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脉纲简介:浮脉与沉脉

 顺溜泰一 2020-02-23

编者按

在《说说中医的六类基本脉象》一文中我们了解到脉象分为浮沉迟数虚实六类基本脉象,这六种脉又称为脉纲,因为它们体现了一些基本的因素。根据脉形、脉势、至数等的不同,在各脉纲下又可以细分,并提示不同的主病。本文介绍浮脉和沉脉的各种脉象。

浮脉包括浮、洪、濡、散、芤、革等6种脉象,以脉位表浅,轻取即得而相类。沉脉包括沉、伏、牢、弱等4种脉象,脉位较深,重按乃得,故同归于一类。那么这些不同的脉象有怎样的表现,分别代表什么疾病呢?

浮脉类

浮脉

浮脉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单因素脉象。主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中取、沉取都不如轻取明显,或中取、沉取时无脉感。

浮脉只以部位言,其位置浅表,位于“肉上”,不含有其他因素,与中、沉构成不同深浅位置之脉位。浮脉之指感轻手可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按,指下感觉脉管形状清晰,跳动明显;重按,脉管被压,跳动力减弱。浮脉的比喻有“如水漂木”“似水上浮物”“漂木之义”“如循榆荚”“如风吹毛”等。

浮脉为纲领脉之一,在浮脉的基础上,再加有关因素,可以构成各种浮脉类派生衍化的兼脉脉象。浮脉的兼脉较多,有浮数、浮缓、浮迟、浮结、浮细、浮洪、浮动、浮短、浮滑、浮涩、浮紧、浮弦、浮散、浮乳、浮濡、浮弱、浮虚、浮而有力、浮而无力、浮洪大、浮弱涩、浮细滑、浮紧滑、浮滑疾紧、浮滑数疾、浮洪大长、浮大弦硬等。

浮脉出现于平脉(瘦人、秋季、肺脉),病在表,邪在阳分,主风邪,病在里,主虚证,妇人临产。概括起来,血管表浅、时令本部、表邪侵袭、里虚血脱致浮脉、气脱不藏致浮脉、阳气浮越可导致浮脉。

洪脉 

洪脉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单因素脉象,脉体洪大。一般认为大脉、钩脉与洪脉为同一脉。

洪脉脉体洪大,脉形的比喻有“水之洪流”“江河之大”“波涛涌起”“来盛去衰”“滔滔满指”“累累如连珠”“如循琅轩等”。

洪脉是纲领脉之一,在洪脉的基础上再加上相关因素,可以构成各种洪脉类派生衍化的兼脉。洪脉的兼脉有浮洪、沉洪、洪数、洪大、洪滑等。

洪脉主要见于平人、阳盛热积、太阳表证、阴虚血亏、阴阳格拒。概括起来邪热内盛、气血升腾,阴血亏虚、虚阳浮越,夏盛心脉等均可出现洪脉。

濡脉

濡脉属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濡脉由浮、细、无力、软的特征要素组成。

濡脉的客观形象描述较多,比喻有“如帛衣在水中”“如以指按水中绵”“如按漂绵”“如绵絮之浮水中”“如水上之浮帛”“如水上浮沤”“如絮浮水面”“如晴丝”“如水浮绵”等。濡脉脉形描述性语言有“水面浮绵力不禁”“应手散细,如棉絮之浮水中,轻手乍来,重手即去”“指下寻之似有,再再还来,按之依前却去”“快快不前”“随手而没”“微弱不振”等,可供理解参考。

由于濡脉有多个要素特征构成,濡脉的相兼脉不多,如濡弱脉等。

濡脉主要见于平人、气虚、亡血伤阴、阴阳不足、湿证、痹症。概括起来,气血亏虚、湿困气机、脉和松弛不敛均可导致濡脉。

芤脉

芤脉是具有复合因素有脉象。芤脉具有浮、大、软、中空边实的特征。

采用的比喻有助于理解芤脉,如“流水不相续”“如泻漆之形”“如葱”“如按慈葱”“如按葱管”“绝类慈葱”“芤叶即葱类”“按之如捻葱叶”等,众多比喻中,以“葱”设喻较多。

