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秋园——让'中国画已穷途末路'论调者沉默的大师

 四合村夫 2020-02-25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当时中国画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很大一部分画家,炮制出“中国画穷途末日”的论调。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前后,传统中国画就受到西方艺术的重大冲击,对西方艺术的尊崇而导致对传统绘画的否定,在不少从海外归来的学子中,已是魏然成风。一些著名的学者,当时也是对传统绘画持否定态度,认为中国画必须融合中西方有出路的思想,在某些知识分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中国画究竟何去何从,在当时争论不休。

黄秋园——让

就在人们茫然之际,中国美术界发现了三位天才画家——黄秋园丶陈子庄,以及安徽芜湖的黄叶村。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黄秋园遗作展,引起了中国画坛的轰动。黄秋园的艺术成就,兆示着在天才而勤奋的艺术家那里,古老的中国画,仍然具备深沉无限的活力。人们在黄秋园的作品中,终于发现了既不同于当代流行的山水画面貌,又不类同于古人情调与风格的独特画风。而这些作品体现了技艺清纯的高度。人们终于承认,黄秋园是当代最富于成就并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中国画大师之一。

黄秋园——让

黄秋园,1913年诞生于江西南昌,字明琦,号大觉子丶半个僧等。自幼酷爱绘画,少时家贫,进裱画店学艺,得观许多古今佳作并刻苦临习,与宋人山水画尽窥堂奥。尤喜石涛大师之作,得其貌,兼得其神,其后画艺日进。1949年后一直任职银行界,作画遂成业余之事。 先生一生秉性耿直,孤傲不群,不逐时流,仍以个人理想与兴趣作画,晚年画艺精进。他生前画名不显,生计窘迫,于1979年不幸逝世,令人痛惜。

黄秋园——让

黄秋园先生在艺术追求上,坚持我行我素,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在他从艺的早中期,几乎用去绝大部分精力,用于传统艺术技法的传承,这表明他在学习方法上,没有脱离传统的轨道。从他中期的作品中,可见北宋范宽丶郭熙风貌,在他成熟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呈现出雄厚丶博大的气象和精到穷至的描写,也应归功于对传统的继承。除此以外,黄秋园还醉心于对清代画僧石涛的研究,石涛是清初文人山水画的一座高峰,他的艺术境界宏阔,澄彻寰宇,他的画风,笔墨恣肆,雄视大千,黄秋园毕生学习石涛,可谓专而精,更得石涛三味,他不仅得其神貌,更得其神髓。在这一点上,就连张大千也望尘莫及。石涛得益于他的名言“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这也使黄秋园得益匪浅。

黄秋园——让

除此以外,黄秋园一生最敬佩的是黄宾虹,在他晚期画风的演变上明显受到黄宾虹影响。黄秋园的艺术实践活动,主要是上个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之间,在这一时期,中国画经历了复杂的变革,有许多艺术家都力求追随时代的节拍,从复古而面向现实,面向大自然。克服中国画艺术上多年来,作为士大夫消遣娱乐的倾向,山水画艺术向自然回归,赋予它新的生命。黄秋园在这一时期,同样没有脱离时代的趋势。他用大自然验证自己的笔墨,结合笔墨以求新路,他以传统笔墨结合实景丶真情,运用传统语言对真景,做更多更细更自由的表达。所以,黄秋园的山水同样具有现代精神。他在继承黄宾虹积墨技法的基础上,运以己意,对作品层层深厚,反复皴点,而峰峦树石,山涧流泉,溪桥屋舍,一一分明,却又统一在浑然的画面环境之中。越是浓密丶浑厚之处,越是笔墨分明。他的作品,大多是长期作业,画了又画,使浓密处,不能再加一笔,用笔可谓精到。

黄秋园——让

黄秋园的艺术成就,在当时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让那些叫嚣中国画已穷途末路者,停止了争论,让人们从中看到新的希望。当今的中国画坛,与黄秋园所处的时代,又是惊人的相似。传统的中国绘画又面临着新的考验。中国画的创新无可厚非,但当今同样出现了全盘西化的危险。甚至有人提出了“笔墨等于零”的口号。应该说,没有传统的创新,脱离中国文化的传承,一定不会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希望我们能从黄秋园的身上,找到创新的方向,让传统艺术,得以发扬光大,我们期盼着当代“黄秋园'的出现。

黄秋园——让

黄秋园——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