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田牧 2020-02-23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面对疫情,我们为严峻的形势担忧,亦向奋战在最前线的所有逆行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相信大家也在这场抗疫中,多多少少也会关注来自世界各地对我们的热心援助。在世界各地的援助中,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向湖北捐赠的一批物资,包装箱上除了两国国旗和“中国加油”等鼓励的话语外,还有一行寓意深刻的小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就是这八个小字,在网络刷屏了。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取自日本著名的政治家长屋王,原诗叫《绣袈裟衣缘》,被收录到《全唐诗》之中。全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据《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

时大和尚(原文作‘上’,为行文便利意改,下同)在扬州大明寺为众僧讲律,荣叡、普照至大明寺,顶礼大和尚足下,具述本意曰:“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无传法人。日本国昔有圣德太子曰:‘二百年后,圣教兴于日本。’今钟此运,愿大和尚东游兴化。”大和尚答曰:“昔闻南岳慧思禅师迁化之后托生倭国王子,兴隆佛法,济度众生。又闻,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今我同法众中,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
《唐大和尚东征传》为日本奈良时代典籍,其用汉语文言文体,由真人元开(即淡海三船)于779年撰写,内容为唐代著名僧人鉴真东渡日本及传播佛教的事迹。文中的“大和尚”,便为我国著名的僧人鉴真和尚。鉴真和尚几次东渡日本,由上文文字可看出,长屋王向唐朝高僧大德布施的袈裟,以及袈裟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的偈文,应该说是让鉴真和尚下定决心东渡日本的缘由之一。对于鉴真大和尚或许不了解之人,往往会心存疑虑,鉴真大和尚是哪国人?又几次东渡?是什么缘由,让他遇到那么多艰难坎坷,东渡日本的决心不变呢?


鉴真和尚是哪国人?
鉴真和尚几次东渡日本?
 
鉴真和尚是唐朝僧人,先后东渡日本六次(另一说为七次)。鉴真和尚(688年—763625日),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翻译家。年十四,就智满禅师出家,研极三藏,尤精戒律。受日本入唐僧荣睿普照之请,与其徒一百八十四人至日本弘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当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

1

第一次东渡

742年冬,鉴真及弟子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

时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从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扬州仓曹李凑也加以援助。不料鉴真一位弟子道航与一名师弟如海开玩笑说:“人皆高德行业肃清。如如海等少学可停却矣”,如海信以为真,大怒,便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准备攻打扬州。当年海盗猖獗,淮南采访使班景倩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虽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国,第一次东渡就此夭折。

2

第二次东渡
744年1月,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包括潜藏下来的荣睿、普照),连同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转送明州(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安顿。开春之后,越州(今浙江绍兴)、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
3

第三次东渡
结束了巡回讲法之后,鉴真回到了阿育王寺,准备再次东渡。此事为越州僧人得知,为挽留鉴真,他们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潜藏中国,目的是“引诱”鉴真去日本。于是官府将荣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荣睿途中装病,伪称“病死”,方能逃离。第三次东渡就此作罢。
4

第四次东渡
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鉴真于是决定从福州买船出海,率30余人从阿育王寺出发。刚走到温州,便被截住,原来鉴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淮南采访使遂派人将鉴真一行截回扬州。第四次东渡不了了之。
5

第五次东渡
748年,荣睿、普照再次来到大明寺恳请鉴真东渡。鉴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阴历6月28日从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东海上,该船遭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入大云寺安顿。鉴真在海南停留一年,为当地带去了许多中原文化和医药知识,时至今日,三亚仍有“晒经坡”、“大小洞天”等鉴真遗迹。


之后,鉴真北返,经过万安州(今海南万宁)、崖州(今海南海口)、雷州、梧州到达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在始安开元寺鉴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广州讲法,途径端州(今广东肇庆)时,荣睿病死该地龙兴寺。在广州,鉴真动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后,鉴真继续动身,经韶州时,普照辞去,临别之时,鉴真发誓“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此时,鉴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又为庸医所误,导致双目失明。过了大庾岭,鉴真大弟子祥彦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鉴真十分悲痛。接下来鉴真又经过了庐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润州江宁县(今江苏南京),回到了扬州。第五次东渡结束。

6

第六次东渡
由于鉴真的游历遍于半个中国,因此声名大噪。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不许鉴真出海。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在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东渡苑内),转搭遣唐使大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已经六十多岁的鉴真大和尚,经过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此时的他,经过多番波折,已经双目失明。到达了日本,并且受到了当时日本天皇的亲切接待。在那里他广收门徒,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传播佛法上面。同时他创建出了当时的僧规戒律,规范了日本的寺庙规范,对日本佛教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据悉,鉴真和尚精通医术,精于本草,日本医学界遵奉为始祖(参考《中国佛教》施无畏 鉴真)。而他在大唐长期从事许多活动中,掌握了当时许多方面的文化成就,积累不少实际的领导经验,团结和培养一批专门造诣的工技人才,这一切,都为他东渡日本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这些技术,也带到了日本,在日本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文化。

人生的道路,难免会遇上坎坷,面对考验的时候,有些人一蹶不振,但有些人还能坚定脚步,勇往直前,即使在人生最困顿时,依然为自身的目标与使命而持续奋斗。佛门大德,在弘法过程中,遇到的劫难多不胜数,有些甚至威胁到生命,犹如鉴真和尚、憨山德清大师、南岳慧思禅师等佛门津梁。祖师大德们就是这样,身处在困厄的环境中,成就了更加坚韧的灵魂,面对生命的无常际遇,他们明白,这是自然的因果法则,是累世的业报,所以在逆境中不自怨自艾,依旧坚持着。“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就是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方能成就更大的道业。


注:部分文字素材来自网络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编辑 | 如静

审核 | 弘法部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