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臣服,为何朝鲜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截然不同

 hzq114 2020-02-25

中国在位最长的是康熙皇帝,他的年号是不是最长,不是。最长的是明朝崇祯皇帝的年号,这位“亡国之君”在位仅17年,但他的年号却被使用了265年,而且被朝鲜一个外朝用到王朝灭亡。

《仁祖庄穆大王实录》,朝鲜在明亡前使用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年号。且在仁祖之后的历代朝鲜国王的《实录》中,只书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至于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以至竟然有“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同样是臣服,为何朝鲜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截然不同

明亡之后,朝鲜一直视清朝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除对满清的公文贺表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

使用年间正是中国的清朝时期,朝鲜作为中国的藩属国,为何钟情于明朝的年号?


朝鲜秉承尊明贬清

朝鲜王朝是明、清两朝的藩国,但对待二朝感情截然不同

明朝对朝鲜,洪武、永乐年间,派去朝鲜基本上都是六七品的行人、要不就是宦官,很少派大臣出使。明朝的《明会典》记载李成桂宗谱出现错误,朝鲜从永乐年间请求更改,直到200年之后的万历年间才修正,但朝鲜对明朝却心悦诚服

清朝对朝鲜,清朝乳入主中原之后,对朝鲜的岁贡一减再减,经常给予施恩,即使派往的大臣也是三品以上,但朝鲜,一直视其为“”、“”。在清朝期间,朝鲜国内甚至祭祀明太祖、神宗和崇祯皇帝的大报坛,200余年烟火不断。

同样是臣服,为何朝鲜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截然不同

清朝时期朝鲜

朝鲜为什么要尊明贬清

1朝鲜铭记明朝的恩情

对朝鲜来说,这三位明朝皇帝对朝鲜的恩惠最大。

第一是明太祖朱元璋“大造之恩”,赐予朝鲜国号,肯定其正统性;第二是明神宗出兵抗击丰臣秀吉,救援朝鲜,使朝鲜得以复国,有“再造之恩”;1636年末清军侵入朝鲜(即丙子之役),崇祯帝在内忧外患焦头烂额之时,获知仁祖被皇太极围困于南汉山城之际,尚出兵思救的“拯救之恩”。

清朝初期,南明还存在,台湾还是明朝郑氏的,清朝还没有真正统一。所以朝鲜对南明还寄予希望,期昐早日把满清赶回东北老家。因此朝鲜继续尊奉明朝是最初的原因。

2华夷之论

朝鲜尊明贬清的理论根源是朱熹理学

朱熹所处的时代—南宋,经常面临着女真的威胁,他遂主张抗金图强,其思想攘夷观念十分强烈。他主张的朝代正统性有二个方面:

一、尊中华、攘夷狄、复仇雪耻,高举华夷之别的大旗。

二、以《春秋》大一统观评判朝代正统特点,必须是汉人建立的王朝、大统政权、进入中原、统治全国、而且有相当长的稳定期。

朱熹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王朝,除了宋朝之外,就只有周、秦、汉、晋、隋唐六个朝代,其他如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等,都不是正统朝代。

同样是臣服,为何朝鲜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截然不同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理学最早传入朝鲜是13世纪末,是高丽大儒安珦从元朝带回朱熹的《四书集注》,并用来传学,朱熹理学就这样在朝鲜流行起来。14世纪中叶,朱熹理学在朝鲜有一定的影响,培养出了像郑梦周这样的理学大师。在1392年之后,李氏王朝建立后,更是把它奉为治国指导思想;哲学思想上,亦以朱熹思想为本源,不久就形成了朝鲜颇具特色的性理学。

后经李退溪(1501-1570)用毕生精力,编写成了《朱子书节要》。该书被认为朱子道学的入门书籍,对朱子学说在朝鲜的传播与普及起了很大作用。明清更替之际,朱熹思想早已深入朝鲜人民的心里。

