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子的“染丝说”阐述了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故染不可不慎也

 阳明悟行学宫 2020-02-25

墨子之于哲学

有西方学者把影响世界的几大思想做了一个简单分类,概况为三大流派,分别是西方哲学、印度宗教和中国思想。从狭义上来讲,中国诞生的人文思想是不能称为“哲学”的,因为狭义的哲学是专指以逻辑为基础,通过理性思辨形成的思想体系,其中古希腊哲学最具有这样的特征,而中国思想家们的主张并不以逻辑和理性见长,而更多感性、具象的特征。

虽然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些贤哲提出了一些逻辑学思想,如公孙龙的“白马论”,但仅仅是一些零碎的思想火花,并未形成体系。儒家、道家学人均对逻辑学不甚重视。只有墨子独树一帜,提出了“六辩”,构建了较为完整了逻辑思想,与西方逻辑学、印度因明学并称为世界的三大逻辑体系,填补了中国哲学在逻辑学方面的空白。

墨子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

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墨子之于教育

自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接受教育就一直是贵族阶级的特权,这种状况从有文字记载的夏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战国时代,历经两千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下层劳动人民目不识丁地生活在精神的荒漠之中。

到了春秋晚期,孔子率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第一次以学者的身份将教育推向了平民,从此,民间子弟不论贫富贵贱,只要缴纳一点象征性的财物,就可以接受教育了。

到了战国初期,墨子更是直接将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底层劳动人民身上,不仅躬身稼穑,更是在田间地头授徒讲学,传播墨家思想。

墨子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以染丝为例,阐述了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这就是著名的“染丝说”,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十进位制、极限逼近原理、小孔成像原理……思想家墨子在科学上竟也有如此高深的造诣。要说墨子的机械制造,公输般都略逊一筹。

下期“阳明悟行学宫”将继续与您分享“从墨子看理想人文情怀 四《墨子之科学、机械》”我们下期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