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多次入国展,“先专后博,继博再专”的书法路径,值得借鉴

 德润斋 2020-02-25

国展获奖书家张青山访谈

魏碑、篆书、章草、隶书都成为了你的日课,这样会不会分散你的精力?有人说书法还是集中精力专攻一体为好,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张青山:是的,我在第七、八、九、十二届(隶书、魏碑)“国展”中分别入展的就是章草、篆书、隶书和魏碑。其实,真、行、草、隶、篆五种书体都是我的日课对象。一是因为教学所需。二是源于各种书体之间可以互补和滋养。

他多次入国展,“先专后博,继博再专”的书法路径,值得借鉴

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通常提倡先专后博,继博再专。目的是集中精力打磨品牌,塑造风格,集百家米煮一锅粥。人的精力有限,若真、行、草、隶、篆五种书体不分主次,平均施力,势必嚼不烂,化不透,所学只能流于皮毛。博和专也是相对而言的,哪一段专,哪一段博没有定数,因人而宜。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心始终要有方向感,那就是你的所学始终要围绕某一二种书体展开去,并为这种书体风格的塑造添枝加叶,丰羽强筋。确立风格的元素很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用时间来沉淀。

他多次入国展,“先专后博,继博再专”的书法路径,值得借鉴

你获得过许多次全国性的书法大奖。你入展、获奖最密集的是哪一年?有哪些主要奖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如何改变你的生活和工作的?

张青山:10年前,每年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寥寥,我能碰上几个奖项,实是运气使然。获得的几个奖项大致集中在2004年至2007年间:2004年8月获全国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一等奖,10月获首届“皖北煤电杯”书法大奖赛优秀奖;2005年8月和9月分别参加中央电视台“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分书体现场决赛和西泠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中国书法大奖赛现场决赛。这两个算是在当年比较有影响的活动,都是先从全国选拔60位作者,然后到现场进行决赛。

他多次入国展,“先专后博,继博再专”的书法路径,值得借鉴

2006年9月获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全国书法展三等奖,12月获第二届“兰亭奖”艺术奖三等奖;2007年7月获傅山诞辰400周年书法展三等奖,10月获“中华情”全国书法展全国奖,12月获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提名奖。之后,在全国首届篆书展中获一等奖,相继获第三届“兰亭奖”提名奖、第四届“兰亭奖”佳作奖。2014年到2017年间投稿较少。

这些荣誉的取得,的确改变了我个人的生活状况。首先,在心理上,我作为一名师范留校生,在大多数是本科毕业的同事面前的自卑感、压抑感直到获奖后才得以释怀。其次,从当初留校任教美术,到获奖后转型从事心仪的书法教学,有幸使得职业和爱好双双重叠。另外,职称的晋升、生活条件的改善都源于书法。

他多次入国展,“先专后博,继博再专”的书法路径,值得借鉴

你的隶书以《张迁碑》《礼器碑》筑基,时常融入篆书笔意,这种探索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才能写好隶书?

张青山:我学习隶书始入《礼器碑》,中间虽也曾转益其他汉碑,但对《张迁碑》的敬畏感一直深藏于心。

于笔法体系而言,篆、隶更接近;于各种书体来说,篆、隶我更倾心。因此,平时在教学与学习中,对篆、隶的涉猎更多。金文线条的苍茫凝练,楚简线条的爽朗飘逸,秦篆线条的圆润劲健,汉篆线条的方折通达,吴昌硕《临石鼓文》线条的浑厚朴茂,都有益于隶书线条质朴感的焠炼。在隶书学习中融入篆书笔法,可大大提高隶书的格调。

他多次入国展,“先专后博,继博再专”的书法路径,值得借鉴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初学隶书当先选工稳类碑版汉隶入手,先得传统汉隶之法度。“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通过对此类某一家的研磨,强其基,固其本,然后再转攻其他家,继而延展到某一类,可事半功倍。如果没有工稳类隶书的基本功,不知隶法,上来直接入手摩崖或简帛书,势必会走弯路,那就事倍功半。

他多次入国展,“先专后博,继博再专”的书法路径,值得借鉴

他多次入国展,“先专后博,继博再专”的书法路径,值得借鉴

张青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