怀》到明朝出现是再正常不过了。

辨析二:同一个词人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者比比皆是。

岳飞《满江红·写怀》与岳飞词《小重山》风格不同,不能做为岳飞词《满江红》是伪作或托名之作的证据。

首先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两首词。

《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一对比,我们就发现这两首词风格不同。《满江红》慷慨激昂、气壮山河、昂扬向上,而《小重山》则格调低沉、凄婉惆怅。但是不能因此断定这两首词不是一人所作。因为我们随便翻翻宋词就可以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来。

例如北宋时期的大词人苏轼就是豪放派的创始人。我们取他的两首词对比如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江城子》

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对比这两首词,风格迥异。《念奴娇》气势雄浑、境界阔大、词风豪放。读后使人豪情顿生,而《江城子》则婉转低徊、哀痛凄凉。读后令人长吁短叹。

再如,南宋时期的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词大部分是“抚时感事之作”,表达了当时人民要求祖国统一的愿望,但他也有极具浪漫色彩的词作。我们举两首词作一对比。

《破阵子》

为陈同省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对比这两首词,《破阵子》是金戈铁马、威风凛凛的英雄词,读后令人倍受鼓舞;而《丑奴儿近》则格调清新明丽,语言恢谐有趣,读后令人忍俊不禁。

更有诗词兼工的南宋大诗人陆游,他的诗词豪放者有之,激昂慷慨者有之,婉约者有之,飘逸者有之,风格各不相同,不再列举。

总之,虽然诗(词)人常偏向某种风格,但由于写作背景不同,吟诵对象不同,作者心境不同等等,便会写出风格不同的作品来。据此看来,岳飞词《满江红·写怀》与《小重山》虽风格不同,却不能断定《满江红·写怀》是伪作或托名之作。那么《满江红》和《小重山》这两首词反映的同是抗金主题,岳飞为什么会写出这样风格大不相同的词来?我们在后面附一中将再作分析。

辨析三:南宋词人用“西北”或宋之西北方向的地名、山名来泛指宋金战场者屡见不鲜。

用一句“踏破贺兰山缺”无法判定岳飞词《满江红·写怀》是伪作或托名之作。

有人说,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黄龙府”是在今吉林省境内,而贺兰山却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土地,因而断定《满江红·写怀》不是岳飞所作,而是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将王越在贺兰山抗击鞑靼,打了第一个大胜仗后托名之作。

我国地域辽阔,贺兰山不只一座。如果岳飞所写“贺兰山”是岳飞曾经练兵和与金人交战的河北磁县的贺兰山,那么“踏破贺兰山缺”就是实指,则有了贺兰山这一句,则《满江红·写怀》一词的作者非岳飞莫属了。

然而最大、最高、最险峻、最有名的贺兰山是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之间,我们姑且认为岳飞词中的“贺兰山”就是这座山,那么我们认为这和词中所说的“胡虏”、“匈奴”一样都是“泛指”。泛指不可以吗?让我们再翻开宋朝名人的词作探讨一下。首先我们看苏轼的一首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防!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是北宋词人。他写的“西北”实指地处宋之西北方向,扰掠北宋的辽和西夏。“天狼”则借指主侵略的凶煞,喻指辽和西夏。

我们再看一下与岳飞处于同一时代的南宋著名词人陆游(1125-1210)的一首词。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的这首词回顾了当年驰骋疆场、抗击金兵的军旅生活,表达了自己恢复中原的宿愿,又抒发了壮志不得酬的怨恨之情。暗寓着对南宋统治集团一味投降、压制抗战的不满。

词中“胡”指金;“天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它也在宋的西北方向,这里泛指抗金战场。读了这篇词,难道你觉得与岳飞处于同一时代的南宋成就最高的诗人陆游也不懂得地理,因而也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吗?难道你用“天山”与“黄龙府”方向的不同去断定陆游的《诉衷情》一词也是伪作或托名之作吗?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例如:与岳飞处于同一时代的名臣赵鼎在他的《花心动》词中、词人张元干在他的《贺新郎》词中、诗人陆游在他的《夜游宫》词中以及稍晚于岳飞的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他的《水调歌头》和《满江红》词中就分别用了“西北”、“楼兰”、“青海”、“西北”等来泛指宋金战场。可见南宋词人用“西北”或宋之西北方向的地名、山名来泛指宋金战场者屡见不鲜。

我们觉得北宋时期的主要威胁是辽和西夏,因此北宋词人常用“西北”、“楼兰”等实指辽和西夏,而南宋词人也沿袭这一习惯,用“西北”、“楼兰”、“天山”等代指南宋的敌人金国女真人。那么岳飞用宋之西北方向的“贺兰山”泛指抗金战场又有何不可呢?

反过来,假设如一些学者所说,《满江红·写怀》是王越或者他的同僚们所做,则又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他们崇拜岳飞,想歌颂岳飞的功绩和英雄气概。那么他们应对岳飞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岳飞的生平事迹作详细的考证。他们难道不知道岳飞要直捣的“黄龙府”是在宋的东北方向吗?怎样糊涂地用了宋之西北方向的“贺兰山”呢?

