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谋之最“推恩令”为什么只出现了一次

 醉花荫L 2020-02-24

最近上映的《大明风华》很是火爆,燕王朱棣藩王造反成功的事迹也被民众所熟知,丢失天下的建文帝被人嘲笑又同情,很多人觉得建文帝武力削藩的政策太武断了,逼反了燕王,建文帝完全可以效仿伟大的汉武帝,采取“推恩令”,一步步的达到削藩。事实呢?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其具体办法是,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的人,就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

推恩令被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阳谋:挑起诸侯王各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即使诸侯的儿子、孙子们也明白,这样无穷无尽的一直分裂下去,迟早诸侯国会被分裂殆尽,沦为一个个只有空头封号的平民百姓。但即使这样,再小的国家,谁不想自己当家作主、说了算数呢?

推恩令的原则

推恩令在西汉王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加强了中央集权,诸侯再无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了。

但仅仅而已,“推恩令”在历史上仅出现了这么一次。后续历朝历代的削藩,无不是经过血雨腥风的武力斗争,才成功的,甚至失败:西晋八王之乱,各藩王的势力之强大;唐朝中后期,各节度使的藐视中央(这些节度使等同于藩王);明朝建文帝的削藩失败,燕王成为明成祖;康熙帝武力平定吴三桂等藩王……

一、武力削藩是推恩令的前提条件

西汉的藩王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藩王最强大的一个时代了。西汉身为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因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仅仅存国十几年,西汉并没有太多治国经验,所以西汉采取的是结合使用制度,一方面采用了秦朝的郡县制,一方面采取了分封制,汉高祖刘邦大封刘姓皇族为王,期望这些刘姓王爷们能一起保卫大汉江山,因此给予这些藩王很大的军事、经济、行政等自由权力,最终尾大不掉。

如果需要推行“推恩令”,反对力量有:藩王、藩王的亲信们、藩国的丞相等官吏。这些既得利益都不会支持推恩令的,推恩令也不会贯彻下去。西汉的“七国之乱”,其实也是很有民意基础,才推动吴王敢率先发难。汉景帝通过残酷血腥的平叛,武力镇压了七国之乱,这些能够有力量反抗中央的较强诸侯国,都被驯服了。

等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之时,已经没有诸侯力量能够武力对抗了。

二、最强大的中央政府是推恩令的实施要件

汉武帝时期,中央政府所控制的军事、经济等力量,已经完全碾压各路诸侯国了,这个时候,才能有权威的发布:推恩令, 推恩令从“面子上”对这些刘姓宗王做了最后一次尊重,然后温柔的对诸侯国补了最后一刀。

试逞想,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做背书,一纸“推恩令”是贯彻不下去的。

三、后世强有力中央集权王朝,不需要推恩令

西汉以后的王朝,分封制度逐渐被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皇权会通过推举或科考的方式,培养一批士大夫官员系统、通过郡县制度、通过分权互相制约的体系,掌控国家。

那些皇帝的兄弟、子侄们,都成了空头王爷,要么像明朝一样,豢养在各地的王府,要么像清朝一样,限制生活在北京,这些王爷们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或官员系统,无法再对皇帝产生威胁。

推恩令的诞生和辉煌,仅一次,足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