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阳明胃经——人体气血最易汇聚的地方

 中医知识圈 2020-02-28

享受生活 心安神泰
经络腧穴课第13讲

 

大熊

大熊,理工男,从事医疗大数据工作。有幸十几年前结识并师从中医老苗学习中医,自己和家人都成为中医的受益者。

爱吃,能吃,还能消化,这是一种难得的福气,通常叫做有“口服”,也是身体健康的一个指征。但有的人光能吃不能消化,结果长了一身赘肉;还有的人,一点胃口也没有,每顿只能勉强吃下一点点;再有的人胃里总不舒服,吃点东西就胃疼;另外还有人胃极为敏感,怕冷怕硬,怕酸怕辣。
 
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也是我们获得后天营养的主干道。它上行头面,令我们脸色红润;下行膝足,让我们步履矫健。激活这条能量的供给线,让它时时保持充足旺盛,那样,我们就可以精力无穷,身体倍儿棒。
 



足阳明胃经循行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着鼻外侧(承泣)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教诲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主干从胸下胸,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形部分循行于胸腹第2侧线,抵腹股沟处,下循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2趾外侧端;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踇指。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图如下。
 

 
下面是《黄帝内经》的《灵枢·经脉》中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原文。阅读中医经典的意义不必赘述,最根本的目的则是带领大家打好入门中医的基础。
 
【原文】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释义:
 
:[è],指鼻根。
 
②旁纳太阳之脉:纳,入也。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与相近,阳明由此下行,故入之也。
 
③颐:口角外下方,腮部的下方。
 
④颊车:穴在下颌角前,咬肌中。
 
⑤客主人:即上关穴。
 
⑥气街:此处指气冲部,当股动脉搏动处。
 
⑦胃口:指胃的下口,幽门处。
 
⑧膝髌:膝盖骨。
 
⑨中指内间:“指”通“趾”。内间指它的内侧趾缝,实则止于第2趾外侧端。
 
足阳明胃经,起点在鼻梁,循着鼻子边,走到上唇,进入我们上齿中。上节课我们讲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在生活上,我们牙齿或者牙龈肿痛也比较常见。在中医看来,这个牙痛,要分上下牙齿。如果上牙齿痛,那么就是胃火比较盛,治疗就需要清胃火,使用诸如玉竹、麦冬一类滋养胃阴、清泻胃火的药物。如果下牙齿痛,就是大肠湿热,治疗就需要使用诸如槐花、黄连等祛湿清热的药物。
 

足阳明胃经的腧穴

 
足阳明胃经相对复杂,分支多,腧穴也多,对于我们入门初学者来说,记住胃经所经过的几个重要的部位:鼻子、咽喉、乳头、腹部,对于学习胃经的重点腧穴很重要。
 
1 承泣
 
承泣是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位,位于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眼眶下骨头边缘之间。

承泣穴这个名字,就已经表明了这个穴位具有的功能。承,是承受的意思;泣,表示默默流泪。承泣,就是装泪水的地方
 
所以,这个穴位首先可以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流泪。当你眼睛累了、迎风流泪、流泪控制不住、有青光眼等毛病,都可以考虑求助承泣穴。
 
其次,这个穴位在眼旁边,我们说,穴位具有局部的近治作用,我们常见的青少年假性近视,可以按揉这个穴位。
 
我们还时不时碰见眼皮跳,很多人还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眼皮一跳,心理就开始犯嘀咕。现在知道了有承泣穴,左眼皮条就不用管它了,巴不得发财嘛。右眼皮条,心理慌,那就赶紧揉一下右眼下边的承泣穴。一揉,眼皮就不跳了,这灾也就过去了:)
 
这个穴位我们一般不刮痧,不针刺,也不艾灸,按揉为主。
 
2 四白
 
有个成语叫“一清二白”,“一清”就是清楚,“二白”就是很清楚,那“四白”就是更清楚了。所以四白穴是一个明目穴,与承泣常配伍使用的。

承泣穴之下,摸到有一个稍凹陷的小孔便是。小时候做眼保健操,就有按揉四白穴这一节。

黑眼圈就是胃经气血不足,眼睛周围血瘀造成的。这时候点揉四白穴,把气血引到眼眶四周,黑眼圈就没了。
 
3 乳根
 
乳根穴,顾名思义,就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

乳根穴,一来是因为这个穴位在乳房的根部,二来这个穴位具有通乳的作用,是乳汁之根源。所以,乳汁不通,或者临床上看到乳腺良性增生的症状,可以点揉这个穴位。因为是乳房的根部,所以,这个穴位还有良好的丰胸作用。
 
