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回到阔别三十年的故乡,为什么对闰土感到诧异

 读书工 2020-02-27

人最难忘的是童年,是故乡,是儿时的好朋友。这不只是少数人的心情,恐怕全人类都是差不多的。

鲁迅是教授,是大作家,也同样如此。他写了一篇短篇小说《故乡》,就是谈的这个事情。

鲁迅阔别故乡三十年,现在他故乡的老宅子要处理,所以他要回一趟老家。正好他可以和他儿时的伙伴闰土见面了。

鲁迅怀了好大的希望,心里期盼着那一份美好,希望看到闰土有出息的样子。真的闰土来了,变化好大,不仔细看,都辨认不出来。

这完全不是原来那个带着银项圈在西瓜地里刺猹的少年,他的脸浮肿,神情麻木,眼神呆滞,手皴裂得像个松树皮。

闰土一看见鲁迅,木讷了半天,然后开口叫老爷,这一叫使鲁迅吃了一惊,顿时感觉到再不是以前那个少年闰土了。

面对眼前的现实,鲁迅无言以对,他只是觉得社会变化太大了,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怅惘和迷茫。

01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三十年前闰土多么活泼可爱,他的母亲阿长在鲁迅家里打工,每到过年的时候,闰土也要来,当时他们俩是以兄弟相称的。

鲁迅美好的愿望终于破灭了,闰土完全不是他想象中的闰土,不但没有过上好生活,而且比他的上辈还要痛苦。

看去精神也不行了,跟少年闰土隔了不知道多远。少年的时光多么美好,那个时候他和闰土是真诚的伙伴,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乡下有很多趣事,闰土一来就讲个不完,都是鲁迅不知道的。什么捕鱼啊,刺猹啊,还有在雪地里用筛子网麻雀等。

现在的闰土突然出现在鲁迅面前,对鲁迅毕恭毕敬,鲁迅简直不能接受。鲁迅本想和闰土叙叙旧情,结果两人已有了一层厚障壁了。

02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正如鲁迅在船上所看到的,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毫无生气。

农民全靠土地养家糊口。但是当时社会环境不好,政治不稳定,连年内战,还有苛税、兵匪官绅,农民不能安心种田,哪有什么收成呢?

再加上有时闹饥荒、水灾,生育又不能很好地控制,本来就处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生活就极其贫困。

现实改变了人。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原来在鲁迅的印象中还不错。现在已经面目全非,卖豆腐的杨二嫂,包括闰土,都偷偷摸摸地拿东西,顺手牵羊带走手套和狗气杀,或把碗碟埋到草灰里,以便装船时偷偷带走。

俗话说,保暖知荣辱,人们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精神就更加颓唐,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得出来。

03没想到竟如此隔膜起来

说来说去,人还是要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摆脱愚昧,才能改变命运。相信闰土当年若是上学念书的话,绝对不会如此愚昧落后。

和闰土分手以后,鲁迅先是去了日本留学,回国后相继在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工作。都是大城市,大城市肯定条件要好。

鲁迅既是教授,又是作家,处在社会的中上层,对社会底层缺乏接触了解,以己度人,以为闰土也很有出息。

碰到真的闰土来了,鲁迅的思想一下子转不过弯来,这是可以理解的。

鲁迅虽然写了一些底层人的小说,如阿Q,祥林嫂,孔乙己,但这些人毕竟都是雇工,都是流民,没有一个是和闰土一样,是个真正的靠种地活命的人。

04知道我在继续走我的路

在日本学医的时候,从一个幻灯片,鲁迅看到了中国人的麻木,看到中国人的不觉醒,那时才决心弃医从文的。他的从文是要通过文字来改变这群人的精神面貌。

鲁迅写了大量的杂文来针砭时弊,还陆续写出了《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而且还准备继续写下去,他要用文学来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

没想到农村那么萧条破败,农民越来越穷困,而且精神也是萎靡不振。鲁迅这次回到故乡,他发觉他的文章收效甚微,有可能他们根本就没有看到。

因为他们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哪里有钱去买杂志,哪里有时间去读书,更何况好多人都是文盲,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字。

鲁迅越发感到了肩上的压力,以后这文章怎么写,民众怎么唤醒,看来还要三思。

05希望下一代有新的生活

鲁迅始终是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的,以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这次回到故乡,使他感触最深的是闰土的变化。在返程的时候,鲁迅还想着闰土。闰土临别时拿走了些香炉、烛台之类,这使鲁迅更感到茫然。

闰土辛苦麻木,再加上迷信、等级观念等,他们这一代已经再无法沟通。

但是鲁迅也看到了希望,宏儿和水生不是还没有隔膜吗?他们之间的感情跟鲁迅和闰土从前的友情多么相似。

鲁迅在小说的结尾里说,他希望他们的下一代有新的生活,是那种他和闰土不曾有过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