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30年时空的那颗篮球

 在作文里成长 2020-02-28
昨天下午我接儿子放学,在旁边大学的食堂吃完饭后,我俩匆匆往家赶。我骑着自行车,把儿子搁在前面的横梁上,山地自行车的横梁是倾斜的,不太好坐,但儿子已经习惯了。
我们急着赶回家是想打篮球。儿子报班学篮球已经两年多了,国庆期间我给儿子买了个儿童篮球架,没事了就拖到楼下练练投球。本来出幼儿园门的时候我俩说好吃完饭打篮球的,结果儿子在校园里转悠的时候碰到个卖旧书的,在书摊上买了些拼警车的木头板子,他想回家拼警车,不想打球了。
于是我动员儿子说:“你知道爸爸第一次摸篮球是多大的时候吗?
“是多大的时候?”儿子很好奇。
“是我12岁时,小学毕业的最后一天。虽然那已经是快30年前的事了,但对于那一天,我的记忆特别深刻。我们小学有个黄泥巴的小操场,操场上只有两样体育设施,一个是木头做的篮球架,那个篮球架只有篮框不是木头的。篮球架不知道在那里矗立了多少年,反正木头被雨淋得黑黑的,木板做的篮板松松垮垮,整个篮球架摇摇欲坠。操场角落里还有一个砖头砌的乒乓球台子,台面上有一半的水泥板子已经掉了,整个台子还缺了一个角。这两样东西就是我们全校所有学生全部的体育设施了。
“那你们怎么进行体能训练?”儿子问。
我说:“奔跑!下课之后就是你追我赶地相互追逐。
“那怎么上体育课?
“上体育课啊,就把我们丢在操场,随便你干什么。我们最常做的运动就是双手抱起自己的一条腿蹦跳着用膝盖顶别人,男女同学都喜欢干这个。

儿子有点迷茫。我提醒他说:“就是前几天爸爸教你的那个,你还跟楼上的颜颜姐姐顶着比赛过呢。
“那你说你毕业的最后一天才第一次摸篮球,是怎么回事?”儿子真正好奇的是这个。
我说:“学校里有这么个破篮球架,可是没有篮球,就像有那个破乒乓球台子,却没有乒乓球和拍子一样,学生没法玩。但我们学校是有一个篮球的,在校长办公室放着,长久不打,已经没气了,也没打气筒。毕业的最后一天,我们五年级全班25个同学,按照传统,大家要聚个餐。那时候聚餐就是大家从家里拿些食材,在学校借老师的锅灶做一顿面条吃,饭碗需要自带。我们也没有肉可带,大家就带点面粉和鸡蛋。碰巧的是,那一天我家恰好没面粉了,不带东西,我是没脸去白吃饭的,所以我在家摸着眼泪不上学。我妈,就是你奶奶,端着碗去别人家借了点面粉,还给我塞了俩鸡蛋。
“那你打到篮球了没有?”儿子似乎只关心我第一次打篮球的事,对聚餐不感兴趣。
“聚完餐之后,以我为首的几个胆大的男生就去找校长,我们实在想摸摸篮球。校长就把那个没气的篮球借给了我们。我们把篮球拿到操场上一顿乱扔,正玩得高兴呢,我一用劲把篮球扔出了学校围墙。墙外就是个很深的山沟,篮球滚到沟里去了。
“那你们去找了吗?
“能不找吗?我们那时候都很怕老师,借了老师的东西不归还还了得,何况那是全校唯一的篮球。我们爬出围墙,下到沟里去找。沟很深,因为那个沟里泉水比较旺,所以野草长得很茂盛。跟我们个头一样高的蒿草满沟都是,更糟糕的是,有一种宽叶子带刺的草,那叶子上的刺只要碰到皮肤,就能主动往里面钻,就像蚊子叮咬一样,皮肤上一扎一个坨。球是我借的,也是我丢的,我肯定也赔不起,所以我已经顾不了那个扎人的草了,我钻在草堆里来来回回地找,最后终于找到了篮球。
“那你被扎了吗?”儿子关切地问。
“当然。那是大夏天,我就穿一条很薄的裤子,也没穿袜子。等到我从沟里上来的时候,两只脚和两条腿就像被最毒的蚊子叮了个遍一样,没有一块地方是好的。
“那怎么办?你抹药了吗?
“那时候没什么药可抹。我的两条腿被扎的就像全身起了风坨一样,痛痒难耐,我把裤子挽起来坐在操场上挠。不知道是哪个同学说的,说他奶奶说过,被这种草扎了,涂点鼻涕在上面就好了,我信以为真,然后,我那帮同窗好友,一个个怀着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悲悯过来往我腿上擤鼻涕………”怕恶心到儿子,我没敢描述当时那个景象,但那个景象,实在太惨太恶心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摸篮球的经过,也是我的小学毕业典礼。
说到这里,我突然感觉眼睛有些涩。30多年前,我的童年,随便截取其中任何一段去回忆,都有无尽的艰难和酸涩。
在后面的行程中,儿子一直专心地询问我第一次打篮球的各种细节,直到上楼的电梯里,他还追问个不休。
受我的故事的影响,昨天儿子的篮球打得很好。投了100个,进了51个。

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起了今年暑假和小学校友在村里的篮球场聊天的情景。校友大我几岁,高我几届,现在在深圳成家立业了。
我们当初上学的小学很多年前就迁了新址,老学校的地盘上盖了一座威武的新戏楼;戏楼前面是大广场,水泥地面很平整,广场上放着四个崭新的篮球架;广场边上摆放着几个崭新的乒乓球桌,上面的网子都是崭新的完整的;乒乓球桌旁是一片健身区,配备了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都是全新的。健身区旁是一个庙院,威武的石狮子守在门口,大殿里各路神仙或慈眉善目,或威武霸气,用他们的法力护佑着这个小村子的平安吉祥。
我俩坐在篮球场边,看着一个后生在打篮球,那生龙活虎的样子,跟当年的我们完全不同。和他聊着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我们上高中时的一幕。那时候我们要到百里之外的城里去上学,但我们没钱坐公交车,都是骑着老式的“二八”自行车来回奔波,单程就需要二三个小时。
有一次我们推着自行车上那个长长的“龙爪坡”时,一辆小轿车从我们身旁飞驰而过,望着绝尘而去的汽车扬起的灰尘,我拍了拍自行车车座,对他说:“我们从这个到那个,需要多少年?
他悠悠地说:“别想了,这辈子没可能。
但20年后,这个曾经觉得一辈子也开不上轿车的少年,开着自己的车子载着一家四口一次次回到故乡。我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当初我俩的对话,如果记得,他一定会像我一样为我们满怀理想不畏艰难的少年时代而感动。

作者简介:

本文笔者杨昇,高校教师,喜好写作。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300多篇,阅读量10万+文章4篇,其中阅读量1000万+文章1篇。其原创文不但在全网的传播有广度,更有高度,1篇文章被《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刊登,1篇文章被国务院内参《国是咨询》选登。近几年来担任多家公司的公关顾问,在这些公司公关的艰难时刻,亲自操刀高质量公关文帮助公司度过难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