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案∣10W阅读数的文案标题其实不难

 倾星水恋 2020-02-26

标题是大多数广告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决定读者是不是读正文的关键,读标题的人平均为读正文的人的5倍。

换句话说,标题花费了广告费用的80%

文章开始我先做出一个提问,以下几个标题,都是我们熟悉的故事,

看看你能猜出几个,提问开始:

1. 狠心母亲虐待火柴幻想症少女,祖母不忍勾其魂入天国

2. 聪慧儿童严守家门,凶残犯人伪装其母声欲进屋惨被识破

3. 躯体的异变,一次次的谎言

4. 国家的元首,真空上阵挑战性感底线为哪般

5. 那一夜的疯狂,我抢走了姐姐心上的人儿

猜到了吗?我要揭晓答案了。

答案是:

1、《卖火柴的小女孩》

2、《小红帽》

3、《木偶匹诺曹》

4、《皇帝的新衣》

5、《灰姑娘》

是不是大跌眼镜?这就是微信公众文中非常熟悉的套路,又名标题党。

其实这种行为其实只会获得点击量,而对实际的商业转化率并无其他意义,所以这样的行为并不可取。

怎么样才能不当标题党,凭标题获得关注度,提高文章的打开率和转化率呢?

这篇文章带你了解文案标题功能,介绍文案标题写作可以运用的技巧,让你的文案标题更吸引目标用户,拒当标题党,凭实力获得关注。

文案标题的功能
NO.1  吸引注意

万物互联,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且极度碎片化的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每个标题的注意力可能只有1秒甚至更短。所以,在大脑筛选有用信息时,给大脑一个刺激,吸引到用户的注意力,这是标题发挥其一切作用的前提。

NO.2  筛选用户

标题一定程度上可以筛选出目标用户。

例如:《帮助孩子打败蛀牙》,吸引到的用户就是孩子有蛀牙的家长;

《瘦成一道闪电其实不难》的目标客户就是想要瘦身的人。

NO.3  传达信息

标题需要跟文章有关联,而不是仅仅为了吸引眼球而存在。它需要传达出文章的主体内容,让人没有点进去看,也能初步了解到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NO.4  吸引阅读


~~~

4个心理学原理,让用户购买率提升50%!

人们看到某些产品的广告宣传、商品文案或者价格属性,很多时候会有购买的欲望。

而这些促使用户购买行为达成的广告、文案、销售方式等,是否有共通点,让营销者在工作中有迹可循?

你还别说,真有。


NO.1  对比效应

目的:通过对比,“操控”人购买你想让他购买的商品

举个例子:经济学人杂志曾经的定价策略如下:

A:电子版,59美元

B:印刷版+电子版套餐,125美元

当时销售的比例是A套餐为68%,B套餐为32%;

而后,对套餐进行调整,调整的策略如下:

A:电子版,59美元

B:印刷版+电子版套餐,125美元

C:印刷版,125美元

也就是新增了C套餐,神奇的事发生了。

在调整后A套餐的销售比例为16%,B套餐的为84%,C套餐的为0%。

在C套餐的对比之下,B套餐显得非常划算实惠,所以销量上升了52%,这就是对比效应的魔力。

NO.2  锚定效应

含义: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目的:通过锚定效应,让你的产品变的更好卖

举个例子:锤子手机T1上市前,罗永浩在微博发起投票,内容是“如果产品本身非常好,你能接受4000块的锤子手机吗”,当时参与投票的累积12万余人。其中,

投了“能,只要产品本身足够好”的占比36.7%;

投了“不能,这个价位我是不考虑国产货”的占比63.3%。

而T1上市的价格,是3000元起,所以4000元给人一个既定印象,也就是一个锚。实际定价低于既定印象,所以会有一部分认为4000不考虑国产货的人,选择锤子手机,从而促进了锤子手机的销售。

锚定效应也常在宣传页上应用。“原价XX元”“促销价XX元”,原价就是一个锚,让人们更加觉得促销价划算,便宜,达成购买行为。

NO.3  登门槛效应

含义: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目的:利用登门槛效应,“操控”客户进行下一步消费

举个例子:逛完超市出来,卖红酒的对你说,凭购物小票可以低价购买高档红酒,你会去看看吗?

这种方式红酒的购买率会比正常卖高太多了,因为很多顾客会觉得,我刚买完东西,以优惠的价格再买点什么是可以接受的。

登门槛效应的应用非常多,例如像网站上的“了解详情”VS“立即下单”,“查看更多”VS“立即购买”,“我也想玩”VS“立即下载”等等。前者的文字表达会让用户觉得门槛不高可以尝试,从而达到促进购买行为的目的。

NO.4  损失厌恶心理

含义: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目的:让用户看起来是“获得”而非“失去”,从而更容易达成购买行为

举个例子:服装店的导购会想让你试穿,让客户有种错觉,穿上衣服的美已经属于自己,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

再举例就像70%的瘦肉和30%的肥肉,70%的手术成功率和30%的失败率相比,只是换一种说法,效果则是前者更让人觉得容易接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