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民从岷江里打捞到一个印章,转手卖出1300万,3年后却大难临头

 王浩然 2021-04-28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些东西是命运安排好的,终会来临,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要去强求,要放好一个心态,就如同强扭的瓜不甜,终究是一场空。


他被利欲熏心,为了一己私欲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开始是风平浪静,以为自己的命运就从此改变,但三年过后却落得人财两空。这个事情还要从一位历史人物张献忠说起。

张献忠,陕西定边县人。明朝末年农民军的领袖,大西政权的建立者。他出生家境贫寒,从小就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做生意,维持生活。张献忠从小性格刚烈,喜欢打抱不平,长大后做了捕快。在崇祯年间,满清入关,民间发生暴乱,对朝廷不满的张献忠就带领农民起义,快速的为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并很快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


此后,张献忠带领自己的部队攻打了朱元璋的家乡(凤阳),用火烧了皇陵。经过这一大动作,他就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趁着士气高涨的时候他又带领部队攻打襄阳,后又攻下武昌。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必然要有一个身份,他就在此时宣布建立大西政权。

对此还感到不满的他又趁着刚建立了大西政权的士气,带兵攻入四川,就在蜀都(今成都)定居,也就在这时称帝。改国号“大顺”,有的人为了成功用了大半辈子,成功之后却不能安稳的过完下半生以至于失去生命。张献忠为了称帝用尽了大半生,不过好在后面成功做了皇帝,可时间却不久,才两年多的光景便在与清军作战时被杀死,传奇人物的一生就这么潦草结束。


每个人对事物的评价看法不一致,对于张献忠有的人认为他出生贫寒后面干出一番事业做上皇帝,为这种不屈服于命运而顽强拼搏的精神而钦佩;也有人认为他杀人不眨眼,残忍的手段而谩骂。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但这在人们心中倒也不以为然,反倒是另一件关于他的事人们却是一直津津乐道,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主线——张献忠沉银。

张献忠在四川得到了很多宝物,他之所以沉银,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但这也一直被人们流传,没有被证实,不知真假。直到近几年前,水质污染严重,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政府决定治理流经的岷江,在施工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很多明朝的银子,按照当时的市面价可谓是一笔巨大财富。


对于这么一笔财富,但凡起了一点私心的人都会有歪念。事实也的确如此,施工人群中没有一个人上报文物局。不仅如此,更奇怪的是不知为何发现银子的消息就迅速传开了,便引来了很多村民前来寻宝,而宋某就是其中的一位。对于家庭贫寒的宋某来说,在他心里这就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就不懈努力的打捞,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宋某得到了一枚不同于银子的印章,而且是纯金打造的。

宋某一看就知道此物不简单肯定价值不菲,为了得到证实他悄悄找了当地博物馆专家鉴定。经专家鉴定之后确实是张献忠的随身之物,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专家就建议宋某上交国家收藏,并承诺给他一定的补偿金,但宋某并没有答应。


这么一来,就更让家境贫寒的宋某更加坚信这枚印章就是改变他命运的关键。回到家后他就一直带在身上怕被人偷了。宋某就这样提心吊胆的过着日子,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宋某最后把这枚印章倒卖了出去,最终以1300万的价格成交,可谓一夜暴富,心想着命运也从此改变。但事情总有败露的时候,纸终究包不住火。

就在三年后,文物部门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调查,最终证实了此事。宋某也因私自倒卖文物被捕,相关涉案人员也都落网。作为私自倒卖文物的他们,牢狱之灾免不了。


历史文物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财产,具有极高的价值,一旦发现应立即上交国家保护收藏,万不可因一己之私而倒卖文物,要是落入国外就更难追回,终将会给我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倒卖文物本身就是在触犯法律,万不能因为私利而断送自己的前程。

参考资料:

《增广贤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