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谁能想到,人人称赞的个人成长导师,也曾一度患上抑郁症。 料是张德芬自己也没有想到。 当时明明自己过得挺好的啊,有老公、有两个很可爱的孩子、还有一份令人称羡的工作——不用坐班,可以在家工作——指挥亚太地区各国的营销经理。 可就在这种貌似拥有一切外在的情况下,她患上了抑郁症。 那段时期,她的情绪处于极不稳定,一丁点小事,都有可能引起爆发。 而更多的是沮丧、提不起精神,她感觉,任何事情都不能让她燃起对生命的热情。 这让她很错乱,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质疑自己。到底什么是快乐?如何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 直到2003年,一切才有了转变。那年,她辞掉工作,从新加坡搬回北京,抛去外在的一切光环,沉下心来开始向内探寻,就像剥洋葱一样,一步一步去认识自我。 她逐渐意识到,她的烦恼,她的不快乐,究其根本是因为,一直以来,她都活在别人眼里。无论是事事争第一,还是苛求完美,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不是因为本心的期待。 她开始明白,要想活出一个全新的自己,首先要做的是认清自己,然后接纳自己,坦然面对自己。 也因为这次探寻“真我”之旅,才有了这本风靡华语世界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在书中,张德芬老师把自己完全敞开,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得,并且巧妙的以一个故事串联,让读者很容易就被代入到情境中,对号入座,追寻自我。 2020年,《遇见未知的自己》全网销量破800万,借此机会我们采访了张德芬老师。 采访中,张德芬老师为我们详细解答了关于“认识自我”方面的一些疑惑。 希望这些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能让你有所思考,能叩响你认识自我的心门。 我不觉得个人成长这个东西是刚性需求,很多人糊糊涂涂、没心没肺的过了一辈子,也很快乐,他挺乐的,这种人根本不需要看我的书,更不需要来上我的课。 我能帮助的是那种觉得这辈子生活很苦,而且也想改变现状的人,或者是在人际交往、亲密关系中遇到困难的人。 因为所有的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的内在,你需要探寻自己的内心世界,去认识自己,看到外在的世界是如何被你内在的驱动力打造出来的,并且愿意去承担责任、接受痛苦,这样,你就成长了,能够获得力量。 当你获得了内在力量,获得了工具,知道了这些问题所在之后,其他领域的问题和痛苦都可以随之改变。 如果人人都能够做到这样的话,不是很好吗? 人生有很多选择的,怎么过也是自己的选择。 首先就是你会知道怎么样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不会有那么多无力无助的挫败感,在认识自己的过程当中,我们其实是在不断地改变命运的轨迹。 我曾经遇到一些人,他们的个性比较退缩,什么事情他不会问你,他不会进一步的跟你要求什么。我会看见他生命中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但他如果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好像太退缩了,我应该有勇气去追逐一下我想要的东西,我只要说出来就好了”。 他只要说了一次,做了一次,虽然违背他的惯性,他可能会觉得好丢脸,不舒服什么的,可是当他做了一次之后就会发现:的确好像开口去说、开口去要,的确能带来一些好的发展或者是好的东西,他就会愿意去改变自己,他的生命轨迹就会因此而发生一些改变。像我的个性刚好相反,有些东西我要学会放下,不去争强好胜,不去理直气壮的责怪别人,要退一步回来,这是我的功课。 当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入了,就会发现我们的命运其实是在此刻的每一瞬间,由我们的念头、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言行、举动而创造出来后面一系列的影响、后果。 所以,你就知道,我们年轻时候种下的一些因,在三十岁以后开始有果,三十岁到四十岁种下的因,可能四十岁到五十岁就开始慢慢地一层一层迭代下去了。 我以前有个朋友,她是一个白领,很早就对自己的金钱非常有规划,虽然收入不是很高,可是她在四十多岁时就在台湾的阳明山上买了一套小房子,住在那里,过着非常恬静优雅的生活。 所以你未来的人生一定要先想好、做好规划,然后开始往前推。 当你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时候,你就更知道自己以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更知道自己哪些部分需要修正,否则你就没有成长,而成长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借由改变自己,而改变周遭的环境、关系、世界。 