第二种情况,是要写王越在贺兰山抗击鞑靼,并打了大胜仗的功绩。但他们为什么要借用岳飞的名字?为什么要借用岳飞的生平事迹?另外既然是歌颂王越在贺兰山战胜鞑靼的功绩,则“贺兰山”就是“实指”,那么“靖康耻”就成了“泛指”。然而“靖康耻”是宋朝历史上特有的历史灾难,是不可以泛指的。至于说用此词影射明朝的人和事,那纯属无端揣测。请问,你能从《满江红·写怀》的字里行间看出明朝事件的影子吗?因此,我们认为用“贺兰山”在宋的西北方向完全不能断定这首词是伪作或托名之作。

另外,每个诗词爱好者都知道,做诗词不是写历史,更不是写论文。做诗词常用象征性的语言。文学上象征性的语言要都指实讲,那么诗词歌赋的意境之美、修辞之美、音律之美便会丧失殆尽,那样做出来的诗词就味同嚼蜡了!例如,李白有一句诗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指实讲就应该写成:“黄河之水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来”。大家看这句诗还浪漫吗?

我们认为只有精忠报国、正气凛然、文韬武略,曾浴血奋战在抗金第一线的岳飞,才能写出这慷慨悲壮、气吞胡虏的《满江红·写怀》一词。所以我们赞同邓广铭先生的“岳飞即满江红,满江红即岳飞”的论断。

三、岳飞词《满江红·写怀》的简析与翻译

(一)时代背景和岳飞生平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少家贫好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天生神力。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应募入伍。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次年把俘获的徽宗、钦宗挟持北去,太子、公主、六宫妃嫔、皇孙、附马及一切宝器、图书尽数北迁。中原国土沦陷,百姓遭受金兵铁骑的践踏和蹂躏,民不聊生。正像岳飞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说的,“民安在,填沟壑”。

岳飞于1126年正式在军队中参加对金兵作战。建炎二年(1128年)成为著名将领(宗泽部下)。

岳飞治军严谨。他率领的岳家军军纪严明战斗力强,在抗金战斗中百战百胜、战功赫赫。敌人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率军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岳飞因功升清远军节度使。绍兴五年又被封为武昌郡开国侯。

绍兴六年(1136年)由宰相张浚兼任都督诸路军马事,于平江府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北伐中原。张浚命令岳飞进军襄阳,做好直捣中原的准备。7月岳家军誓师北伐。由襄阳北上,11月进抵蔡州,已逼汴京,然因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师鄂州。岳家军功亏一篑!1137年春岳飞上一道《乞出师札》陈述自己恢复中原的计划。

绍兴八年(1138年)高宗重用秦桧,与金达成和议。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发动政变,废除对宋和议,南侵。岳飞率军北上,大破金兀术铁浮屠、拐子马。当岳家军先锋已达朱仙镇,完颜兀术已逃出开封之时,岳飞却在一天之内连接十二道金牌递发的班师诏。岳飞愤懑泣下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只得班师鄂州。金兀术回到开封,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1141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重提议和,条件是必杀岳飞而和议可成。1141年正月,完颜兀术再度领军南下,2月岳飞领兵第三次驰援淮西,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抗金斗争。

1141年4月,岳飞等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因岳飞反对议和,受到秦桧党羽弹劾,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闲职,飞自请回江州赋闲。

秦桧党羽捏造岳飞部将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1141年10月(阴历)岳飞被诬入大理寺狱。但他铁骨铮铮,在供状上仅写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表现出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达命令,赐死岳飞。将星殒落!

(二)岳飞词《满江红·写怀》简析

我们认为岳飞的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在绍兴六年秋至绍兴七年期间写的(1136—1137)理由如下:

1、绍兴六年七月岳飞誓师北伐。期间宰相张浚曾命令岳飞进军襄阳,做好直捣中原的准备。因而此时岳家军北上抗敌的志气异常高涨。绍兴六年八月,岳家军从襄阳北上,陆续收复了一些州县,十一月进抵蔡州,已近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黄龙之势。然而终因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师鄂州。岳家军坐失良机,功亏一篑,岳飞壮志未酬,便以满腔的忠愤写出了这首词。

该词的开篇词为“怒发冲冠”。这是因为作者在潇潇雨歇之时,登高望远,仿佛看到了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大地,仿佛看到了在金兵铁蹄之下过着悲惨生活的中原百姓,又想到被掳至北国的徽钦二帝,禁不住怒发冲冠,仰天长啸,激烈的恢复中原的壮志在心中翻动着。

2、岳飞在绍兴六年十一月因粮草不济,退师鄂州后,次年春曾上书高宗。我们节选一段。

《乞出师札》

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复雠雪耻之心,幸社稷威灵,前后粗立薄效,而陛下录臣微劳,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数视二府。又增重使名,宣抚诸路。臣一介贱微,宠荣超躐,有 涯分。今者,又蒙益臣军马,使济恢图。……

从这段文字看,绍兴六年左右,岳飞很受朝廷重视,“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数视二府”。功名可谓大矣。身被殊荣,岳飞深感责任之重大,于是一心要报效朝廷。要挽狂澜于既倒,解民众于倒悬,要恢复中原,要迎回二圣,洗雪国耻,于是岳飞写下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诗句。意思是我三十多岁时得到太重的功名,但我对功名并不看重,我的志向是驰骋疆场,伴着云和月,转战八千里,驱逐胡虏,恢复中原,报国雪耻。当然,要实现我的理想还需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所以我决不能虚度年华,等到白了少年头时,再空自嗟叹!

