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视x国际关系】第八期《南汉山城》——华夷之辨与古代东亚国际秩序|国政学人

 国政学人 2023-08-12 发布于天津

《南汉山城》——华夷之辨与古代东亚国际秩序

各位观众老爷们好久不见,国关影视联动频道又开张啦!欢迎大家来到国际关系影视剧的第八期,本次国小政给大家带来的是《南汉山城》,让我们一起走进明清之际地缘政治变局之中,感受传统东亚国际秩序中的“华夷之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观看

本期编委

【文案】沈龚

【配音】周培锋

【剪辑】陈雨晴

【修审】陆霜滢、赵梓煦、邓泽永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17世纪明朝末年朝鲜与清政权之间发生的战争。历史上,清政权与其前身后金曾两次攻打朝鲜,第一次是公元1627年后金贝勒阿敏率军出征朝鲜,朝鲜国王李倧被迫与后金订立“兄弟之盟”,史称“丁卯之役”。这部电影则讲述了第二次战争,即公元1636年末,已登基称帝的皇太极为了断绝李氏朝鲜与明王朝的联络、彻底扫除南下伐明的后顾之忧,以朝鲜曾在萨尔浒之战中助明来攻、并在丁卯之役后“屡败盟誓”为由亲率大军挥师渡江。

此战清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进逼朝鲜王京汉城。由于南下江华岛的路线受阻,无奈之下,朝鲜国王仁祖被迫率领文武百官退守南汉山城,并号召各道兵马勤王。南汉山城内,由于被围困粮草消耗殆尽,城中士兵、百姓早已是哀鸿遍野,而勤王兵马迟迟不见踪影。这时,以判吏崔鸣吉为首的主和派力主接受皇太极“称臣、遣送世子”的议和条件,免起干戈;而以金尚宪为首的主战派大臣则认为皇太极相当无礼,有损朝鲜国威,应当奋起抵抗以惩罚“蛮夷”,面对两派大臣,仁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实际上,主战派一方的观点恰恰反映了李氏朝鲜自立国之初的华夷秩序观,也是中华帝国与周边国家通过朝贡体系构建起来的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缩影。朝鲜自李成桂开国确立与明朝宗藩关系以来,对明始终奉行“事大”政策,一直积极参与明廷所构建的东亚秩序。朝鲜王朝认为,中国传统儒家文明和中华礼教对朝鲜文化影响深远,朝鲜向来以“小中华”自居;况且朝鲜作为庞大中原王朝的邻国,“诚宜尽心事大,以保一区”。明帝国对待朝鲜也是厚往薄来,视之为“模范朝贡国”,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万历年间更耗尽国库出兵援朝抗日,“再造之恩”令朝鲜王室对明朝的感情达到极致。朝鲜国王对明朝皇帝尊奉有加,每每重大节日、明皇室典礼,必遣使道贺,尽心履行属国义务。电影中,新年来临,尽管被围困在南汉山城中,仁祖依旧带领百官面向北京的方向朝拜,向明皇帝恭贺新年。清将龙骨大恼怒,欲炮击山城以示惩罚但被皇太极阻止,后者认为“他们也只是在做分内之事而已”。

皇太极的话也从侧面反映出华夷秩序在当时东方世界影响之深。电影中也屡次出现大臣向仁祖进谏的场景,认为“向蛮夷的首领低头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天底下不可能有两个太阳”,反对朝鲜在明王室尚存的情况下向清称臣。影片的最后,仁祖率领百官出城,在三田渡向皇太极行三拜九叩的君臣大礼,不仅表示李氏朝鲜正式向清称臣,也宣告了其与明帝国数百年宗藩关系的正式终结。看到这一场景,即使是极力主和的崔鸣吉也不禁痛哭流涕,主战的金尚宪则自杀殉国。影片最后的刻画反映出了一位王室的屈辱,一个国家国格的沦丧,更体现出了以中原汉人王朝为主导的东亚国际秩序的重新洗牌,一个以满人为主导的新中华帝国将在今后的几个世纪内重新塑造周边国家对华夷正统的定位。此战之后,加上之前皇太极已平定漠南蒙古,清已经从太祖努尔哈赤开国之初的三面受敌转变为了对明朝的三面包围,为最终入主中原取代明朝成为“正朔”奠定基础。而此役刺激了朝鲜根深蒂固的“小中华思想”,朝鲜王朝尽管口头臣服,但并没有颠覆其开国以来所确立的华夷秩序观,内心依旧鄙视清朝为“蛮夷之国”;甚至明亡之后依旧沿用崇祯年号,一度积极筹划北伐“反清复明”,直到清中后期朝鲜王朝对清廷的态度才有所改观。

