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中医中药中的“诸”字当刮目相看

 实地826 2020-02-27

[cp]对中医中药中的“诸”字当刮目相看。这些文字花了一上午时间才写出,不知是否有用。[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

中医中药中有一些带“诸”字开头的文词表述,需要予以重视。“诸”在文言词中是“众或者许多”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所有。

比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思是所有的“痛”、“痒”“疮”,都与心有关系。“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有的水湿、浮肿、胀满都属于脾的问题。十九条不作一一类解。

巢元方写《诸病源候论》就是在把所有的病产生的原因以及症候说清楚。

《黄帝内经》:“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身体里面有了毛病,一定会在身体表面显现出来。这就好比抓彩票一下子中了1000万大奖一样,怎木捂内心的喜悦也是掩饰不住的。

《伤寒论》序:“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虽然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如果能运用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

《金匮要略》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所有的水湿引发的水肿病,如果是肿在腰以下,应当利小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这里的腰以下也包括腹部,比如腹水也要利小便。如果肿在腰以上则用发汗的方法。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16条云:“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就是说这个薯蓣丸可以治疗气血阴阳诸多不足感受外邪而引起的疾病。

《金匮要略》曰:“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所有的肢节疼痛,哪怕是“尪羸”到身体瘦弱,非常严重脚肿得变形,头昏眼花,有气无力了也可以用这个方子。尪羸是指病势严重。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所有的病,凡是在脏腑的,如果适合用攻下法的,要根据疾病的情况确定治法。

《金匮要略》:“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黄疸病,不论是湿热黄疸还是寒湿黄疸,都有湿存在,就要利小便祛湿,也是在实脾,脾主湿;如果脉浮,浮主表,用桂枝加黄芪汤。 

唐代医家甄权说:“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在所有的中草药中,甘草是一味君药,很多草木毒或者矿石类药物毒都能解。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并治》:“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只要是女人腹中诸多疾病,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都可以考虑当归芍药散治疗。

仲景在告诫汤药煎服方法时,经常说“内诸药”,意思是在需先煎的药后面把余下的所有药物再放进去。

中医认为,“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诸籽皆降,唯蔓荆子独升”。也有说苍耳子也主升。在所有的花类药物中,只有旋复花具有沉降的性能;所有的籽类药中,只有蔓荆子具有升浮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说黄芩“主治诸热”。个人认为,这个“诸热”就是指所有的热不管是表热还是里热都可以随证应用。小柴胡用它治半表半里之热,三无黄芩汤用它治四肢苦烦热;半夏泻心汤用它治湿热;三黄汤用它治下焦热结之实热。

《神农本草经》谓葛根主“诸痹”。葛根用于所有的痹症。风湿痹症多发生在太阳经,葛根入太阳经。仲景把葛根列为治疗项背痛(项背强几几)的专药。如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临床上腰痛腿痛同样效果不错。

[摊手][摊手][摊手][摊手]能起死回生的中医药,不能再被“科学”陷害了

珍惜生命!!!

被西医药放弃重症病人,中医让他们起死回生了!

不排挤任何人或部门,请以事实说话。

http:///A67h6Oeu[/c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