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教师的三重境界:递锤子,变手指,开窗户

 张福涛lu70kpm9 2020-02-23

01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段几年前的视频,很有意思。在2016年厦门大学毕业典礼上,该校新闻传播学院邹振东教授作为教师代表致辞,外表呆板的他却金句频出。讲话视频被放到网上后立即走红,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一亿次,他本人也被称为厦大的“网红教授”。


在他众多给学子的真切寄语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也颇受启发。他说道:

“最好的老师,有三种:

第一种是递锤子的人。你想钉钉子,一个老师把锤子递给你,好老师啊;

第二种是变手指的人。你的人生需要很多黄金(金钱),老师把你的手指头变成能够点石成金、点铁成金的手指头,多好的老师啊;

第三种是开窗子的人。你以为你已经看到了风景的全部,老师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你豁然开朗,啊,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这是最好老师中的最好老师。”

这形象而生动的比喻,无疑是对好教师的三重境界的深刻解读。这不仅让我回想起了在我学习生涯中遇到的诸多这样的好老师们,也同时反思自己是否能成为这样的好老师。

02
从小到大,我都是个怕老师的学生。

怕到什么程度?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下课不敢请教问题,走路碰见不敢打招呼......

为什么怕?一是内向胆小,二是老师太凶。从小学到初中,揍过我的老师还真是不少,背书背不掉,打,数学题写错,抽,英语单词不会默写,抄......什么敲头、打手、罚站、留堂,等等之类的形式,都没少尝试。

不过,好在我怕老师,平时不敢调皮捣蛋,被打被罚都是因为学习不达标所致。后来,我写了篇文章《那些曾经“揍”过我的老师们》,不是埋怨他们,而是向他们致敬。感谢那些曾经揍过我的老师们,正是因为他们的严格要求,我才得以成长进步。

到了高中之后,好像再也没有被老师们揍过了,但老师们提供的知识更加重要,老师们三年的不厌其烦、谆谆教导,让我得以考上大学,更上一层楼。

读书十几载,遇到的老师可谓是无计其数。他们无疑都是给我递锤子的人,通过传道受业解惑,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日常帮助,教我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助我用知识这把“锤子”,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实现一个又一个飞跃。

好教师的第一重境界,是给学生“递锤子”的老师。他们常常默默无闻却持之以恒,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和付出,才奠定了学生一生的成长根基。

03
上了大学之后,有不少人说,在大学里学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没用的。还有很多人说,毕业后的工作跟大学所学专业基本上没有直接关系。这就像学开车一样,驾校学的那一套,是为了应对考试,实际开车时就基本上跟那没关系了。

这种观点,很多人都认同。

不过,在我看来,表面上好像没有关系,实际上还是大有关联的。大学里老师们教的,很多并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思维和方法,如某学科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具体的知识通过学生本人阅读可以习得,你只需要认真踏实就能够解决。而前沿的或者系统性的研究方法,需要老师们一一点拨,授之以渔。

因此,即使工作后从事的不是本专业相关的职业,但我们做事做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过去习得的学习思维和思考习惯,而这往往就是老师们对学生的最大影响。当然,工作之后,领导和同事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他们的工作方法、技巧以及各种小窍门,也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学生学习的知识常常大同小异,老师传授的方法往往独一无二。具体知识传授是教学的基础,但指导学生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才是传授专业学习的根本之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以不变应万变,把学生的手指培养成为点石成金、点铁成金的手指。

这是好教师的第二重境界,是给学生“变手指”的老师。他们教给学生未来自我成长、安身立命之根本,他们的智慧和教导,是学生成就一生事业的重要支撑。

04
前两重境界的好教师,我们总能遇到很多,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得以稳步、从容地前进。相比之下,第三重境界的好教师,我们不常遇见,但一旦有幸相识,便会受到深远的影响,因为他们为我们打开的另一扇窗户,往往是拨云见日,使得我们不断前进。

