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迟子建
《白雪乌鸦》作者迟子建,于2010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小说以东北鼠疫为创作背景,讲述了哈尔滨傅家甸民众在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的人世百态,作品将灾难前所有深藏的爱恨情仇,在死亡的阴影的黑暗下发芽生长,又将这样的黑暗在生的渴望中斩没重生。 有人说,读这本小说,犹如在寒天里裹着很厚的衣裳却赤脚走在路上,由下而上的凉意让人感觉苍凉且绝望。但其实,在迟子建的笔下,在这样被死亡和恐惧笼罩的绝望中,也依然处处留着光亮。 王安忆曾说他蛮喜欢迟子建,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秉性,对周遭的存在有反应,甚至是超验的,她好像天生就知道什么东西应该写小说的。 然而迟子建的文字灵性,作品造诣,却似乎并非王安忆说的那样“应该”,迟子建文字里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白雪乌鸦图 文字充满温情和暖意的她,没有被生活厚待依然相信人生的活力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的迟子建,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以及“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奖项,甚至有不少作品在英法日等国出版。 写作年间,迟子建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次死别,发表《北极村童话》时,父亲走了;写《伪满洲国》后,爱人走了;《白雪乌鸦》尚未完稿,最亲近的外婆也离他而去。 而后《白雪乌鸦》2010年发表,获得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迟子建的作品叙事总是离不开死亡,甚至热衷于死亡叙事,他杀、自杀、灾难.......在她的作品中从来不少见,而死亡在她的作品中往往只是开始或重生。 或许是因为现实中的迟子建总是在独自面对死亡,而死亡并非结束,这才使得她写的死亡都带着光亮,就像《白雪乌鸦》里的绝望最终也没有掩埋掉人们对爱和温暖的执着。 迟子建著《白雪乌鸦》 能获得的殊荣,她写下的每个字都是一场绝不敷衍的斟酌之作写《白雪乌鸦》,迟子建花费五年时间,构建了一场纸上的灾难。她甚至还绘制了那个年代的哈尔滨地图,也可以说是这一长篇小说的地图。 她收集大量跟自己想要创作的作品和资料,以至于创作缓慢。为的是让读者能够更真切的体会作品中的一切,把要塑造的人物拿捏到位。 写《伪满洲国》时是如此,写《白雪乌鸦》她更是将东北鼠疫的新闻能查到的细末都找了出来。去当时的省图书馆从四维胶片上逐页查《远东报》,查看伍连德在鼠疫之后写的《东三省疫事报告书》,查找鼠疫当时的广告。 迟子建说:这些资料给我的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有史料的基础上发挥小说家的想象力,让各色人物活起来,否则仅仅描写史实,小说就失去魅力了。因为小说不仅仅是写灾难。 迟子建著《伪满洲国》 人生是苦难的,但我会在苦难中凿出缝来迟子建的文字多着墨小人物,而非像伍连德那样的英雄人物。 在迟子建的笔下,这些小人物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隐忍而软弱,善良又自负,淳朴坚毅又安于现状,他们向往美好生活,过着简单朴实的日子。 迟子建将他们写在她的作品中,为他们立书写传。 她写王春申,一个妻妾都与人偷情的,被妻子情人巴音欺负的悲惨不辛的男人。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却在巴音暴毙时没有拍手称快,而是为巴音难过。 在迟子建看来,人生是苦难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苦难中寻找生活的亮色,活下来。而活着,才能体验人生的荣辱兴衰,才能更有机会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她试图用文字把置身灾难之中的人的活力,死亡阴影之下的不屈,对生存对温暖的渴望呈现出来,就如同在苦难的黑暗中凿出以道裂缝,让光照进来。 她做到了。 作家迟子建 结语 “当代俄罗斯文学良心”拉斯普京说过“这个世界的恶是强大的,但是爱与美更强大”。 1911年的春天,东北鼠疫戛然而止,恶来的凶猛但抵不过人间的爱与活力。2020年的春天,武汉乃至全国遭遇的病毒轰然而来,也必将在人们的抵抗中退去。 我喜欢迟子建,对于人间的恶与悲,她总是把能人心写在细微中,似乎不可见却明明白白,这样的细微强大而坚韧,即使这个世界的恶不会停止,但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也会因为这样的强大和坚韧也不减一分。 参考资料 《唯有孤独才有可能思考: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 《谈话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