其实,朝鲜王朝对女真族建立的后金乃至清政权的轻视与其自身构建起的次级朝贡体系有关。以华夷秩序构建起来的古代东亚国际秩序其实有多个层次,在以中华帝国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第一级朝贡体系之下,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分别构建了自己的次级朝贡体系,向周边较为弱小的国家和部族要求朝贡;以朝鲜王朝为例,为了解决北方边境的安全隐患,朝鲜对女真部族剿抚并进,并要求女真诸部的首领向其进贡称臣,希望借此彰显其作为“小中华”的意识与威严。由此可见,朝鲜对女真部落一贯抱有蔑视心态,心里认为自己比后者更高一等,这种鄙夷自然也转移到了对女真人(当时已改族名为“满洲”)建立起来的大清身上;电影中对崔鸣吉在清营看见满洲士兵茹毛饮血的场景的刻画也反映了当时朝鲜王朝的认知。实际上,女真部落与朝鲜都是大明王朝第一级朝贡体系的参与者,受明朝册封一品武官的女真首领在尊卑秩序当中应当与朝鲜国王平起平坐;而且,根据明王朝对边疆部族和周边国家的管理系统,被授予官职的少数民族首领是被纳入明帝国的官职系统,也证明这一少数民族地区是被纳入明帝国的疆域范围之内的;而以朝鲜为代表的朝贡国家尽管国王需要名义上由明皇帝册封,但其国内大小官职均由国王按本国传统自行任用,不属于明帝国管辖范围之内;换句话说,朝鲜要求女真部落纳贡称臣实际上是对明朝利益的侵犯,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朝贡体系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明朝政府虽然向女真和朝鲜都发出了警告,但并没有过度干预,而是通过“以夷制夷”的方针,借助朝鲜力量遏制女真部落的壮大及其对辽东边境的劫掠,维持朝鲜“模范朝贡国”的地位,但也阻止朝鲜进一步侵吞辽东土地,不失“天下共主”的权威。

在这样的三方互动模式下,女真部落尽管屡次侵扰明朝边境,但在明与朝鲜的夹击下很长一段时间始终未能对明朝构成实质性的威胁,甚至一度在两国共同进剿下濒临灭亡;而朝鲜尽管一定程度上稳固了对其东北部女真故地的统治,也满足了部分“小中华”意识膨胀的野心,但由于明朝政府的节制朝鲜始终未能进一步对女真部落发挥影响力,也无法进一步向辽东地区扩张,东北亚三股政治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国际秩序也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下来。直至万历年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中朝日三国在半岛的血战极大地消耗了三方的实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亚国际秩序的格局,为女真部落统一并建立起强大政权提供了客观条件。

影片最后,清兵退去后的那年春天,蒲公英再次盛开在了山城的城墙上,朝鲜百姓恢复了日常生活,似乎为仁祖最终选择站在主和派一边的历史抉择定下了基调。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最后也通过字幕交代了战争后,50万朝鲜人被迫背井离乡,被押往清国。诚然,从壬辰日本侵朝到清军入关,明清之际东亚国际秩序发生的剧烈变动并不仅仅是历史书上记载的一个个历史事件可以概括的,其背后是万千普通黎明百姓如蝼蚁般被战火肆意践踏的悲惨命运,也映衬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今,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的东亚,以朝贡体系、华夷之辨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早已随着帝国的覆灭进入历史,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再统一并且相互敌视的朝鲜半岛、一个被侵略历史所裹挟定义的日本,一个正在民族复兴道路上艰难探索的新中国和一个面向新时代不断探索自身定位的东南亚;除此之外,与几百年前不同的是,本不属于这个地区的域外势力也在今天参与到了东亚国际秩序当中,他们持续的军事存在为地区增添了不稳定的因素。今天的东亚,如果不想重蹈战争的覆辙,保持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唯有持续地携起手来、以平等的方式和平共处,通过彼此之间密切的合作为地区持续创造繁荣,构建起息息相通的命运共同体,共同为全世界树立地区间国际秩序的典范。

本期的国关影视联动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别忘了一键三连哟~

排版 | 叶如静

文章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