因此朱熹对正统论的认识也成为朝鲜正统论的思想源泉,这也成为朝鲜尊明贬清的理论原则。朝鲜人认为,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不能算正统朝代。

3心理平衡

过去蛮、夷、戎、狄一般指的是中国周边的各少数民族,而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说法是比较晚才出现的。

同样是臣服,为何朝鲜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截然不同

明朝末年,满清入主中原,从满清的发源地看,女真人在东北一带,属于夷狄。从文化上,女真人更是属于野蛮状态。所以“禽兽”的女真人主政中原政权,朝鲜人从心里不能接受。

朝鲜自始至终认为自己比女真要优秀,因为其不断向中原地区学习先进文化,自始至终受中华先进文化熏陶,是仅次于中国文化的先进文化,认为自己是“华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上一直以“小中华”自居。在这种华夷观的指导下,朝鲜人从一开始就没看起过满清,称清人为“”、“”、“犬羊”、“犬豕”等。

满洲以边鄙“胡人”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对秉持程朱义理观的朝鲜来说,这是华夷变态本末倒置、天地不容之事。而且原本朝鲜高高在上,后变成宗藩关系,朝鲜自然接受不了。在整个清鲜交往的近三百年中(1637-1910),这种思想一直存在,影响深远。

4满清对朝鲜的积怨

历史上满清对朝鲜的战争,加大了朝鲜对清朝的仇恨。

1627年,皇太极命二贝勒阿敏率军攻打朝鲜。皇太极发动此次战争目的有两个:其一,皇太极刚刚即位,需要来证明自己实力,因此发动一场战争来树立自己的威望。攻打明朝时机还不到,只能选择朝鲜这个对明朝忠诚、且对自己威胁的王朝。

其二,当年后金饥荒严重,“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人相食。国中金银虽多,无处贸易,是以诸物腾贵”,明朝又控制后金的经济封锁,只能通过战争掠夺来度过困难时期。

《清实录》记载,朝鲜在后金军进驻平壤之后,致书后金:“贵国无辜兴兵,忽入我内陆,我两国原无仇隙,自古以来,欺弱凌卑,谓之不义,无故戕害人民是为逆天。若果有罪,义当遣使先问,然后声讨,今亟返兵,以议和好可也。”

阿敏打到朝鲜都城后,顾虑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双方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以朝鲜送质子入后金并赠送礼币而结束,此即“平壤之盟”。

此次战争,后金得到了所需的战略物资,朝鲜保存了主权国的体面,但以屈辱的形式结束的,因此朝鲜人心中埋下了对清朝的仇视

同样是臣服,为何朝鲜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截然不同

后金攻打朝鲜

期间朝鲜君臣一直没有认可朝鲜和后金的朝贡关系,认为明朝的文明远在后金之上,所以和后金的纳贡都是私底下完成的。一旦明朝官员到朝鲜,朝鲜派往后金的使节的行期就会延迟。朝鲜给后金的所贡的礼物,常常得不到后金的满意,因为后金战争的需要太多,朝鲜满足不了。最主要是朝鲜对后金和明朝所贡有天壤之别,给明朝的多。为此,后金常常以“贡物不及额,遗书责之”。

1636年皇太极第二次征伐朝鲜,虽然经济因素和双方之间的矛盾是这次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朝鲜斥绝金使、拒上尊号之举,为皇太极出兵提供了借口。

1636年12月2日,皇太极率领贝勒、贝子及文武群臣征伐朝鲜,此次战争就是“丙子之役”。朝鲜史上最大的屈辱,朝鲜国王被逼向皇太极下跪叩头请降。

同样是臣服,为何朝鲜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截然不同

朝鲜与后金“丙子之役”

后金即将到朝鲜都城时候,仁祖逃亡南汉山城。清太宗皇太极下令攻其都城平壤,并将俘获朝鲜的宗室、太监、嫔宫、夫人等送至南汉山城。仁祖国王只身困于南汉山城,城被攻陷,妻子及群臣被俘获,仁祖被迫投降。

