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极体用解 理为精气神之体,精气神为身之体。 身为心之用,劲力为身之用 。 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 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 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 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 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其气意之流行,精神自隐微乎理矣,夫而后言乃武乃文,乃圣乃神则得。若特以武事论之於心,身用之於劲力,仍归於道之本也 ,故不得独以末技云尔。 劲由于筋,力由于骨,如以持物论之,有力能执数百斤,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如以全体之有劲,似不能持几斤,是精气之内壮也,虽然若是功成後,犹有妙出於硬力者,修身体育之道有然也。 尊轩解: 太极体用解,是前辈解释的太极的体和用。首先我们要清楚啥是体用,“体”与“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表象。 这是“体”与“用”的最简单最主要的意义。 我们基于这两个基本的观念,继而可以解释下面的内容了。 前辈对于体用的解释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阐述的。 第一个是先后天角度,理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先天一气的运动规律。精气神则是先天一气转化出来的,是先天能量水平的表现,相对来说就先天一气是体,精气神是用。在后天层面,肉体是精气神的用,精气神则是肉体的体。所以大家常说的这人精气神挺好,一般身体都不错,没有大病,有了大病,首先反映是精气神不足。 第二个后天角度,心身劲的关系。相对于身也就是肉体来说,心是本体,身体是用,是表现;相对于力量来说,身体是本,力量是用是表现。 这里有一个词是主宰,是个拟人化的比喻,主宰的意思就是支配者,居支配地位者,统治者。 心身的主宰是先天一气,先天一气支配者心身的变化,是变化的核心动力和源头。精气神的主宰是意诚,意诚即诚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真心诚意。用现代的语言描述就是心神专注。 这里引用了《孟子·离娄上》里的一句,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是天之道: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既然诚是天之道,人之道就应该求诚,就是求真。 这些其实就是刹那之间的心意变化。 “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天人合一的原理,和日月星辰的运转规律相同,气息的运动变化,精神也是循着先天一气的变化而变化。太极是道艺,武艺是它的武术这个层面表现,我师父说符合太极规律的拳就是太极拳,不在于它的拳式表现。我们看到的太极拳都是前辈体征出来的,是他们自身对太极的理解从而衍生出来的拳式拳架。如果不能理解太极的核心,道的概念,那么很难真正练好太极。 即便是论武艺,身体劲力的运用,仍要归于道的原则,不能单独武技来解释。劲出于筋,力出于骨骼,如果以负重论的话,有力气可以用手举起百斤之物,这个是骨节皮毛外在操练出来的,我们称之为硬力。如以全身之太极劲,则看似拿不了几斤重量,但是精气内壮,如果练功有成,会有超越硬力的妙处,是真正的修身养生之道。 |
|
来自: 等着l70smp782j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