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刚山水出自女性笔致——佟改平山水画赏析

 泊木沐 2020-02-23

名家评价

阳刚山水出自女性笔致——佟改平山水画赏析

介子平/文

佟改平女士自幼习画,那年高考,专业课全内蒙古排名第三,却因志愿投报失误,未被录取。翌年再考,却因文化课一分之差,而再次失之交臂。之后定居太原,初衷未稍改,书画函授大学三年毕业,投门于太原画院陈建明先生,后又得到王爱忠老师的进一步指导,系统学习山水。在新华书店工作期间,经营的也是美术类书籍,我在此间与之相识,每每得其推荐。

佟女士的山水,走的是写生一路。想象中的山水易作,现实中的山水难为。古人云:“落笔之顷,各有师承,略涉杜撰,即成下劣。”国画讲究程式化、写符号式的笔意,而想象中的山水,走的均为此路。现实中的山水需因山而异,因水而异,故而写生者多注重其物理属性,易造成“画无笔迹”之态。

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但须写景,莫须写画,写画有尽,写景无穷,景无穷,学尤无穷,此乃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也。师古人,也师造化,写生是创作,临摹何尝不然。对景勾摹,实则借景抒怀,还是那名老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些山水画作,皆在崇山峻岭、丑石寒松之间。纵横开阖,茂密豪宕,辛辣焦涩,积染渐次,雄势在兹。

所谓造化,皆源自于大自然,关键在于如何心源中得,即对造化的自我诠释。其实每个自我都有自己的阐注,但破说的话语权未必在于自我,在强势的大师那里。进入写生阶段后,其对山水的理解似乎又加深增层一步,开始临摹《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晴峦萧寺图》、《万壑松风图》等等,开始关注宋元以来的写实传统,而此般理解,正是心源有所得的结果。

晋画家之于晋山水,得天独厚,垂青有赖,开门即见山,山山皆有形。其重写生,存物性,遍走三晋,山水以脚写就。宇宙在乎布局,眼前无非生机,写生画夹,勾勒点染,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之灵性,还是“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之沧溟?近水依违、远峰笼统之山水,若对应文章段落,该是博逸兴咏、词不掩义之贯珠扣玉,还是因宜适变、曲尽文情之绰约可现。青山不墨,流水无弦,山水神态何在?性格何在?一方水土一方人,水土养性格,山水滋逸气,古今得道画家,其实皆地域文人。

其太行题材者,最为称道。

画界有大山水,也有小山水,这倒不是因为尺幅的大与小,也非构图的全景与半景,在乎气势也。其山水画,无疑属荆关李范之大山水范畴。空山氤氲,万壑层叠,灵山秀色,秋山寒林,虚岫凝霄,密叶荣条,皇皇赫赫,巍然壮哉。大山水对于擅长纤细笔致的女性画家,实属不易。

其作山川浑厚、大气磅礴面貌,皆源于笔墨华滋,奇峭之笔。峰岩苍翠,林麓土石,蹊径无人,树树秋色,仅外观情形而已。乱山千叠,游倦何方,木叶萧萧,西风何限,便有了契阔情感于其间。万丈接天,放怀寰宇,淡墨线上破以焦墨,山头施以攒点,暗面略加皴法,落雁绝顶,拔入碧霄,山石造型则以浓墨勾线,淡墨秃笔点苔,繁满画面遂显出空灵情趣来,山色流翠,薄云隐绕,百岭青葱,一溪跌宕,南方山水之秀润与北方山水之隆重,便在浓墨淡墨、焦墨宿墨中浑然于画幅。其作也以春光和煦、山野清新、巨崖险峻、云岚环绕构图为素常,开合有度,虚实相生,乃生生之德,阳刚之美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