十二月三十日,李倧国王率领世子及文武群臣出南汉山,在三田渡正式向清太宗皇太极俯首称臣,史称三田渡之盟至此清和朝鲜宗藩关系正式确立。

这种宗藩关系建立在武力的基础上,没有经济和文化基础,以胁迫的方法取得。其次清朝后期对外发动战争,不断向朝鲜施压,使其双方仇视关系不断加深,关系极其不和谐。朝鲜对与明王朝的从属关系是心甘情愿的、理(礼)所必然的。清鲜关系是在朝鲜受尽屈辱的情况下建立的,他们认为落后的蛮夷怎能是代表先进文化的朝鲜的宗主呢,这也是朝鲜尊明贬清原因之一

5朝鲜王朝及其儒士否认清朝的正统性

宋时烈,是朝鲜重要的思想家。1633年宋时烈中生员试,任职敬陵参奉,1635年即被任命为凤林大君的老师。1636年,仁祖被清太宗围困于南汉山城之际,宋时烈正随侍于仁祖左右。次年清与朝鲜签订南汉山城和约,朝鲜无条件接受清朝的条约,成为清朝的藩国。宋时烈深感屈辱,遂辞职归乡,隐居不仕。

同样是臣服,为何朝鲜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截然不同

宋时烈,字英甫,恩津人,政治家、思想家、作家

凤林大君在没登基前,在1637年被清朝当为人质,控制在沈阳和北京,到1645年才回到朝鲜。这段经历让他对清朝极强的仇视。1649年登基之后,当即起用了宋时烈。

朝鲜儒家学者宋时烈,见证了清朝两次出兵把朝鲜由明朝藩属变成清朝藩属的过程。因此把清朝看成是夷狄虏,这是宋时烈最基本的观念进而认为:“与清朝有不共戴天之仇,称此虏者。蓄憾积怨,忍痛含冤君父之仇,不与共戴天者,乃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凡有君臣父子之性者,发于至痛,不能自已之同情,而非出于己之私也”。

儒家学者宋时烈更是以身作则,在全国倡导攘夷尊周思想,事事以孔子、朱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朝鲜学者心里,把宋时烈当成朝鲜的孔子、朱子一般,他们认为在明清交替之际,需要有这么一个伟人为肩负尊王攘夷的大一统观念。因此宋时烈的思想在左右朝鲜以后的学者。

同样是臣服,为何朝鲜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截然不同

朝鲜木刻本《朱门旨决》宋世烈跋字体

宋时烈在孝宗驾崩之后,对继任者也灌输尊王攘夷的大一统观念,多次向肃宗提出:臣以继述之义勉殿下者欲遵述先王之志事也

朝鲜后期的学者如儒学大师成海应(1760-1839)、金平默(185-1882)、柳重教(1832-1893)都是以朱熹与宋时烈的观点来论证满清的正统问题。朝鲜王朝及其儒士共同否认也加强了尊明贬清思想。


朝鲜王朝及其儒士源于朱熹的华夷有别的观念,受此儒学思想影响,尊王攘夷观念已经根植朝鲜人心里。朝鲜一直认为满清作为夷狄推翻明朝,非汉族中央政权,一直不承认清朝的正统性。

其次就是当时朝鲜知识人看到西戎、北狄、蒙古、女真等皆能入主中原,而独朝鲜不能,始终只能居于从属的地位,深感愤懑。但无力征服对手,只能用冷处理来解决心中的苦楚。

朝鲜认为中原已经不是“中华”,自己无力与清朝为敌的朝鲜还在通过一定场合和形式,从思想言论上满足自己的“小中华”优势。因此朝鲜在衣冠制度上依然保留明朝旧制,私底下继续使用明朝制度乃至年号。

同样是臣服,为何朝鲜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截然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