3、在词的下阕里有两句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两句词,一方面说明作者对敌人极端地仇视,恨不得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血。这也与上阕的“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相呼应;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壮志”表示了气概的昂扬,“笑谈”表示了一定能战胜敌人的信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前面已经说过,在绍兴六至七年期间,岳飞很受朝廷重视。例如高宗对绍兴七年岳飞写的《乞出师札》的批答云:“览。奏事理明甚。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可见当时高宗对岳飞的信任和支持。我们都知道,朝廷的信任和支持是军队克敌制胜的必要条件。有了朝廷的信任和支持,岳飞信心十足,他认为他再次率军出师,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于是他又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词句结尾。

简言之,《满江红·写怀》是在下述条件下写成的:

1、时代背景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靖康耻未雪;

2、身被殊荣,深感责任之重大,思捐躯报国、复仇雪耻,收拾旧山河,解民之倒悬;

3、深得朝廷的信任与支持,坚定了抗金救国的信念,建立了再战必胜的信心。

绍兴六至七年期间,上述条件具备,因而我们认为这首词应写在此期间。

(三)译文

风停雨住。我凭栏远望,仿佛看到了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大地,仿佛看到了在金兵铁蹄之下过着悲惨生活的中原百姓,又连想到被掳至北国的徽、钦二帝,我愤怒得头发都直竖起来,禁不住仰天长啸,激烈的恢复中原的壮志在心中翻动着。

我卅岁出头,已经建节封侯,但我对所取得的功名并不看重,因为我的志向是驰骋疆场,伴着云和月,转战八千里,驱逐胡虏,恢复中原。然而我深知要实现我的志向还需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所以我决不能虚度年华,等到白了少年头时,空自嗟叹!我也希望矢志抗金的中华热血男儿,要奋发向上,勇往直前,抗击侵略者,为国建功。

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这奇耻大辱至今还未消雪;作为臣子未能为国雪耻之恨,何时才能熄灭?我要驾着战车,从山之缺口处,长驱直入,踏破贺兰山,把敌人全歼!(或译为:我要驾着战车,踏平贺兰山,把敌人全歼!)

满腔的怒火,使我恨不得立壮志,饿了吃敌人的肉,渴了一边谈笑,一边喝敌人的血。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让我们从头干起,收复祖国被敌人占领的旧有山河,再进宫向皇帝朝贺。

附一: 岳飞词《小重山》的写作背景

我们认为岳飞词《小重山》是在绍兴十年秋至绍兴十一年秋(1140-1141)期间写的。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南侵,岳飞挥师北上。六月,大破金兀术铁浮屠、拐子马,金兵全线崩溃,兀术准备渡河北遁。七月,大军先锋已达朱仙镇,完颜兀术已逃出开封之时,岳飞却在一天之内连接十二道金牌递发的班师诏。岳飞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懑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然而君命难违,岳飞只得班师退回鄂州。兀术回到开封,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到噩耗,不由得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回师后,岳飞不再慷慨陈词,要求回家养老,高宗不许。绍兴十一年正月(1141年)完颜兀术再度南侵,岳飞第三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抗金斗争。之后宋金再提议和。

1141年4月,岳飞、韩世忠等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由于岳飞反对议和,继遭秦桧党羽弹劾,结果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闲职。岳飞自请回江州赋闲。

此期间的岳飞已知道宋中兴无望,中原国土难复。“和议”已成定局。他的坚持抗战、反对议和的声音已无人再听,他报仇雪耻、恢复中原的宏图大志也成了泡影。在绝望、万念俱灰的心境下,写下了这凄婉惆怅的词《小重山》。

是啊!那驰骋疆场、报仇雪耻、恢复中原的宏愿像梦一样破灭了!在这议和声浪甚嚣尘上之时,我的抗战主张又有谁肯听呢?

试问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灰意冷的岳飞还能写出气壮山河、激越豪迈、昂扬向上的《满江红·写怀》吗?我们想,此时的岳飞写出的一定是格调低徊、凄婉悲凉的词《小重山》,这才正常。所以不能因这二首词(满江红和小重山)格调不同,就盲目地判断《满江红·写怀》是伪作或托名之作。

附二: 附岳飞诗一首,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解读《满江红·写怀》。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文/张惠兰 王祖舜 刘早兴(《文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