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背后的精彩人生

 秋若枫读书 2020-02-25

1

说起诗歌,自然是绕不开唐诗。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唐诗的欣赏、解读之作,也是层出不穷。夏昆老师的《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把唐诗放回历史的大背景中去,以唐诗发展的轨迹为线索,突破传统,结合音乐、电影等审美对唐诗进行知识性解读;同时,每篇又从诗人的命运沉浮、人生际遇、作诗缘起及影响等角度,对诗人进行中肯而不失趣味的介绍,最终撩起时代的面纱,让诗人从悠远的作品中走出来,走进我们的生活。

夏昆老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自封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因为他除了主课语文以外,还给学生教“诗歌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3门课。著有《率性教书》、《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中国最美的语文》、《教室里的电影院》等。曾撰写论文、教育随笔、散文上百篇,发表于国内各大报刊媒体。夏昆老师还曾参加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在赛场上,夏昆老师挟多年诗词积淀功力,连克对手,杀入总决赛,是人气极高的“擂主”。

2

对于唐诗,我们自小就开始接触。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他们的代表作,我们可以说是张口就能来几首。有这么一首诗,今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它是千古名篇,甚至还给它及作者冠以“孤篇压全唐”的至高荣誉。但是,让我们难以想象的是,这首诗自诞生至明代中叶,几近一千年的漫长时光,几乎没有人注意它、欣赏它。它就像一个掩埋在泥土里的明珠,等待着有缘人将它身上的泥土拂去,让它以耀眼的光芒向世人表示:我一直在这里!这首诗便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不是一首标准的“唐诗”,尽管它创作于初唐。这首诗延续的是南朝以来的乐府风格,它是一首舞曲,用来在宫廷里载歌载舞地表演的。这类诗歌有一个不太好的定义:宫体诗。夏昆老师在《在唐诗里孤独漫步》中的《用一首诗来为前辈赎罪——张若虚》中如此写到:

闻一多先生说,南朝的宫体诗不是一个空白,而是一个污点,贫血而畸形的宫廷生活催生了贫血而畸形的诗歌,两者又互相影响,于是整个社会都处在绮靡委顿的笼罩之下。于是,在“人人眼角里是淫荡,人人心中怀着鬼胎”的诗风影响下,上至皇帝公卿,下至庶民百姓,人人的心灵都被毒化了。

唐朝建立之后,皇帝大臣总结南朝灭亡的教训,其中一条就是沉溺于亡国之音。因此,唐代诗人们对南朝以来的诗风是采取革命态度的。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因此也就不受待见了。

历史的车轮迈入20世纪后,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终于等来它的有缘人——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对《春江花月夜》大加赞赏: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它超过了一切的宫体诗有多少路程的距离,读者们自己也知道。

正是闻一多先生的慧眼,拂去了它身上的泥土,让它升格为唐诗中不可或缺的名作:

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在被宫体诗毒化了一百多年后,张若虚用《春江花月夜》揭开了盛唐的序幕。

3

从古至今,有一些感情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无论何时何地,人们一谈起这些感情,就会触动自己心中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母爱,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感情。孟郊的《游子吟》,作为歌颂母爱的代表作,可谓尽人皆知。

孟郊是个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直至46岁才考中进士,50岁才担任了溧阳尉这样一个小官。这对于孟郊来说,实在是算不得成功。但他在意的是,他有了稳定工作和工资,便可以将自己的母亲接来,奉养母亲,让其安度晚年。在接母亲来溧阳时,孟郊写了这首著名的《游子吟》,并自注标明:迎母溧上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母亲为临行的孩子缝制衣服的画面。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施蛰存先生在《唐诗百话》中解释到:

第三、四句从来没有注解,但如果不知道这里隐藏着一种民间风俗,就不能解释得正确。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在吴越乡间,老辈人还知道这种习俗。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加之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

4

夏昆老师的《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基本按照唐朝的发展顺序,向我们介绍这些诗人。夏老师不光介绍他们的生平经历,还介绍他们的部分优秀作品,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对作品予以讲解。从初唐,到盛唐,到中唐,直至晚唐,夏老师娓娓道来,我读起来从容惬意。每一首唐诗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夏昆老师用他的笔,让我们管窥其根叶,细嗅其沁香。

人生自有诗意,生活不止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感谢夏昆老师!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