这个穴位一般选用灸法治疗的方法。
 
顺便提一下,在胃经胸腹这块的循行路线上,穴位非常多,密密麻麻。如果单就某个具体穴位来按摩,根本不好找。因为有这个麻烦,好多人就知难而退了。其实有简单的方法,叫“一带而过”。如下图,缺盆穴往下就是气户穴、库房穴、房翳穴、鹰窗穴、乳中穴,用大拇指从上往下一推就行了。每天这么推几次,不仅有开胸顺气的功效,而且还可以防治乳腺增生。

 
4 腹部胃经的腧穴
 
足阳明胃经腹部的腧穴也非常多。从不容穴开始,到肚脐眼下面的气冲穴,胃经上的众多穴位我们都不用去按揉,因为他们都是特别软,按摩不好使劲,不容易按摩到点上,尤其是身体比较胖的人更难。这时可以用另外一个方法——推腹。
 
推腹可以把经过肚子的好几条经脉都推了,而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胃经。胃经上的问题最多,推腹时推到阻滞点通常都压在胃经上。肚子上的胃经怎么推呢?用两个大拇指从心窝下正中线分开2寸往下推。
 
推的时候,有的地方会很痛,有的地方会很胀,有的地方是一个硬结,还有地方是水槽或者气团,一推就能感觉到,这些地方就是阻滞点。
 
这些都是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一定要退散。推了胃经之后经常容易打嗝、放屁,尤其是在晚上睡觉前。

接下来我们再来讲两个胃经腹部的重点腧穴。
 
5 天枢
 
天枢,也是在腹部上,定位:肚脐旁开2寸。

这个穴位的命名也很有意思。《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身半以上,天之分,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地气主之。半,所谓天枢也。”也就是说,以肚脐为水平分界线,肚脐以上,属于天,肚脐以下,属于地。而天地之间,这位置,就是枢纽,像我们门的旋转枢纽一样是沟通天地之气的地方。
 
这个穴位最常见的功效,就是通腑气,使得气往下走。最常用的,就是治疗便秘,采用针刺、或者点揉的方法。反过来,如果天气下降太过,出现腹泻,怎么办,那么我们艾灸,通过艾灸的补益作用,把这道门关得好一点,不容易出去。
 
6 水道

天枢下来第三个穴位是水道穴,定位:肚脐下3寸,旁开两寸。

水道,这个穴位是跟水相关,是水流动的通道。而这个穴位又属于胃,在腹部。所以,这个穴位可以治疗胃肠道的湿邪常见的腹泻,拉出来的大便如水样,或者说小孩子睡觉容易流口水,都可以可以艾灸这个穴位。
 
7 梁丘
 
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定位:在膝盖上,大腿外侧,髌骨底上2寸,在我们屈膝的时候微微有一点隆起出,像一个小丘。

郄穴是经气流动最迅速的地方,郄穴善治急症,胃又与饮食相关,因此,梁丘最突出的,就是治疗急性胃炎、肠胃炎引起的胃痛。
 
8 足三里
 
足三里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一个穴位。定位:在小腿前外侧,我们髌骨下凹陷处为起点,往下3寸,在小腿胫骨外,这是水平线;小腿胫骨前缘1横指外,这是经线,经线与纬线的交点,就是足三里,按之酸痛的地方。

那么怎么取1横指?以我们中指,指尖与拇指指尖相对,成一O形,在中指第一指间横纹与第二指间横纹之间的距离,就是1横指。
 
取名足三里,是因为这个穴位能够治疗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疾病,所以叫三里,三处地方。在上,这个穴位可以治疗乳腺不通、乳汁分泌不足;在中,可以治疗胃痛、腹泻、消化不良;在下,可以治疗双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胃经为阳经,阳经的合穴五行属于土,胃经也属于土。所以,足三里是一个土性非常强的穴位。我们可以想象,土地肥沃的状态,是怎样?万物生长茂盛,欣欣向荣。因此,这个穴位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能够生化气血,丰满肌肉。
 
9 丰隆
 
丰隆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这是水平线,是纬线;距离胫骨前缘外侧2横指(中指),这是经线,交点就是丰隆。 

丰隆,是古代神话中雷神与云神的名字。在《淮南子·天文》中说“季春三月,丰隆乃出”。春三月,就是春雷与春雨的时候。这就暗喻这个穴位有雷雨一样的功效。
 
所以我们常说的痰多蒙蔽清窍,整天昏昏沉沉的感觉,就可以选用这个穴位,化痰开窍。
 
揉完丰隆穴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痰散了,不知道哪里去了;另一种是老吐痰,而且很容易把痰吐出来。
 