幸运的是,在我的学习生涯和工作生活中,都遇到了为我开窗户的老师。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陈晓莉老师、贺东航老师和钱月兵老师。

陈老师是我的大学本科老师,她扎根陕西思政教学一线和基层社会调查研究,教学育人、参政议政,身兼数职,著作和荣誉等身,也是引导我走上读研和基层政治学术研究之路的启蒙老师。

在我进入大学后困惑迷茫之际,她的政治学原理课程,不仅使我了解政治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了我的研究视野。正是在她的影响下,我才走进了农村政治的研究领域。毫无疑问,她是我专业发展的最初引路人。

也正是在她的推荐下,读研时我拜入了贺老师的门下。贺老师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原导师,国内林改研究专家、政治学界影响力较大的学者,具有极高的学术敏锐度,后来转聘厦门大学,目前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读研三年间,尤其是研一期间,贺老师的教诲和指导是我快速获得提高的关键,而且在参与他所主持的课题项目中,我收获颇多。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深度关注“国家”这一政治学的核心主题,研究现代国家构建。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我成为了精准扶贫的最早调查研究者之一,并完成了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论著。毋庸置疑,他是对我专业学习进步帮助最大的老师。

05
钱老师是我工作之后的老师,他是我的安徽老乡、科组领导、同事,更是指导我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的师父。他是极具智慧、踏实勤勉的教研型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同事认可。

工作第一年,刚踏上讲台、毫无任何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的我,有幸成为他的徒弟,跟着他学习、进步。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大多来自于钱老师的言传身教,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也很多与他的指导息息相关。

更为重要的是,当我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慢慢驾轻就熟之后,他告诫我整天光盯着上课教学,远远不够,引导我关注教育、关注学科教研。他创造机会带领我外出参加学科研讨会,见见更广的世面,而他多次阐述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中。

永远铭记钱老师!正因为有他的倾心指导,我才能在中学这样的日复一日、相对枯燥的环境中坚持耕耘、收获成就。

此外,我也要感谢初中时带领我进入书法领域的语文黄老师,正是因为他的引导和督促,我才拥有了一个算是比较擅长的能力,这也影响了我之后高中、大学的经历。

当然,我还要感谢带领我进入说书、相声、曲艺领域的郭老师,让我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使我进一步奠定了文化立人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身边的朋友,在一些我稍显困惑和迷茫的时候提醒我、鞭策我,使我不忘初心、不断前进。他们无疑都是我的好老师。

好教师的第三重境界,是给学生“开窗户”的老师。他们教给学生另一种可能、另一种机会,激励着学生永不止步、勇攀高峰。

06
“递锤子”,“变手指”,“开窗户”,是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给学生递锤子的老师,我们要尊重,他们递的不是简单的锤子,而是宝贵的知识。

给学生变手指的老师,我们要珍惜,他们不是真给学生更换手指,而是给学生造就一双会自己谋生的手。

给学生开窗户的老师,我们要感恩,他们开启的不仅仅是窗户,而是学生的未来。

其实,“好教师的三重境界”不仅仅是一个总结,更多的应该是启迪和鞭策。作为老师,我们是否可以将其作为奋斗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三重境界?

在我看来,要给学生“递更多的锤子”,需要更深厚的学识,不断阅读积淀知识方能实现;要给学生“变更好的手指”,需要更智慧的方法,不断钻研总结经验才能奏效;要给学生“开更宽的窗户”,需要更广阔的视野,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才能达到。

我想,这既是我的奋斗目标,也是努力方向。

感谢并致敬,一路走来给我递锤子、变手指、开窗户的老师们。新年将至,顺祝老师们新春快乐,万事顺遂!

作者简介:李子厚,青年教师,自媒体作者,各类论著超百万字,著有《世界越快,生活向慢》一书,正从事着旷日持久的神圣事业——教书育人。个人微信公众号:问渠笔谈(ID:wenqubitan),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