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学教育

 孟溪ProbeT连山 2020-02-26
刊发日期:2020-02-26 语音阅读:

◇黄凯鹏

郭橐驼在一代文豪柳宗元笔下行“驼”而神“智”,在被问及自己所种之树“无不硕茂蕃植”时,道出了葵花宝典:“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柳宗元认为“移之官理”,足可以抵消掉一系列繁民、苛民、扰民之作为。其实,在当下,郭橐驼的种树经,还可以启迪和警醒我们离教育初心渐离渐远的某些教育。

人的生长和树的生长相似的地方很多。郭橐驼不特别关心树,树也能茁壮成长,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可见,郭橐驼给予了树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我们也应基于天性的成长给予其成长所匹配的相应条件。人的天性是好奇的,就不能遏制好奇,而是要放飞好奇的翅膀,让学生由好奇而质疑,质疑而探究,探究而创新。另一方面,树有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到,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育后代,必须适应或应付周边环境的挑战,还必须与其他生物相互竞争。人与树是同一个地球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人和树向上生长的特性是一样的。只是在我们的实际教育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强化了这种过度的竞争,把这种竞争变成了唯一、彻底的竞争,从而加重了学生成长的焦虑和负荷而已。

郭橐驼的种树经,植根于黄老哲学,貌似无为而治,实际上把握了树木成长的“天性”,并顺应、遵循这种天性。事实证明,这确实比赶鸭子上架的教育、保姆式教育、监工式教育更吻合教育之道。如果牛顿硬是按老师的规矩来规规矩矩学数学,微积分有可能延后问世;如果爱因斯坦没有在中学阶段得到相对自由的学科发展,也不可能有这个物理天才的横空出世。强按牛吃水,“虽曰爱之,实则害之。”牛是不领情的,也是不认账的。当下一些教育,多了些禁锢,少了些舒张;多了些共性,少了点个性;多了点千篇一律,少了点斑斓五彩。

有人问,对于一些特别淘气顽劣的孩子,难道也听之任之、任其发展吗?郭橐驼将会如何面对这类孩子?实际上,郭橐驼种树也不是放任不管,适度的管教和惩戒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郭橐驼相信这些孩子本性是善的,早期教育就是创造条件使之趋于“善”,为此,郭橐驼不是精心经营了“树”得以成长的各种优质外围条件吗?“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实际上就是着意地修整和引领。这远比仅仅关注孩子的分数和排名来得重要。

将郭橐驼的种树经贯通于今天的教育,其融通之处在于,无论是种树还是教育,不是仅仅注满一桶水,而是期待着点燃一把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