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连载」清初第一家,曾经被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

 mengk4fz0yyf5h 2020-02-28

那些书法家们~第311篇

【原创连载】清初第一家,曾经被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

文/卢秀辉

汪家世代仕宦,苏州望族。至汪士鋐时,已是大不如前。他的大伯汪琬当时名扬文坛,为士人所重。

「原创连载」清初第一家,曾经被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

汪琬,在前面有专文讲过。他在明末,为复社中人。性情急躁,不容人过,无城府,耿介有守。。入清后,出为官,迁至刑部郎中时,以病乞归。康熙十八年被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中一等十九名,授翰林院编修,参修《明史》。在馆六十余日,撰史稿一百七十五篇,然后告归。

明朝中叶,文人士大夫争作古文,以剿袭史汉诸书为能事,并引士林唱和,为汪琬所不屑。汪琬认为,唯有归有光才能够陵越俗学,扭转模拟剽窃的不良文风。归有光又能率性为文,真切感人。

「原创连载」清初第一家,曾经被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

归有光曾孙归庄得到钱谦益极大的帮助,钱谦益不惜为归庄家族解决困难,还出资为归有光出文集,归庄以钱谦益为恩人。

偏偏汪琬指责指责钱谦益他高自标榜,只计较于一己之得失。所以,当汪琬善意地为归有光文集提出意见时,为归庄所反感。反感者其实为钱谦益,在归庄看来,你既然批评钱谦益,就不必问我归家事。文人之浅薄,于此可见。

「原创连载」清初第一家,曾经被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

汪琬十一岁时,父亲去世,他俩个弟弟,一个十岁、一个五岁,母子四人相依为命,他对弟弟俨然有表率作用。他有四个比较牛气的侄子,汪份、汪钧,汪士鋐、汪倓,在大伯的影响下,俱有文名,时人称之为“吴中四汪”。

汪份少嗜学,与陶元淳、何焯俱以文学知名,同游徐乾学、翁叔元门下。性格似汪琬伉直、耿介。王士禛的甥婿赵执信为人傲睨,众人都不能忍受他的性格。而独汪份发怒当面斥责他为人不堪,气得赵执信夺路而奔。汪份中进士迟,到康熙四十三年才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奉命督学云南,末赴而卒。

「原创连载」清初第一家,曾经被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

汪士鋐在兄弟四人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巨。书法与姜宸英合称姜汪,与笪重光、姜宸英、何焯并称为“”清初四大家。

汪士鋐少时随哥哥汪份读书,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中会试第一名,殿试时高中传胪,二甲第一名赐进士卜幺身,例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日讲官起居注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为太子属官,正六品,入值南书房。汪士鋐的仕途不是很顺,从翰林到太子属官,都不是执掌之职。以他殿试时的传胪名次,应该走的更远,可是,“应该”二字有时真的是因人而异。

「原创连载」清初第一家,曾经被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

康熙四十三年(1704),康熙帝命张廷玉、陈廷敬修《佩文韵府》,汪士鋐任校勘官,书成后共四百四十四卷。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康熙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编《全唐诗》一书的任务交给了江宁织造曹寅,将内府所藏泰州泰兴籍季振宜编修的《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

「原创连载」清初第一家,曾经被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

同年五月,曹寅在扬州天宁寺成立书局,开局修书。朝廷召集了赋闲在家的江南籍翰林官参与校刊撰修,计有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鋐,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全书编成,进呈御览。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计900卷,目录12卷。

康熙四十九年(1710),官修《渊鉴类函》由张英、王士禛、王掞等修撰,共计四百五十卷,四十五个部类,以《唐类函》为底本广采诸多类书集成此书。又召汪士鋐参与了《渊鉴类函》的修纂工作。

「原创连载」清初第一家,曾经被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

汪士鋐从康熙三十六年中传胪,到康熙四十四年已赋闲江南,难怪他官只至六品。他的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修书的繁重的具体工作中。汪士鋐善古文辞,他参与编修,也是展尽其用。

汪士鋐在康熙四十六年跋《清人山水花卉集册》时,钤有“夙夜在公”白文印一方,取《诗经·召南·小星》句:“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自嘲委身公家、只能朝夕忙碌,故取“夙夜在公”为闲印,可见其累于仕宦,只求逍遥之心态。

「原创连载」清初第一家,曾经被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

汪士鋐富藏书,以善收藏古籍为知名,收藏古书数千册,上万卷,藏书处有“夷白轩”、“松南书屋”、“宝苏堂”,收藏有宋元名椠数种。藏书印有“夷白轩藏”、“退谷汪士鋐”、“越国王孙”、“宝苏堂”、“松斋”等等。有诗文集《近光集》,还著有《瘗鹤铭考》、《秋泉居士集》、《全秦艺文志》、《长安宫殿考》、《玉堂掌故》等。

「原创连载」清初第一家,曾经被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

汪士鋐得执笔法,人谓“清初四大家”中无人能及。他先学赵孟頫,再学褚遂良,其书有瘦弱之嫌。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有枣木之气。遂晚年变法,从篆、隶中得奇势,且能纵横自放。汪士鋐作书,能楷能行,中年后的书作沉着健劲,瘦硬中有疏朗之致。翁方纲有诗“楷法同时汪与何”,盛誉之。

「原创连载」清初第一家,曾经被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他的正楷列为“佳品”。吴修从他40年来所经眼的明清书札万卷中,把清代 600 多人的 700多 封信编为《昭代名人尺牍》,并为尺牍者立传,成《昭代尺牍小传》,赞誉汪士鋐的书法为“国朝第一”。梁章钜《退庵所藏金石书画跋尾》称:“惟汪退谷书,宽博有余,而复不稍逸于规矩之外”,“即泾南司寇亦当视若天际真人也。”晏棣《国朝书画名家考略》中写道:“退谷书流丽婀娜,最动人目,而骨力亦复古劲,故足压倒一切。”杨岘《迟鸿轩所见书画录》称:“(汪士鋐)工书,为清初第一家。余藏有大楷书《圣德怀远红苗归化颂》碑文,分装四册。笔力扛鼎,得《瘗鹤铭》神髓。”

「原创连载」清初第一家,曾经被友人讥讽他的书法为木板黄庭

汪士鋐(1658年—1723年),原名僎,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