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崇祯帝登基之后,国家已经走到了灭亡的边缘。此时的大明朝关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关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群雄割据,在朝廷内部还存在着着日趋激烈的党争,为了平息国家的动乱,崇祯帝上台后不断加重赋税,以期尽快使国家恢复和平但无奈当时的百姓已经无力再承受过重的赋税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起义军,反明势力越发膨胀。
01
后来,张献忠还曾经率军打进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凤阳,在那里他焚烧皇陵,使得明朝朝野震动,紧接着张献忠一鼓作气率军攻陷了襄阳,在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张献忠再下武昌,随机宣布成立大西政权。后来由于形势变化,张献忠率军攻入四川,并且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但张献忠这个皇帝并没能做得太久,仅仅三年后,张献忠就在与南下清军的战斗中被肃亲王豪格一箭射杀,从此结束了自己的传奇一生。 虽然张献忠已经作古,但关于他的种种传闻却始终不绝于耳,这其中尤其是以张献忠沉银的传说最为吸引人们的目光。相传,张献忠在做皇帝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令人不解的是,在张献忠的政权覆灭之后,这些财报却不翼而飞了,一直没有被人们找到,于是有人传言说张献忠在意识到国家即将走到尽头时,为了保全这些财报不为敌人所用,于是便秘密的将这些银子沉入了水中,从此这些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再也没能重见天日。虽然这个传说是如此的引人入胜,但一直以来这个传说都没有被证实,直到2005年的一天。 02在2005年,四川省江口县为了治理当地的岷江,于是雇佣了大量的民工兴修水利,以期能够将岷江的水患彻底治理好。就在大家紧张施工的时候,工地上的工人意外的发现在逐渐裸露出的水底竟然逐渐出现了一些泛着白光的银锭,这些银锭数量很多,即便是按照重量计算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由于工地上人多口杂,发现银子的事情很快就在当地传开了,于是大量的村民都涌到了岷江边上来寻找银子。当地的村民宋某也在这些人之中。在经过了一番寻找后宋某没有找到银子,反倒是找到了一枚印章,这枚印章由纯金打造,上面篆刻着“永昌大元帅”五个醒目的大字,这位村民意识到,这枚印章的价值必定高于这些随处可见的银子,于是他赶紧带着印章返回了自己的家中。 要知道,宋某的家庭条件不好,因此他将这枚印章看作了自己改变命运的钥匙。他先是带着印章来到了当地博物馆找专家鉴定,专家见到印章后大吃一惊,告诉他这正在是张献忠的随身物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与研究价值。专家随后还劝他将这枚印章上交给国家保管,但宋某并没有答应,而是在短时间内将这枚印章到卖了出去,一转手就卖了1300万。拿到钱的宋某自以为自己的命运可以就此改变,可没想到在三年后他却大祸临头了。 结语
宋某私自倒卖文物的事情告诫我们,文物是人民的共同财产,其本质上是属于国家的,倘若私自倒卖文物很可能造成文物的外流,进而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当我们在身边发现文物时一定要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避免造成进一步损失。 参考资料: 《明史》 《平寇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