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概有七八百上千种吧!常用的也就四五百种,要掌握这么多中药,真不容易,就是一个专业学中药的也不一定能精通,更别说外行人了。 对于对中药感兴趣的朋友们或者专业人士来说,除了要认识这四五百种中药,还要知道它们的功效,性味归经,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用心的话,也不是有多难。关键,是要除了能记住,还要活学活用。至于,对中药进行组方,开处方,那就是更高水平的事了。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中药归经的那点事儿吧!中药除了有四气五味,还有归经,升降浮沉。古人用这些既抽象,又形象的描述来说明中药的性质,我们今人看了,是不是有点晕头呢? 四气五味决定了中药的基本性质,通过四气五味,我们知道某个中药是寒的,热的,还是温的,凉的?是辛的,甘的,还是酸的,咸的,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可以用这个药对与它性质相反的疾病使用,比如说,寒性中药可以清热病,温性药物可以驱寒,辛味药物可以发散行气,甘味药物可以滋补,缓急止痛;酸味药物可以收涩…… 但是,光知道这些还不行。比如一个病人经医生诊断是胃寒,你说可以用温热药物啊,可是温热的药物太多了,用哪个呢?能瞎用吗?当然不能,这时候归经就出来了。我们说胃寒,就该用温性药物中归胃经的,可以选用干姜,吴茱萸,丁香,高良姜等。 再比如说,有人上火了,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该怎么办?当然要用寒凉药物了,一样的道理,我们需要选择归肺经的寒凉药物,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白头翁,射干等这些寒凉药物。 上述这两个例子看过了,我们就知道了,原来归经就是定位,锁定病灶,选用特定药物才能治好病,这叫有的放矢。通过选择归某经的药物,我们就能治疗某一经的疾病。 最后,我们举几个不同归经的药物,大家再加深一下印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