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悟道然 2020-02-28

文字 |『天天针法』

图片 |『来自网络』

刘伟聊针—玉璞06穴道·气之一 来自天天针法 14:17

刘伟聊针—玉璞06穴道·气之一

《刘伟聊针——玉璞篇》是刘伟教授在“刘伟聊针”千聊直播间推出的系列公益小讲座,通过聊天这种比较轻松的方式,和大家随意聊聊针灸的那些事儿,每次着重于某一个知识点,希望可以“集腋成裘”,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慢慢在针灸临床方面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本公众号会将不定期与大家分享其中的精华内容。今天分享第6课“刘伟聊针——玉璞06 穴道·气”。

针灸临床中首先接触的最基本的知识就是腧穴,或者说是穴位、穴道。古人对穴位有很多不同称呼,比如孔穴、气穴、骨空、结、会等,经典中说“结之交,三百六十五会”。以前十二正经加任督一直是361个穴,这几年加上“印堂”一共是362个穴。

穴位既是神气/血气出入之处,也可以是病气所在之地。

《灵枢》中说“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神气就是血气。大家一定要注意,穴位不仅是正常的血气出入的地方,也可能是病气所在和出入的地方。这点非常重要。比如脾虚,可用太白、足三里穴补脾气,引导正气,让正气充足。如果病人出现病理变化,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或由中焦的病变引起其它的问题,比如失眠,神志问题,也可以扎太白和足三里穴,当然手法会不一样, 往往是按之酸痛处,这说明一个穴位可能代表正气/神气的出入,也有可能是病气所在和出入之地,或者说局部穴位/病灶区是气血瘀滞之处。

另外, 局部的治疗取穴一般就是找局部的气血停滞处,如果是远端取穴,多可能是远端的特定穴,如五输穴、原穴、络穴等,特定穴可能是当脏腑经络出现病理反应时,在远端特定位置出现的病理状态下的反应点或阳性点,现在时髦的说法是敏化点。

穴位是一个立体空间结构。

临床选穴位有不同的目的,穴位是气血出入之处,也是治病的地方,可补可泻。在选穴取穴下针时要把穴位看成立体的空间结构,而不要仅仅把穴位看成体表的一个点。

在学校教学点穴时,大家潜意识中会想成穴位就是体表的某一个点,是在体表部位开始没有错,但那只是一部分。大家一定要记住,每一个穴位都是一个立体空间,先贤有“天人地”三才法,我个人提出了一个“造空间”的理念。

何谓造空间?

每一个穴位都是一个灵动的空间,有气血, 有层次…… 我们在治疗中需要有目的的理解这个立体空间,探查这个空间,治疗时要改变这个空间或者说是造空间。改变的意思是把异常的空间摆正、归位,重新建立一个正常的秩序。

详情请看我在“天天针法”里面的相关文章。

如何针下辨气?

有了穴位,就要扎针,扎针一定要练指力。下针要得气,首先要辨气。

我在不同场合讲过很多次针下辨气,我的千聊直播间“刘伟聊针”中有详细版的“针下辨气”单次课程,我的公众号“天天针法”中有简单版的“针下辨气”文字版,大家可以参考学习。

揣穴触诊我以前也讲过,千聊中也有。这部分触诊揣穴和得气辨气都是针灸补泻的基础, 属于针法筑基的重要内容和临床基本功。

练针要点——缓慢、静

练针时要注意由浅入深,或者由深出浅,缓慢地一层一层的去探寻。针下辨气是辨病气,针灸的目的是为了得气,为了做补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我的线下课“针法手法筑基”就是讲手下功夫的这部分内容,专门训练这些。

当然不上课时, 自己也可以试着练习。就是一层一层去找针下的感觉,要慢,要稳住,呼吸要均匀。大家可以自己扎自己,合谷、足三里、曲池、外关、关元、气海、阴陵泉、三阴交等大穴都可以,一定要自己扎扎自己,找一下感觉。

身体每一层的结构组织是不一样的,有西医的解剖组织,也有中医的不同分层,中医的分层是另一个话题,以后再讲。

针灸时要做到静以守神,意会神通,一定要静下来,就是古人说的“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其实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为什么一定要静下来,是为了做到探查气时“慎守勿失”。大家要一点一点体会,如何循气、探气、运气、引气,守气、导气,这些概念针法筑基课里我会细细给大家讲。

我们说全身361个正穴,临床常用穴大概100个左右,再精一点,七八十个左右,再再精简一点,四五十个左右,可以一层一层找重点。对真正针灸专业的医生来说,361个穴再加上六七十个经外奇穴,都是应该掌握的,库存一定要充足,临床才能得心应手。对于针灸的爱好者,了解七八十个穴位也可以应付大概90%的情况。

至于怎么扎,扎多深,具体的针方,是另外一个问题,大家可以在我正在讲的网课“十二经腧穴之旅”中找到答案,海量信息哟!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开始花大量时间精力学习,也没有问题,可以先听听我们公众号上公开的几个穴位讲座,找找感觉,看看有没有一些收获和共鸣。

学习中医要耐得住寂寞, 但是学习的路上你并不孤单。

刘伟教授,医学博士,美国明州执业中医师,知名的中医针灸师和针灸学教授。

曾执教于西北健康科学大学(Northwest Health Science University)近20年;

全美中医教育排名第一的俄勒冈大学东方医学院(OCOM)做博士班导师16年;

美国太平洋全美中医大会、大河全美中医大会、哈佛医学院等地多次举办英文讲座;

创建东风针灸推拿医疗中心,主持临床管理工作至今;

中美针灸康复研究所第一批特聘教授和专家委员会成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西兰中医学院等学校的客座教授;

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百人百项”工程首批入围的10名海外中医药专家之一;

世界中医论坛常务理事,世界中联青中会理事;

广东省中医院第十一届“杏林寻宝”献宝专家之一。

刘伟教授勤勉治学,功底深厚,20余年来,立心于中医传统、针灸经典,定志于精研古法、传承发挥之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发展了刘氏针法的学术体系,包括五大原创针法系统,数十套原创针法针方,内难经针法发挥和传统推拿手法发挥。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系统,享有“针法大师”的美誉。长期致力于推动传统针灸的传承和发展。

©天天针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