你看待世界的眼光改变的话,你人生的喜悦程度也会增加很多,你跟各种关系的质量变得更好的时候,你的喜悦程度也会增加。一个人想要长寿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我写了那么多的书,提供了那么多的课程,其实都是在谈这个问题。 当你在生命当中对任何人不满意,跟任何人有冲突的时候,都是一个认识自己的非常好的入口。 当发生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时,你可以责怪对方不讲道理,没礼貌,不公平。但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可以好好探究一下。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他的感受和反应、看法可能跟你完全不一样。 这会让我们好奇为什么自己有这样的反应,原因是什么,从而慢慢认识自己,原来你的内在有一个很可怜的小女孩,当对方对你做出你不喜欢的行为时,那个小女孩就会出来尖声喊叫说“你不可以这样对我,你不可以这样对我,这是不公平的”。如果你有比较重的自卑感,你也许会觉得:“你瞧不起我,你故意欺负我!”总之,我们会根据自己内在的创伤模式,而解读对方的所有行为。 其实他只是在执行他的任务,他并没有对你特别的不公平,可是当那个小女孩出来的时候,她会戴着一个有色的眼镜来看待事情,她就会对别人有一个不太真实的评价。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所以你从这些方面入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在到底是什么样的,拥有什么样的创伤经验,对别人的行为总是会如何去解读,自己就愈来愈清晰了。 这句话当年来的很特别,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写下这句话,突然来的一个灵感,有一些信息经由我传输下来了。 对这句话可能每个人的感悟都不同,而在不同的时间听到和经历了一些挑战、挫折之后听到它,感悟也会不同。十几年来我也一直在体悟这句话,真的发现很多时候,面对同样的事情,我的反应判断跟别人的就是不一样,我处理这个事情和别人处理这个事情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你就知道外面的这些人他们只是配角,来陪你玩的,真正玩家是你自己,你要学会为自我负责。 今天这件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我自己要负非常大的责任,那我要负的责任在哪里呢? 你带着一颗好奇心跟愉悦的心情,去探索你自己的内在,找到“我下次再碰到这样的人或事的时候,我会怎么样处理这件事情,会把我自己身上哪些模式、哪些应对方式、哪些看法、想法改变过来,我的人生就会从此不一样了”。 所以说“外面没有别人”这句话其实是想要大家学会自我负责,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先往内看,看到自己内在有什么东西吸引了这个事情来,同时,这些事情里面包含了什么“礼物”——也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功课是什么。当然有些事情需要你当下去处理的,你就必须要当下去处理。 比如说很多大师说我们要慈悲、要用光和爱来面对世界,就有人问这个老师说,“我在印度三轮车上,有人要抢我的包怎么办”?老师就说,“那你当然不能让他抢,你当下就要很慈悲的拿雨伞打他的头。” 也就是说,你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只是内在的动力、出发点可能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自己知道,我内在的回应是什么,可能这个人出现他就是来考验我能不能慈悲的打他的头,我拿雨伞打他的头是出于恐惧还是出于慈悲——我不能让你抢我的包,我需要维护为自己的权益。 或是:你的行为让我产生恐惧因而对你有恨意,拿起雨伞打你,这两个能量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如果我们面对所有的事情,应对所有的事情,都能够用慈悲跟爱的能量出发,事情都一样,你的作为都一样(都是拿雨伞打人家的头),可是结果是非常不一样的,你的自我感觉也会完全不一样的。 木心说:
但真正的爱自己,是从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开始的。 当一个人学会自我接纳时,TA的生活也会随之越变越好。 接纳了自己的不足、不好、阴暗、缺点,我们才能心平气和的与自己相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变得更好,我们可以成长,这是自我接纳的真正定义。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遇见那个真正的自我,找到本心,认清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然后为之全力以赴。 这样当我们老去的时候,才不会有所遗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