芤脉是一种复合脉,临床上并不常见。由于芤脉由多个要素特征构成,芤脉的相兼脉不多,典籍记载芤脉的兼脉常常反映芤脉本身某个突出的要素特征变化。芤脉的兼脉有浮芤、芤大、虚芤、芤涩等。

芤脉主要见于突发性大量失血,亦可出现于血虚失血、亡精、肠痈、痈肿溃破。

芤脉是一种内真虚而外假实的脉象。突然大失血,脉管内血液不足,致脉力尽而指下中空;阴阳不能相互维系,气无所归,阳无所附,亢奋的阳气外鼓,致脉位浮、脉体大而边实,这是形成芤脉的主要机制

【附】散、革脉

散脉

【脉象】散脉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其特点是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候不应,并常伴有脉动不规则,时快时慢而不匀,但无明显歇止,或表现为脉力前后不一致。所以散脉为浮而无根之脉,古人形容其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的危重病证。

【脉理】散脉多由于气血虚衰,精气欲竭,阴不敛阳,阳气离散,以致脉气不能内敛,涣散不收所致。

革脉

【脉象】革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其具体特征是浮取感觉脉管搏动的范围较大而且较硬,有搏指感,但重按则乏力,有豁然而空之感,因而恰似以指按压鼓皮上的外急内空之状。

【主病】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病症。

【脉理】因为精血耗伤,脉管不充,正气不固,气无所敛而浮越于外,以致脉来浮大搏指,外急中空,恰似绷急的鼓皮。

沉脉类

沉脉

沉脉为具有独立意义之单因素脉象,不含有其他因素。主要是脉位较沉,沉取时脉搏动感较中取、轻取时明显。沉脉只以部位言,其位置深在近于筋骨,位于“肌肉之下”,且有深深下沉之势,与浮、中构成不同深浅位置之脉位。

沉脉之指感为重手乃见,举之不足,按之有余。重按,指下感觉脉管形状清晰,跳动明显;轻按,脉管搏动力量减弱。沉脉的比较有“犹石沉水”“如石沉水”“如石坠于底”“如绵裹砂”等。

沉脉为纲领脉之一,在沉脉的基础上再加有关因素,可以构成各种沉脉类派生衍化的脉象,并可与有关脉象构成兼脉。沉脉的兼脉较多,有沉伏、沉数、沉迟、沉结、沉缓、沉细、沉小、滑、沉涩、沉乳、沉实、沉弱、沉弦、沉紧、沉牢、沉而有力、沉而无力、沉弦紧、沉紧数、沉小迟、沉细数散等。

沉脉可出现于平脉,病在表,病性阴,病位里,病在下,主寒,主痰饮水湿,主宿食,主气病,主七情伤,主痛。概括起来,气血潜藏、时令本部、气食痰等实证,脏腑虚衰而正气不足致沉脉、阴实阳虚而寒胜表证等均可导致脉位深而有下沉趋。

【附】伏、弱、牢脉

伏脉

【脉象】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主病】邪闭,厥证,痛极。

【脉理】因邪气内伏,脉气不能宣通,脉道潜伏不显而出现伏脉;若阳气衰微欲绝,不能鼓动血脉亦见伏脉。前者多见实邪暴病,后者多见于久病正衰。

弱脉

【脉象】极软而沉细。

【主病】气血阴阳俱虚证。

【脉理】阴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阳衰气少,无力鼓动、推动血行,故脉来沉而细软,而形成弱脉。

牢脉

【脉象】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主病】阴寒凝结,内实坚积。

【脉理】牢脉之形成,是由于病气牢固,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瘕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病证,是阴血暴亡之危候。


|作者介绍|

杨杰,女,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编写《抗癌秘验方》、《抗癌药膳食疗方》、《抗癌中草药》等系列书籍。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