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正气防疫病

 莲东平 2020-02-23

疫情还在持续中,湖南省国医大师、湖南省防治新型肺炎中医药高级专家组顾问熊继柏老先生在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视频培训会上引用明时的吴又可《温疫论》说:“疫者,感天行之疠气也”,“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吴又可在这篇论中的“原病”一章里提到: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因风雨阴晴,稍为损益,假令秋热必多晴,春寒因多雨,较之亦天地之常事,未必多疫也。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之疠气,在岁有多寡;在方隅有浓薄;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

疫病,就是感天地之疠气,也就是说天地之间有一种特别的物质,就是这种物质导致了疫情的发生。而这种物质我们就现在叫法是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病毒又来自何处呢?

刘河间作《原病式》,他认为五运六气,百病皆原于风、寒、暑、湿、燥、火,所有病都是此六气的异常所造成的。但是吴又可认为“实不知杂气为病,更多于六气为病者百倍,不知六气有限,现下可测,杂气无穷,茫然不可测也。专务六气,不言杂气,焉能包括天下之病欤!可见在吴又可的经验里认为,致病的气有很多,不可能只有六种,而导致疫情发生的这个气就不是六气中的其一,而是一种天地之间的杂气。

所以吴又可在后面的杂气论里说:夫病不可以年岁四时为拘,盖非五运六气所即定者,是知气之所至无时也。或发于城市,或发于村落,他处安然无有,是知气之所着无方也。疫气者亦杂气中之一,但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疠气。虽有多寡不同,然无岁不有。可见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本来就存在天地之间,不过是由特别的时间与特别的地点,引爆了它然后给人类以致命的一击。

那么它又是如何侵入人体,进而发生什么样的病理表现呢?

若其年气来盛厉,不论强弱,正气稍衰者,触之即病,则又不拘于此矣。其感之深者,中而即发;感之浅者,邪不胜正,未能顿发,或遇饥饱劳碌,忧思气怒,正气被伤,邪气始得张溢,营卫营运之机,乃为之阻,吾身之阳气,因而屈曲,故为病热。其始也,格阳于内,不及于表,故先凛凛恶寒,甚则四肢厥逆。阳气渐积,郁极而通,则厥回而中外皆热。

这里吴老先生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如果正气被伤,邪气始得张溢。也就是说你人体的免疫力要强的话,那么这个病就没事,如果因为你饮食劳作不合法度,情绪不正常,导致了正气受损,那么就会被传染了。

打一个很简单的比方,人体的升降出入机能是正常的话,就会把好的精华吸收到体内,把废物排出体外。这个机能就象是平静的江河,能把一些人们丢弃的物质通过流水而载走。但是一旦江河受阻,或者起了漩涡和波浪,那么正常的秩序就打乱了,于是有些废物就被漩水带进了江底,或者被堤坝给挡住了,无法带走。因此只有机能正常,正气没有受到很大的损伤,那么这个外邪疫气就难以在人体内起作用。

但现在疫情发生了,这表明什么呢?

天地自然与人体有两个状态是截然对立的,这就是收与开。收的状态不能有开,而开的状态里也绝不可能有收。这就如矛和盾一样,不可能自相矛盾。

冬天本应是收藏的时令。先看大自然,冬天寒冷,热的力量就藏在地里面去了,而地表就出现了一派寒象。但是去年那个冬天是一个暖冬,呈现了开的状态,这与时令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本来是蜇伏的病毒受到热温的影响而复苏了,由于冬行春令,就导致了疠气开始流行。

再看我们人体,如果这个人收藏得好,那么天地这种开的力量就不会影响到自身。但如果由于人本应收藏的节律受到自然开这个状态的影响,那么本应收的状态变成了开的状态,那就坏了,这个人就变成了易感人群。

而这个开与收的状态,不是看你肌体有多健壮,不是看你健身有多用功。而是看你身体上的气机表现状态。你如果自觉身体很好,或者说非要每天高强度的健身,于是你自己就强制把人体这个收的状态改变了,进入了开的状态。特别是晚上,人体与天地同样也应是收的状态,但有些人自作孽,去强运动健身,或者通过其它养生的方式,比如高温度的水来泡脚,或者连连喝热开水,导致自己大汗淋漓,于是人为的把应收的状态变成了开的状态。这在平时,好象影响也不太大,但是目前这种情况下,是疫病横行时,这就严重地违背了人体规律,导致自己变成了易感人群。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看起来很健壮的人熬不过这次疫情的根本原因。

