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父母依恋最深时是小时候,最浅时是何时呢?

 在作文里成长 2020-02-28


    

前几天网上曝出一段视频,在一家医院,一名中年女子狂扇病床上老母亲耳光,边扇边怒骂:“你咋不死了呢?你可快溜死吧……”打人者不是儿媳妇,是老人的亲闺女。

    看一位学生的朋友圈,她说自己老公的外婆去世了,从病危到去世,她没有看到老人的至亲有一点点的悲伤,或许大家把生老病死都看得很淡了,但作为外孙媳妇,她还是不太能够接受这种平淡。外婆弥留之际,她深情地吻了外婆的额头,并在外婆耳边安慰她说会好起来的,外婆流泪了。

    后来这位朋友提出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孩子和父母依恋最深时是孩子小的时候,那么感情最浅时又是什么时候呢?

    这让我想起了在农村看到过的各种葬礼,不管是北方农村还是南方农村,只要是年事已高的老人去世,子孙们大多很平淡,尤其是因病自然亡故的,真的很难看到悲伤。在西北老家,葬礼上女宾们按照传统会大声哭泣,但那跟熟人见了面握手是一个道理,是礼仪性的,不代表悲伤。甚至很多地方,儿女们还掏钱雇请专业的哭灵人,把葬礼上哭悼亲人的事让陌生人来做,儿女们则神情泰然地在旁边围观。

    不孝女在医院掌掴母亲的视频爆出来之后,网友们一致谴责不孝女,但这种道德谴责如一阵风,不几日就过去了。那位被谴责的不孝女估计很恼火,回家后还不知道要怎样找老娘算账呢。所以单纯的道德谴责解决不了问题。

    我一直在思考的是,这种对年老的亲人漠视甚至粗暴对待的做法到底是新时达的产物还是历史的传承?

    今年过年的时候,因为公众号等平台的发达,无数网络写手写了成千上万篇针对农村的各类文章,农村的老人、农村的孝道也成为各路写手重点关注的对象。

    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无论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农村老人的晚年普遍都很凄凉,农村的子女大多都不孝顺。像视频中那种,能把老娘送到医院就不错了,扇几个耳光算什么?有多少农村老人有病不能医?即便新农合已经实现了对农民的全覆盖,老人们看病住院大部分费用都可以报销了,但就是剩下的那点自费的,很多儿女们都不愿意掏。再加上农村老人普遍多子女,子女之间各怀想法,甚至心有芥蒂,老人就医的事就更难了。很多农村老人就是因为子女不送去就医,被并不致命的病活活折磨死的。

    我们只简单地谴责子女不孝没有用处,经济学家说任何社会行为的背后都有理性选择的思量,所以当以上情况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时候,我们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为一部分人的私德不够好是肤浅的,必须窥探深层的原因。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农村养老,一个沉重的话题》(点击阅读,文中从经济的角度探究过古代孝道和当代孝道面对的不同场景,结论是:古代的孝道或许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美好,因为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差,老人死得早死得快,后辈儿孙在尽孝方面恐怕没有现在这么大压力。尽管如此,恐怕不孝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所以文人们才写出那么多孝顺的典型以示范社会,就像现在学习雷锋好榜样一样,其实大部分人是没有做到的。

    有人在“农村养老”一文后留言说,古时候,很多地方老人过了60岁,生了病,就把老人扔到破井里,自生自灭,那种井的遗迹,有些地方现在还能看到。这事的真假我不知道,但我想应该也有。

    那么也就是说,父母老了,儿女们对父母的感情渐渐淡了,这确实可能是农业社会长久以来的一个事实,甚至是一个传统。所以我们对于农村这种对年老的父母情感冷淡的情况或许不用那么义愤填膺。其实这种情况城市里也比比皆是,父母和多名子女对簿公堂的事也常见。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逐渐健全,社会养老分担了城市人大部分的养老责任,社会风气才文明起来。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一个子女在成长中独享了宠爱,父母老了又不需要子女负担太多,养老自然就具有了现代的文明气息。

    只是,我们不要轻易地把自己想象得太崇高,而把别人想象得太卑劣,人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尽管这样说很伤人,但我们也要勇敢直面人类的内心,当如何生存下去成为唯一诉求的时候,人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文明那么善良。我们这个民族走过“易子而食”的那些困苦的日子也没有多久,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中展示的苦难和人性并非完全来自杜撰,而这种苦难在1958年到1962年间也曾重复过。

    人有社会性,但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应该也具有动物性。牛羊生崽以后,妈妈对小崽百般呵护,小崽寸步不离地跟着妈妈,当小崽长大能自己吃草了,逐渐地就远离了妈妈,长得更大一点,就算同一个槽里吃草料,也相互争抢,抢不到还要相互打架。长得跟妈妈身形一般大的时候,形同陌路,谁还能分得清谁跟谁是母子?

    谁敢说人的基因里就没有上述的动物性?

    如果是,那么能不能说:对父母依恋最深时是小时候,随着渐渐长大,这种依恋越来越浅,等到自己有了儿女,就把更多的爱给了自己的儿女,逐渐地疏远忽略自己的父母,父母年老体弱多病需要儿女照顾的时候,是不是情分最浅的时候呢?

    或许不能这么说,赤裸裸地呈现人性的丑陋是让人没法接受的。好在人有别于动物,有思想有情感,爱和感恩会驱赶基因中的动物性,当物质越来越丰富,我们活得越来越文明,人们对年老的父母的爱就会越来越浓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