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阳民俗】宜阳村名由来

 漫步月球路 2020-02-26

宜阳县1749个自然村,其村名来源和意义,大致可分为9种类型。其中以姓氏、地理实体和传说故事起名的居多。

(1)以姓氏命名 

丰李,据《李氏家谱》记载:明初,李氏从山西长子县迁此定居,希望过上好日子,故名丰李。

董王庄,据传,该村远近有姓董的居住,即名董庄,后又增添王姓定居,遂称董王庄。  

(2)以人物名命

张坞,据旧县志载,西魏孝武帝大统年间(535~551),地方武装首领张白坞组织义军驻扎于此,故得名张坞。 

段村,据旧县志载,唐褒国公段志玄葬于此村西郊,其家小仆人定居这里。为追念段公,故名段村。  

(3)以地理实体命名

马朝沟,属高村乡。村南山坡上有五道小岭,岭头均朝此村,有五马趄沟之称,故名马朝沟。

高桥,属锦屏镇。相传,早年南山老君沟的水流经此地北注于洛河。为方便小河两岸群众交往,在观音庙前架起一座很高的桥。村名因此而称高桥。

平泉,属张坞镇。相传,远年此地有3个水泉;龟泉、眉泉、凤泉。各泉水面相平,故名平泉。 

七峪,属张坞镇。因该村位于花果山、岳山主峰之下的七条大沟汇合的山谷,故名七峪。 

旧关,属莲庄镇。相传汉魏时期,此处是驿道要冲,路途坎坷,为一难关,后人称为旧关。

东店,属锦屏镇。由于该村在县城东,古时设有店坊,故名东店。又因该村至旧县衙门前相距七里,亦名七里店。1970年建郑州铝厂宜阳矿时,曾于该村南山麓发现张思叔的墓葬。

(4)以名胜古迹命名 

石陵,位于县城北约15公里的丘陵区,现为石陵乡政府驻地。因后晋高祖石敬瑭墓冢在此地(今石陵西洼尚有石敬瑭墓冢可考),故称石家陵,后渐次简称石陵。 

灵山,位于锦屏镇西部洛河南岸,村南有凤凰山。此山为佛教圣地,故名灵山。金代重修灵山寺,为豫西名胜。该村坐落灵山脚下,故名灵山村。

甘棠,属香鹿山镇,位于县城西4公里的八官公路北侧,相传这里古有棠梨树,西周召伯巡行于此,曾在棠树下听讼政事。《诗经》上有《甘棠》三章歌颂召伯。如今村南尚有“召伯听政处”古碑一幢。北魏时于此置甘棠县。因此村名也称甘棠。 

(5)以古国古邑命名

韩城,是宜阳县西部的重镇,距县城25公里。现为韩城镇政府驻地。此地系古韩国都城,故名韩城。历史上从东周到唐初的长时期内均为重要城邑,常作县、郡的治所,后来一直是西半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福昌,位于韩城西5公里处,属韩城镇。据旧县志载,隋代曾于此建福昌宫。至唐武德二年(619)更宜阳为福昌县。此地曾为县治。元代,废福昌县入宜阳后,这里为福昌村。  

(6)以历史事件和纪念地命名  

岳社,属张坞镇。过去每逢春秋之季,四方游客上岳山赶庙会。上山前后,他们均在此处落脚,逐渐形成香火鼎盛的神社,村名也因之称岳社。  

礼渠,属莲庄镇。据传,清代乾隆年间,因在涧河修水渠,该村与莲庄村发生纠纷。县令秉公而断,双方以礼馈赠,使渠道畅通,故取名礼渠,村名也因之而称礼渠。 

官庄,属韩城镇。据传战国时韩王畏秦,逃至韩城,其官员的家属住此村,故名官庄。  

城角,属韩城镇。据传,此村地址古为韩国城池之东北城角,故名城角。 

(7)以传说故事命名 

柳泉,位于县城西约15公里处的洛河北岸。现为柳泉镇政府驻地。相传,汉文帝时,大将军周亚夫曾屯兵于此(旧址在镇南),附近多柳树,间有美泉,故名柳泉。 

鱼泉,一名白鹿泉,属柳泉镇。据传,汉光武帝时,有一将军骑马路过此地,偶遇一只白鹿,同时,空中仙女手持花瓶飘然而过。白鹿向仙女所行之处跑,将军追至白坡射之,白鹿消失,只见箭直扎于地,将箭拔出,却出一泉,称白鹿泉。后泉中有金鱼遨游,故名鱼泉。