所以天不行令,天自病;人不合令,人会病。内经上讲五运六气时,就会讲到天地的运气并非严格按四时来运行的,很多时候恰恰是太过与不及,就是因为气的太过与不及就会导致人体的疾病发生。

当这个疫气进入人体后,个体对这个疫气的反应就不相同了。比如素有病史的,那么一染上,就会是重症,而免疫力强的那些人却是轻症,更强的人则毫发无损。很多与发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的,连喷嚏都没有打一个。

同样这个病是冬天这个时间段产生的,按说最先应是肾,也就是收藏这个机能出问题了,应从收藏这个角度来对治,虽然有很多肾伤的症状好象没有出现,但是当损伤到肾不纳气时,就表现为肺部的问题,呼吸就困难了。

这个病经过了冬天的蜇伏,在立春后表现出来,那说明,这个人的升发也就是开有问题,也就是他肝的功能虚弱,这应考虑从肝上治。

收与开是对立的,但是收与湿,开与湿是可以杂存的。同样,就要注意到湿的问题。所以现在是温病派的从温病的角度来治,是伤寒派的又从伤寒的角度来治,而且众说纷纭,其实也没有大错,因为各人的素质不一,而且各地的地域特点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病人反应是不一样的。

而吴老先生谈如何治这个病呢?

何能得解?必俟其伏邪渐退,表气潜行于内,乃作大战,精气自内由膜中以达表,振战止而复热,此时表里相通,故大汗淋漓,衣被湿透,邪从汗解,此名战汗。

也就是说必须要等到邪气退却,体表的气回转进攻,内部的精气从内而达表,这样里外夹击,于是病就除了,这时有个生理的表象,那就是出现战汗——表里相通后,大汗淋漓!于是汗出而病除。

所以最重要的莫过于正气能迂回作战,如果你表或里的正气不足,只要一方不足,那就战斗力弱了,于是病就难除了。

当你正气足时,医生就会用相关的药,让你自身的正气聚起来,所以药就象战斗中的冲锋号一样,号角齐鸣时,就会把人体内各种正气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合力,把疾病这个敌人消灭掉。如果是人体正常,正气充足时,就象是平时到处都有战士和警察,所以敌人是无法肇事生非的。

那么如何让正气充足?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站在中医的角度,最基础的却是如何让人体与自然相应,这样才会无妄无作,与四时相适,于是正气自然充足了。

《内经》里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的思想就是如何护正气的代表作了,这篇里提到: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具体来说如何操作,让我们的生气不致于耗掉?

先说睡觉。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还是夜卧早起。秋三月,变化了,这个时候就要早卧早起。到了冬三月呢,又变了,这个时候得早卧晚起。为什么这样要求呢?这些时间的确定原则就是人体的内环境与天地自然的外环境相一致的要求。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为何在天人相应。就说冬天下雪吧,这个时候下雪,正是天寒地冻时分,也就是天地之间这种阴寒之气很明显的摆在你面前。而任何事物是相对的,有阴就有阳,有寒就有热的能量。这时候天地之间的热能又去了哪里?到了地里了,所以我们看从地底里冒出来的泉水都透着热气儿。

这个时候,人体也是一样,偏热的那种阳气同样潜在人体内部了,而表皮同样是寒冷的。你如果不想与天地一样了,你要把体内的热逼出来,比如你跑步、打球等运动后出一身大汗,那么是不是逆天而行?这个时候,中医就总结了,你冬天没有耐住寒,而让阳跑了出来,就会在春上得病,得的是春天痿厥之疾。

为什么会得这个痿厥之疾?因为人体的这个热能量是供应你正常动作机能的来源,本来应该在收藏的时候,你却把它释放了,消耗了,那么当春来,这个时候才是阳气本来是释放的时候,但因为你提前释放了,这时热能量就成了无源之水。而当阳气温熏的力量弱了后,你的机体就会拘紧,一拘紧,自然你就变得腰腿痛或者无力。这如同打拳一样,你想要打出的拳有力,那一定要先收一下,你不收,打出的拳是不可能有力的,天地的规则就是如此!如果人本来是睡觉的,你去不睡,于是第二天变精神萎靡了。

