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阳明篇十一条

 黄元御医学研究 2020-02-25


阳明十一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拂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拂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1 二阳合病,太阳经与阳明经合病也。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者,太阳表退,转属阳明也。阳明未实,太阳未解,是为二阳合病也。续自汗出,不恶寒者,便是阳明腑热作矣,腑热可下。
若太阳表证不罢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结胸痞证之坏病),此为一定之理;如此可小发汗,以泻其表。
设面色缘缘正赤者,此阳气在表,不得出路,郁蒸头面之故,当解之薰之;仍是汗出不彻,表证不罢。
若发汗不彻,或汗出不足言,阳气拂郁,不得外越,当汗不汗,经气内壅,胃气内遏,必至烦躁,又觉疼痛,痛不知其处,或在腹中,或在四肢,按之绝不可得。表闭内壅,隧路壅阻,呼吸短气。凡此诸证,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其汗则愈。此何以知是汗出不彻?以其脉涩,故知之也,涩者,阳郁而不滑利也。
2 此是汗出不彻,内郁为津液水气,而阻于皮毛,故阳不得外越。阳明当令,太少无权,阳明胃热,不能外蒸皮毛而汗出者,因水阻皮毛也。胃热不能外蒸皮毛而内遏,必致烦燥,疼痛不知其处得,皮毛外闭,汗郁为湿,风阻为痹。水阻卫闭,皮毛不开,肺气不降,则见短气也。
  汗出不彻,内停为水,即为水阻皮毛,营风不泄,皮毛不开。风泄皮毛,水气内阻,则见脉涩,故阳郁不滑利也。凡此诸证,皆是因于汗出不彻。
3 涩脉,多为血少或血瘀之象。本条为汗出不彻,营卫之涩。汗出不彻,内闭为水,风泄水阻,皮毛不开,则见阳郁不滑利之脉涩。此涩解为阳郁不滑利,却不言滑。
按;师解,涩者,阳郁而不滑利也。本条之涩,也是脉滑之变文。涩者,即是脉滑之义。阳郁者,汗出不彻,津液不能外泄也,故皮毛不开,风泄卫气,水阻皮毛,则见滑利。从营风论,是为脉涩,从卫阳论,就是津液内郁而滑利也(阳不外越也)。外闭而内涩,或者外闭而内滑之义。
论;没有仲景这些理论,谁知道本条是汗出不彻,前十一条没有一个药方,全部都系统理论,不知道这些理论,后面给出的药方,也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反而会误治误用。没有灵丹妙药,现在都急功近利,速救神方验方,不懂理论,迷信神方验方也不好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