揉或艾灸丰隆穴,出现的这两种情况,是体质不同造成的,但是都对身体有好处。而且中医里的这个“痰”,不光是从肺里出来的痰,脂肪瘤、痰核、扁平疣等有形之痰,还包括由湿瘀滞而成的无形之痰,这种无形之痰多蒙蔽清窍,给人整天昏昏沉沉的感觉。碰到这种情况,也可以选择丰隆穴,化痰开窍。
 

胃经的经穴歌和主治表


每条经脉的穴位很多,我们不可能逐一介绍。对于经络特别感兴趣的朋友,其他没有涉及到穴位可以自学。为了方便大家系统记忆胃经的45个经穴和相应的主治,我们把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和腧穴主治提要表列一下,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学习。
 
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共45穴)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下行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终端。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提要表


跟着老苗学经络


今晚,中医老苗将在享泰极会员群解读本篇推文,开讲《经络》中医基础课的第13讲——足阳明胃经——人体气血最易汇聚的地方

享泰极学堂由中医老苗创立,在过去的2019年,中医老苗每天坚持在享泰极公益学堂给广大中医爱好者上课,深受好评!

 

中医老苗

中医硕士,家传中医与学院派的结合,热衷于中医的传播和中医疑难病研究。

中医老苗《经络》中医基础课共28讲的课程,带你了解经络和腧穴。课程的纲要如下:




经络(已开课)
1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人体之中有条河 
2 带你了解经络——什么是经络,经络系统及其组成 
3 十二经脉的命名规律
4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5 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 
6 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 
7 学习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就懂得十二时辰养生法
8 带你了解腧穴——分类、命名和作用 
9 带你了解特定穴 ——命名、分布和作用
10 腧穴定位法
11 手太阴肺经——不仅治疗感冒、咳嗽
12 大肠经,肺和皮肤的保护神
13 胃经,人体气血最易汇聚的地方
14 脾经,调理后天之本的经络
15 心经,中午来个“子午觉”修养心经
16 小肠经,主液所生病者
17 膀胱经,并从此入,也从此出
18 肾经,激活先天之本
19 心包经,“包”治心脑血管疾病
20 三焦经,人体健康总指挥
21 胆经,缓解你的压力,提高决断能力
22 肝经,忍辱负重,每天都要化解血液中的毒素
23 任脉,阴脉之海
24 督脉,阳脉之海
25 冲脉,调十二经脉气血;带脉:诸脉皆属于带
26 阳跷脉与阴跷脉:主下肢运动,司眼睑开合
27 阳维脉与阴维脉:维系联络全身的阳经和阴经
28 灸法

我们习惯平常看许多养生类公众号的文章来获取知识,坚持了许多年之后,当你面对自己和家人身体问题的时候,你翻遍所有你曾经看过的文章,或者网上查到的各种解决方案,众说纷纭,你就傻了、慌了、对不上号了、没办法了。你就开始怀疑人生,觉得中医好难、好玄呀。

我们平常看到的中医文章,里面提到的只是一个个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需要有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中医诊法和断法、中药、方剂等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
因此,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系统学习各种专病的辨证治疗方法,才能把我们平常看到的中医文章里提到的知识点连成线,连成面,才会明白,为什么治疗肥胖需要从健脾祛湿入手,为什么调理颈椎病可以按摩锁骨下方的痛点……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能力将看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
因此,我们需要老师带领系统学习中医。

2020年,享泰极学堂准备为享泰极会员开设6门中医基础课,包括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诊法和断法、中药入门、方剂,共计约165讲。


其中,中医基础理论48讲,从2019年开始已经上架30讲左右,其他经络、病因病机、诊法和断法、中药入门、方剂五门课也将于春节前开课。所有课程均可以不限时反复听。

1000名享泰极会员包购买者,还可以免费获得在葫芦中医商城销售很火爆,价值299元的两种好物中任意一种:由中医老苗的爷爷传下来的方子做成的八纲调形筋骨冷敷贴两罐,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苏琛博士开发的调理痰湿体质的飞燕饼五盒。

299元购6门165节中医入门基础课

前1000名获赠超值礼品

系列中医入门课

+超值赠品

享泰极社群


299元购6门165节中医入门基础课

加4门146节中医养生专题课

前1000名获赠超值礼品

系列中医入门课

+超值赠品

享泰极社群


特别提示:

因享泰极社群会员包有10门课程,下单后需另行领取课程链接,故已支付购买会员包的学员下单后请务必联系商城客服领取课程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即可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