那么以春三月为例,说明为何要夜卧早起?我们自己看不到这个气的变化,先就从天地的变化来看就知道了。春三月,叫发陈。什么是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也就是这个时候,天地万物开始欣欣向荣了。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也很朴素。万物生长靠太阳,冬天里,太阳好象也挂在天空,但那个力度根本不够,所以哪怕有太阳,同样还是冷的。当经过寒冬这个潜藏的季节后,春天来了,太阳的温度明显上升了。而温度上升后,万物开始新的活力。但是这个时候,还是刚从寒冬而来,所以还有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因此晚上还要注意不要扰阳,也就是说不能活动过多,要夜卧,那么这个夜卧到底是什么时候为准?我的理解就是不能扰阳,也就是说不能打扰你阳气。那么对应天地的规律,人体内有大阳就是心,而戌时开始心的活动就慢慢开始休息了,所以到了戌时,我们就要开始休息了。这只是春夏六个月,到了下半年,要求是早卧了,那么早卧是什么时候呢?古人的要求就是天一黑那就要睡了。

但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并不在意这个规律,自从有了灯光后,夜生活就变得绚丽多彩了。南方的一些城市比如广州,到晚上十点才是夜生活的开始,基本上的应酬吃喝都至少要到凌晨,这就严重影响了人体的节律。把收的状态变成了开的状态,而白天继续处于开的状态,那就让自己的能量一直耗着,没有休息,没有调整,自然人体的能量就少了,导致了各种严重的后果。

在睡觉管理到位后,接着是段位更高一点的,就是情志的管理。

春三月,使志生。夏三月,使志不怒。秋三月,使志安宁。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春天这三个月,要求我们的情绪不要低迷,多鼓励自己,不要过多责备自己。同时不要轻易去损害动物与植物,这是与春天生发的气象相适应的。而夏天三个月,要求我们不要轻易发怒。秋天三个月,情绪就是安宁了。至于冬天三个月,那就要求我们不要轻易地动情绪,不要见事就激动。我们通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同时也说性格即命运。所以要让自己的情绪与天地相应,那就很难很难了。

其实情志的管理最有效,正因为有效,所以才难,而睡觉只是基础。内经中有一句极为有名的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而恬淡虚无,其实大部分修的就是情志,也就是管理好你的情绪。只有你把情绪管理好了,那么真气从之了,也就是说正气自然而然地就充沛了,免疫力就强大了。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了情绪的俘虏,包括我自己也一样,对于情绪,很多时候还是没有管理好,这个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一般人自我体察的力量不够,如果一个体察的能力强的话,他会明显感觉到生一场大气,就如同一场大病一样,损伤了人体内的正气。而只要当你受了一点惊吓,或者情绪有点不正常,体内的气血就会出现波动,你越不正常,体内的气血起伏就越大,而起伏越大,对人体的损害就越大,要平复就需要更多的精力和能量。

睡觉与情绪管理是两个最重要的保证正气正常的方法,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没有不适合的,也没有副作用。至于其它的方法,都只能起些辅助作用,如果用得偏了,过了,只会适得其反。

比如艾灸。艾灸其实是一种调理的方法,它本身并不能增加正气,只是把正气调整到你需要的某个地方,比如说体表,也就是一种排兵布阵的方法而已。而这种方法也只宜对于适用的人才有用,如果对于阴虚的人,你还去艾灸,只会助长体的邪热,导致阴虚进一步恶化。

而扶阳的路子,本质上也如同艾灸,不过它是通过药物来激发体内的阳气。如何激发?就是靠气的感应。中药治病,在本质上来讲,就是讲气,讲气的感应。也就是以药的偏性来激发体内的正气,或者调整体内的内环境,让疾病失去了生存的环境,于是疾病就消失了。我的观点是用中药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那是很难很难的,或者说基本上是做不到的,这个远远不如西医,而中医的方法就是调整内环境,让病毒没有生存的环境,于是病就得到了医治。

愿大家多多休息,早睡晚起,控制情绪,培养正气,防控好疫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