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现 讨好顺从的人,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他们真心的希望别人好,哪怕自己受一些委屈也是可以接受的。他们经常会说:我无所谓,只要你能好。 表面上看他们没有什么需求,更不会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要求。而事实上,他们只是把自身需求部分,压抑得很深。在他们的道德观念当中他们不允许自己自私。他们认为有需求,表达自己的需求,就是自私的行为,是会被身边的人唾弃的。为了避免在道德上受到自私的责备,他们宁愿否认自己的需求。而且他们会把牺牲自己,作为一种道德上的高尚,以此来维持自己的自尊。总之,他们要求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好人,而不是成为真实的自己。 比如说一些成年的女孩子,她们的胸部没有发育。她们说话的声音还是小孩子的语气。在她们的潜意识当中,是要做妈妈或他人眼中的好孩子、小女孩儿,而不是成为一个独立的女人。她们无意识地认为,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有魅力的女人,就会背叛自己的妈妈。为了避免受到惩罚,他宁愿自己呆在小孩子的状态。 所以,讨好顺从的人,都在努力的做一个虚假的自我,活在理性或道德当中,而忽略自己的感受。 探索讨好顺从的人的早年生活,他们大多都有被虐待,被剥夺,被忽略的痛苦经历。所以讨好顺从就成为了他们求生存的一种姿态。在这种求生存的姿态中,内化了一种施虐受虐的关系模式。在这种关系模式当中他们无疑扮演的是受虐的角色。在施虐受虐的关系模式中,为了让自己存活下去,他们就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要压抑或否认自己的需求,来讨好和顺从他人。 所以,在他们的身体及内心各个层面,都隐藏的很大的委屈和难过。在跟别人的交往过程当中会激起别人很大的同情与怜悯。会吸引别人更多的关注你照顾。 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请看看这一类的来访者,你是不是总是有意无意的想更多的去照顾他们呢?比如说他们是那么的辛苦,时间又是那么的仓促,那么他们做咨询的时间都不能得到保证,你要牺牲你的休息时间来照顾他们在时间临时变化。或者你想在经济上,去减免咨询费用,以照顾对方的困难。然后你会发现你会经常被陷入到这种仓促无力应对的状态。你甚至在咨询之外的时间呢,还在思考他的问题,他的情况。是的,是的,做为咨询师你,无意识地认同了他们的讨好,顺从牺牲的模式。 即便你不是心理咨询师,那么你也会发现,你很难达到你身边讨好顺从的人的满意。是的,他们总是有一副苦瓜脸,一副委屈相,一副不顺心的样子。你根本不能让他们开心满意。久而久之,你也会心生怨恨。 讨好是种隐藏着的抱怨,指责。是隐藏着的索取。而且是无度的索取。只不过这些抱怨与索取被隐藏了,甚至被穿上了虚假的外衣。 换一句话来讲,在现实版的人际关系当中,他们反转了内在的施虐受虐关系模式。现实版中,他们无意地扮演了施虐者,而让他身边的人变成了受虐者。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你理解他早年的处境和内在的感受。在心理学上叫做活现。在移情上叫做互补性移情。 现实版的关系中,从吸引定律上来讲,他们受虐的特质,在以反方向的方式吸引施虐者。也就是说他们首先无意识地以受害者身份激起身边人的同情,然后无意识地扮演了施虐者,反方向激起身边人的愤怒。然后迫使身边人变成施虐者。 看到讨好、顺从人的危险性了吗? 但是千万不要去讨厌他们。他们是那个施虐受虐游戏的玩家。但是你不要被玩进去。我们会发现,他们在玩这个游戏的同时,有很好的动机。他们把关系放在第一位,渴望跟人连接。他们不想破坏那个关系,而成为真实的自己,似乎就意味着关系的破裂。他们想要活下去,似乎只有在某种关系当中,才能存活下去。他们想要做别人眼中的好人,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抛弃。 哦呃。千万不要因为他们好的动机,重新把自己变成一个受虐者吧。你是可以打破那个游戏的。 怎么帮他打破那个游戏呢?那就求助于你身边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求助于我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