西石村,位于县城西北40公里处的丘陵区。相传,在百里为王的战国时代,该村西北原有的一个上庄村,时上庄村有人冒犯君王,君王震怒,下令血洗上庄村,村民逃亡此处居住。当时,这里沟深有人,两边岩石嵯峨,故名石村。以后年久日远,历经淤积,如今已成大洼。后为避免与县境东、中部的石村混淆,故称西石村。 

王莽,属高村乡,该村原名为王马村。据传说,西汉末王莽撵刘秀时,曾住过此村,故名王莽村。 

秦王寨,属韩城镇。相传秦始皇灭韩,东出函谷关,曾在此地安营扎寨,故名秦王寨。  

演礼沟,属高村乡。相传,西汉末王莽撵刘秀路过此地,因追兵逼近,刘秀忽见一农夫犁地,就藏身于犁沟之内,故名“掩犁沟”。后渐演变为演礼沟。

鸣鹤,属丰李镇。据传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谋臣王之道因皇帝昏庸不愿保朝。辞朝后骑鹤西上,路过此村时,仙鹤引颈长鸣数声,故村名亦称鸣鹤。

李王屯,属丰李镇。相传,古时候姜子牙(又名吕望)曾率兵在这里住过,因而取名“吕望村”。后经长期转音,逐渐演变为李王屯。

锁营,在香鹿山镇东部。相传,宋朝朝廷门官锁非得罪朝廷,带领全家逃亡此地隐居,故村名为锁营。 

夏街,在锁营西北边,属寻村镇。据传唐代程咬金在瓦岗寨为王时,曾在这里的洛河上架修桥梁,尉迟敬德监工,并设有马厩。于是就将村名定为“闲厩辅”。清光绪年间改为闲街村,后渐演变为夏街村。 

李寨,属盐镇乡。据传,唐朝时程咬金带领兵马到过此地,又称马到岭。  

马蹄沟,属盐镇乡。据传说,明代有个带兵将领李四声曾在此寨驻防,故称李寨。 

周过,属盐镇乡。据传,周公曾经从此路过,故名周过。因东西相邻有两个村落,就分别称东周过、西周过。  

会卦,属盐镇乡,在周过村南。相传,周公在这里为一村民占卦说有大祸降临。后桃花女也到这里为此人占卦,和周公说法一样,并设法使其免于灾祸。因之,村名定为会卦。 

严过,属张坞镇。相传,东汉高士严子陵曾路过此地,夜宿访民,故村名为严过,后转音为元过。 

程子,属张坞镇。据传说,早年本村有一个姓程的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学者,人们称他为夫子。以后村名就称为程子。  

(8)多种来历的村名 

盐镇,位于县城西北约25公里的丘陵区。现为盐镇乡政府驻地。据旧县志记载,明代国家在这里设有食盐转运站,每年从山西解池拨一定数量的盐,官运于此,再分销各地,故名盐镇。另有神话传说,古代来一盐猪(象征出盐的动物),欲在此地安身,但嫌地方狭小,终日吼叫“卧不下!”一牧童听烦了,随口回答:“卧不下,你走吧!”盐猪抹头只好到山西解县落身。故又称盐抹(坡头),因这里是个较大的集镇,也叫盐镇。

三乡,位于县境西端洛河北岸,距县城40公里,现为三乡乡政府驻地。相传,这里古时是三个小村庄,因避匪祸,将三个乡并为镇,取名三乡。又据旧县志载,“三乡”取名“三箱”。“三面”为崖,筑一侧即可为寨,所以取名“三箱”,后渐演变为三乡。

白杨,位于县城东南20余公里的盆地,是县境南部最大的集镇。现为白杨乡政府住地。据传,白杨镇七八百年前是居民分散的小乡村。后因匪患猖獗人们被迫聚居,遂成大镇。明、清两代,均有朝廷派重兵戍守,改名“白杨戍”。又因村附近有大白杨树一株,高达数丈,村名遂演变为“白杨树”。清同治元年,为防御匪乱,筑寨镇守,故改名白杨镇。

庄科,属董王庄乡。据说,该村一带,古时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最早在此定居人家,勤劳耕作,种出各种好庄稼,因而村名定为庄科。又说,过去该村全系课租地,民间称为“庄课”,后逐渐演变为庄科。 

(9)其他

高村,位于县城西北42公里的丘陵上,现为乡政府驻地。相传,王莽撵刘秀到此忽然断路,王莽因而称此地为“道头”。民国18年,土匪经此地,认为“道头”是不祥之兆(“道”与“到”同音),遂改名为高村。 

穆册关,位于县城西南约60公里的山区,现为乡政府驻地。据传,古时有一姓穆的在此作过巡检,生一子名册,因而取名穆册为村名。此处又是交通要隘,地势险要,故称穆册关。明为穆册镇关巡检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